以文创产业的有效探索助推荣昌高质量发展

1594771458000

为促进荣昌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7月4日,重庆日报和荣昌区委联合举办了“文创产业的荣昌探索”智库调研座谈会,来自北京、深圳、成都、重庆等地的多位专家学者、文创行业代表聚焦荣昌探索“非遗+文创”结合的文旅融合新模式,围绕荣昌文旅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对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提升城市品质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现对专家学者们的发言进行摘录,以飨读者。



把荣昌建成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典范区


李明泉


把成渝地区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的新定位。荣昌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被誉为“海棠香国”,拥有荣昌陶、荣昌折扇、荣昌夏布三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形成了“三水相连、三山相望”的天然格局,是我国畜牧科技之城。荣昌丰富多样的文化和自然生态条件,完全具备了建设川渝接合部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典范区的条件。荣昌要抢抓机遇,激发文创产业活力,加快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一要构建荣昌文化体系。从视觉(陶扇布、诗书画、三河六岸)、听觉(花鸟乐)、嗅觉(海棠香)、味觉(猪鹅羊)、触觉(铁人三项、武术)、知觉(建城史、廉洁文化、客家文化)等方面,把各类文化符号化、数字化、生活化,形成荣昌特色文化簇群和全面渗透融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动力,为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注入文化艺术生活味道和审美气质。以此作为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精神标杆和鲜活基因。


二要探寻凝炼荣昌城市文化主题。世界城市发展已进入主题文化引领阶段。没有主题的城市,必定是散漫无序缺乏灵魂的城市。“荣昌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具有历史渊源和现实逻辑,可以通过“荣昌文化”体系濡化育化,构成经济荣富荣业昌达昌兴,政治荣耀荣达昌明昌化,社会荣誉荣福昌泰昌瑞,文化荣泽荣美昌德昌乐,生态荣熙荣秀昌懋昌华等的内在价值追求和荣昌文化范式,为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典范区建设提供思想引领和美学追求。


三要推动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文创产业的发展,必须抓住生产资料-生产投入-生产技术-生产主体-生产产品-生产服务-生产品牌-生产消费这八大环节及其内在规律,绝不拘泥于本地文化资源,要围绕创意生产为我所用、为项目所用的目的,不断地优化配置资源,把尽可能多而精、优而特的生产要素融入到文创策划、研发、生产、服务全过程之中。要围绕“想象力、执行力、把控”这八个字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和文旅融合新经济发展。荣昌的文创产业为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提供了丰富化与个性化、社会化与家庭化、体验化与审美化的产品和服务,能大幅度强化“荣昌生活品质”的美学韵味和诗性光辉。(作者系四川省委省政府决咨委委员、省文联副主席、省社科院二级研究员)

  

坚持以创新推动荣昌文创产业发展

  

李永良


近年来,荣昌把文创产业发展作为重点工作。以荣昌陶、荣昌夏布、荣昌折扇三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抓手,推动文创产业取得较好成效。荣昌要推动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敢于创新、锐意改革,坚持以创新推动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要搭建政企共商新渠道。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力度,构建良好营商环境。一方面政府要鼓励荣昌本土的企业走出去,组织非遗文化企业和产品亮相国际、国内的各大展会,并给予其一定的财政补贴。另一方面要鼓励文创类的企业进驻荣昌文创园区,吸引麻织品、陶器、折扇等“老字号”入驻,对入驻园区的企业给予各类补助。


二要拓宽旅游营销新思路。要加强与渝西旅游经济带区县的协作,组建渝西川东旅游协作联盟,积极参加成渝及周边旅游推介活动,实施夜游推广、反季推广、互动推广工程。要深化与主流媒体合作,综合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作用,探索事件营销、活动营销及渠道营销等旅游营销方式,增强荣昌旅游品牌的影响力。


三要搭建文旅发展新平台。要用全域旅游理念打造“文化+体育+旅游+商业”的文化旅游发展新格局,强化节会营销,做大展会经济,开展系列活动,提升重点赛事、传统节日、品牌活动影响力。积极构建“文化+旅游+互联网”新格局,推进文旅企业信息化建设,支持文旅企业智慧平台建设,形成上下联动、互联互通、全面高效的智慧旅游网络体系。(作者系乡村复兴论坛&古村镇大会品牌创始人、秘书处秘书长)


