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文艺∣第56期∣“千年荣昌·历史文化周”大家谈(三)

来源:荣昌文艺 1687609232000

端午节 ✕

目录

长桌有佳肴 烟雨缥缃来(陈斌)

历史展馆 熠熠生辉(兰杨花)

时代的印迹 艺术的瑰宝(何秀)

千年古昌州 书香仁义美(吕见)

长桌有佳肴  烟雨缥缃来

文/陈 斌

  今年端午节,夏布小镇临濑溪河一侧异常热闹,“千年荣昌·历史文化周”子活动“历史文化长廊”揭牌,继而是龙舟竞渡,再续以“2023年中国重庆国际时尚周暨非遗之夜”炫幻流彩。与此同时,荣昌,这座浪漫之城,又在著名的“风雨廊桥”(又名联昇廊桥)及河岸长堤,摆下绵绵百席的“长桌宴”。

于是,端午传统节日的乡愁、千年荣昌历史人文的厚重、龙舟竞渡时鼙鼓催征的气势,非遗之夜霓裳长袖的舞韵,都如“长桌宴”的佳肴那样美不胜收,甚或使袅袅蒸腾的菜肴有了人文的气息,让弥漫在人间的烟火有了时代的灵魂。

濑溪河上的桥,大多历史悠久,承载过岁月的沧桑,如大荣桥、观音桥、小摊桥等。“风雨廊桥”是二十年前复原的一座按明清建筑式样修建的休闲步行桥,它从西北方向往东南方向倾斜横跨濑溪河,使本已十分宽阔的河面显得更加壮阔恢宏。夕阳下,廊桥屋顶一袭琉璃瓦闪着金光,廊桥飞檐翘角,形如飞鸟展翅,轻盈活泼;桥面下有十个拱形桥洞,余晖穿过拱洞,河水变得波光粼粼,频增安宁吉祥之氛围。此处河段宽阔舒缓,河水平静流淌,如遇细雨霏霏,远观廓桥,别有一番韵致,“风雨廓桥”因此得名。

端午节的头一天起,绵绵百席的“长桌宴”就已开始,至端午的后一天结束。入夜时分,七彩炫幻灯光把廓桥装点得异常娇美,夏布小镇的丝竹之声穿越历史文化长廊,与柔软的河风一起带到耳畔,丝丝细雨正飘散在空中。此时,司仪一声吆喝:“长桌宴开席了……”紧接着,工作人员依次奉上一道道美食。

大快朵颐的时刻到了!  第一道菜是特色美食黄凉粉。记得小时常吃南门桥的黄凉粉,一道记忆中最能唤起乡愁的美食。来不及举箸,已被它飘散的芳香折服,再看看我的小伙伴,已是个个垂涎欲滴。好山好水出美食,此等美味天地之大何曾有,唯我荣昌独有之。说也奇怪,那黄凉粉切成的细丝,竟能成条不烂,软而不断,调成咸鲜、微辣带麻,姜、葱、蒜香味突出的味道,吃起来有粉质感,且口里有股豌豆的清香味。

第二道菜是久负盛名的荣昌卤鹅,也是荣昌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卤鹅卤鹅,盯一眼走不脱。”这句荣昌城内的顺口溜可是老少皆知,因为每到中午、傍晚时分,大街小巷都是卤鹅飘香。这一道美食,也能品出荣昌人的胸怀和智慧。

荣昌是一座移民城市,大多数居民是湖广填四川时移民的后裔,他们把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结合起来,兼收并蓄,海纳百川,以宽阔的胸怀创造了属于荣昌独有的新的文化。

荣昌卤鹅就是荣昌以开放心态创新创造集大成的美食文化范例。

目前,荣昌卤鹅年宰杀、加工、销售量达到900万只以上,早已经蜚声海内外。可以说“小小白鹅大产业”,“荣昌卤鹅”不仅是荣昌的一张文化名片,也成为荣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军。

品了两道凉菜美食后,还有红烧麻鸭、香辣龙虾、熊猫猪排等大菜、硬菜。这些菜肴食材均选自本地特产,如“熊猫猪排”,就是选用正宗荣昌猪纤排精心制作而成。

说起荣昌猪,上了年纪的荣昌人多半会脱口而出:“荣昌猪,就是‘熊猫猪’嘛!”

熊猫猪,顾名思义,身体特征跟熊猫非常相像。荣昌猪身材浑圆,全身除眼部周围有黑色眼圈外都是白色,与大熊猫的外形非常吻合,所以才有了这么个国宝级的称号。不过,它自身就是国宝,以其适应性强、瘦肉率高、肉质优良等优良特性,居世界“八大猪种”之首。目前,“荣昌猪”资源已受到国家重点保护。我们一行一位小伙伴不由感叹:“在长桌宴上能品尝到优质荣昌猪肉,真乃幸运也!”  听我们谈论“荣昌猪”,一位戴着“工作证”吊牌的干部模样