以三个着力推动荣昌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


陈奇

  

荣昌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古朴厚重。荣昌陶器、荣昌折扇、荣昌夏布是国家级非遗项目,文化产业资源丰富。荣昌要用活用好夏布、折扇、陶器国家级非遗项目资源,着力做大品牌、做精产品、做优线路,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弘文,推动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

  

着力做大品牌。这个品牌不仅是单一的某个产品的品牌,而更多的是荣昌的品牌,荣昌的城市形象。比如日本的熊本县就做了一个IP,以熊本熊把整个产业贯穿起来、带动起来。荣昌也可以打造属于自己的独特IP,集中力量在荣昌猪的形象设计上下功夫,利用动漫形式,在夏布、陶器和折扇上有更多演绎,让这个IP深入人心,打动消费者。

  

着力做精产品。要重点考虑年轻化和时尚化的产品设计。荣昌有很多非常精美的传统产品,可借鉴故宫推出口红、文具、扇子等创意产品的经验进行推介。荣昌的产品既要引进来,吸引麻织品、陶器、折扇等“老字号”入驻,整合夏布、折扇企业,做大荣昌非遗产业园,全面展销文化创意产品。同时也要走出去,与其他知名商家联名推出荣昌非遗产品,推向更广大的市场。

  

着力做优线路。要坚持规划领先、分期建设的原则,在总体规划上,把荣昌的各个文创旅游景点贯通起来,着重围绕“一山三小镇”,打造集休闲、观光、体验、健身等于一体的复合型旅游,重点包装区内“两日游”“三日游”线路,同时强化与周边区县的联系和沟通,合作打造渝西川东旅游精品线路。(作者系成都奇村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四川明月村操盘手)

  

以符号消费推动高品质文创产业发展

  

罗章

  

文化消费在本质上具有符号消费的行为特征。与生活消费以满足个体物质需求的目的不同,文化消费在消费产品本身以外,还消费这些产品所象征和代表的意义、心情、美感、档次、情调和气氛。参与式的情境体验是激发符号消费的有效途径。荣昌丰富的陶文化、夏布文化、折扇文化等,文化元素纷繁,情景交融,让人印象深刻。结合荣昌的实际情况,要追求高品质文创产业目标,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厘清产业生态面貌,依托独特定位,打造行业影响力。从文创产业体系的国际层面、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审视自己的资源禀赋特征,突出竞争优势。比如,既有的产业基础,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设计理念,在历史中沉淀的消费传统等因素,明确文创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努力用符号消费的理念提升文创产品设计,拓展生存发展空间。荣昌要持续举办以陶艺或夏布为核心元素的专业赛事,以扩大影响,完善功能,吸引人才,汇聚同行,培育产业生态。

  

二是用好国家地理标志,刷新符号特征,放大品牌美誉度。国家地理标志是由国家和全世界认可的具有高品质与高独特性的品牌标志,应当充分开发其科学性内涵,夯实品牌基础。以国家地理标志的管理、开发、运营为主,以国家级非遗项目、市级非遗项目的管理、开发、运营为辅,回应时代高品质生活需求,不断丰富荣昌品牌的科学与文化内涵,突显其符号特征,为打造文创产品品牌、区域文化品牌、城市形象品牌提供最为坚实的信用支持。要围绕荣昌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打造知名IP,将时尚元素、网络技术、虚拟市场、文化创意相结合,参与“新国潮”时尚的打造。

  

三是强化行业协会组织,培育产业网络,凝聚企业发展力。重视行业组织在知识创新与传导、信息收集与传播、企业行为指导、网络拓展等方面的作用,吸纳众多志愿者服务,优化当地的产业生态,丰富行业愿景,打造包含责任与热情的行业文化,吸引人才,保护创意,以协会活动服务企业发展,扬长避短,凝聚企业的发展合力。(作者系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要发展以非遗文创产品为主题的观光旅游

  

刘德奉

  

荣昌的文创产业集中度高、艺术性强、品牌形象基本形成、产业市场效果比较好。当前,关于文创产品的类别也十分丰富,特别是随着文化产业业态的发展,文化消费方向的细化,更需要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向有准确性定位和精细化把握。对照荣昌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特别是近年来文创产业的发展基础、旅游发展环境,荣昌可以选择以非遗文创产品为主题的观光旅游方向。

  

从选择非遗文创产业的角度讲,荣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荣昌有丰富的非遗项目,其中有荣昌陶器、荣昌折扇、荣昌夏布3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4个。二是非遗文创产品产业化、市场化具有巨大市场空间。三是非遗文创产业专业化是当前多元化文化产业发展状况下的科学选择。

  

荣昌要做好以非遗为主题的文创产业,挖掘文化资源,激发市场活力,通过做好“四专”措施,实现提升荣昌旅游文化内涵的效果,促进荣昌高质量发展。一是做好专业性规划。这个规划既不是概念性规划,也不是项目性策划,而是荣昌有了一定文化旅游基础之上的专题发展规划,是一个旅游性质的发展梳理。只有把旅游搞好了,把景区盘活了,人气增旺了,才有了以非遗为主题的文创产品的旅游消费主体,我们的目标才会实现。但是,在规划中又不能忽略文创产业,这既是问题讨论的核心,也是提升荣昌旅游发展的核心。要把文创产业与旅游发展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综合性的、可操作性的规划。二是做好专业性营运。荣昌可承载非遗产品的三大旅游景区已经有了很好的旅游要素基础,有了一定的游客消费基础,但是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最根本性的空间还是经营空间。要委托专业性的经营机构来对三个景区进行整体营运,增加文创产业流量,努力打造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新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亮点。三是做好专题性招商。旅游的核心是文化,以非遗文创产业为主体的文化应当建立一个既懂市场,又懂非遗,还懂文化产业的专业团队。有专业的团队才能专业化运作。四是做好专项性政策。以荣昌三大旅游景区为载体的文创产业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讲,还是从无到有,那么就必须有促进专项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对入驻商家和旅行社的各种优惠、扶持政策。(作者系重庆市文化和旅游研究院院长)

  

以非遗打造文化爆款以跨界升维场景营销

  

张直

  

荣昌是重庆的西大门,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支点,地理区位优势明显。同时,荣昌雅称“海棠香国”,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禀赋,旅游资源丰富,集自然、人文生态于一体,吃住行游购娱要素齐全。近年来,荣昌致力于文化立区,以国家级和市、区级非遗项目凝聚产业要素,以差异化的竞争策略,力争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荣昌要在文化产业方面有更大飞跃,还应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以重构产业链为战略,立足全球时尚产业拓展发展格局。产业链的定位确立了,围绕招商引资进行的资源配置才能有的放矢。政府要做好产业战略,升级基础设施、劳动者规训和政策配套,才能在宏观层面调节产业上下游的产能协同。企业要专注于市场,无论是ToB还是ToC,其所有选择都基于市场竞争,靠无形之手调节并完成有效的市场循环。已完成从0到1的荣昌文化产业,要实现从1到100,还面临一些问题。以荣昌陶为例,在器形审美、釉色配方、烧制工艺方面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二是以国潮概念改变非遗刻板印象,打造国潮文化新时尚。非遗项目具有不可复制的竞争优势,但如何有效调动非遗的文化号召力,仍是当前面临的难题。以国家级非遗项目荣昌夏布为例,被誉为“自然纤维之王”的手工纺织,在日益渴望纯手工、纯天然的时尚界,完全就是最具治愈力的好产品,但其还是欠缺对时尚文化的深度理解、缺乏品牌号召力和背后凝集的设计创意能力。因此,荣昌文化产业要在时尚产业链上着力,扩大创意设计和品牌影响力。要尝试寻找跟米兰、巴黎等国际顶级品牌的合作机缘,以传统纯手工原材料供应、地理品牌与时尚品牌联名等方式,打造全球爆款。

  

三是以跨界场景迭代单品专卖,以场景营销感染消费者。荣昌的非遗项目具备完整的跨界场景所需的一切:吃住行游购娱,几乎每一个细分领域都有一两样非遗项目可以开发成产品,夏布、折扇和陶又具备最佳的场景构建前提:古典神韵同气相生、调性功用一脉相接。以这些魅力独具的非遗元素打造国潮荣昌新风尚,以夏布时装和折扇陶艺为基础,复兴传统文化,构建古风场景,实现自动传播自带流量。荣昌要坚持以场景营销感染消费者,一方面是场景调性与文创品牌要有内在的文化契合,做到“有根儿”;另一方面是场景设计要异于寻常,最好是世界级大师设计,做到“有范儿”。(作者系重庆市文化产业商会筹备组负责人、重庆中山文投集团董事长)

  

推动荣昌文创产业发展的三个着力点

  

石永泉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巴蜀文化走廊的打造呼之欲出。作为“海棠香国”的荣昌,经过自身不懈的努力,文创产业正在深刻改变这座传统的农业之地。无论是传统的安陶小镇,还是汇聚了全国大部分陶瓷头部企业的“一带一路”展览中心,荣昌以文创带动工业、制造业和创意产业发展的起点、规模和速度均令人意外,使人由衷赞赏。荣昌对文创产业发展的思路清晰,市场想象空间、文创操作空间巨大。推动荣昌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一是内外兼修。荣昌经过近年来的努力,已初步形成了文创产业之间的良性循环,而外部的连接和认知仍有待提高。在产业方面既要突出荣昌地域,但一定程度上又不必过于在意地理属性。“产地不必在我,产业一定有我”,敦煌夜市里的木雕产品敦煌壁画题材丰富,美不胜收,人们都以买到敦煌文创产品为荣,但是木雕产品从材料到工匠大都是浙江东阳的产品,为东阳创造了丰厚的收益。全国文旅的痛点是有内容,无载体;有载体,无精品。荣昌可以在全国文创载体上先做到甘为人梯,借此做大规模。

  

二是柔软可期。荣昌丰富的非遗和文创项目正在使这座传统的农业之城、畜牧之城发生深刻的蜕变。城市形象从模糊变得逐步清晰,这既是一个产业之城、文创之城,更是一座柔软可期之城。荣昌在已有市容市貌的基础上,让文创产业进一步成为深植群众居家生活的日常之需。比如夏布的市场开发与消费要先从荣昌人自己做起,带动周边人的认知,进而影响成渝两地乃至全国各地。为此,城市的品牌锻造和市容市貌可以更加柔和亲民,无处不在的文创符号和产品将使文创产业真正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

  

三是产业漫城。荣昌包括陶器、夏布、折扇等在内的几大文创品牌在产业漫城方面可以做得更好。城市的街巷、生活服务业和外宣的精准包装可以用产业属性、产品特性来引入城市的大小工作室、创作空间和驻荣的大中型专业企业参与其中,使其在潜移默化之中成为城市搭建文创平台的主力军。因为城市的魅力在于产业链背景下大量中小企业、小微企业持之以恒的贡献。在此方面,荣昌“产业升级+城市建设”的起步可以更高。(作者系重庆市智库研究会理事、永尚旅游产业机构董事长)

  

以良好的文化氛围吸引文创产业人才

  

徐洋

  

荣昌文化底蕴深厚,文旅资源丰富,以荣昌陶、荣昌折扇、荣昌夏布三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重点,开发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但是文创产业的发展需要一定载体,文化要在发展中传承,在产业中弘扬。通过实地调研,提出自己的思考,希望对荣昌的发展有所帮助。

  

第一点是依托当地文化氛围积累文创产业人才。荣昌给我留下两个最深刻的印象,一是当地深厚的文化氛围,二是管永双先生的作品。他把生活与作品结合起来,使作品充满了生命气息。而且作为“90后”艺术家最清楚当代消费主体“90后”“00后”们的需求,所以可以考虑联合四川美院招募年轻陶艺家进驻,通过一系列政策扶持形成青年陶艺村。可借鉴北京黑桥和宋庄的发展经验,通过吸引青年艺术家进驻,成为与798齐名的文化地标并逐步辐射全国。这些政策可以为荣昌文创产业积累人才,在盘活地块的同时促进体验式旅游业的发展。

  

第二点是文化需要一个载体,这个载体要符合当代的传播规律、审美趣味和感知方式。艺术是文化最终的表现形式和强大载体。荣昌要借助成渝文旅走廊建设的重大利好,结合当地的丰富旅游资源,打造一个融合荣昌文创、美食、美景等地域特色、当代艺术家的艺术市集。同时要吸引更多的艺术家来荣昌创作,通过艺术家的驻地创作结合新媒体的光影技术去创造作品,这样既满足了白日经济,又推动了夜游经济的发展。最后相信荣昌的文化标签会越来越清晰。(作者系中央美院装置艺术十一小组&文化艺术创作组组长)


来源:重庆日报


中新社 东西问客户端

平等对话 文明互鉴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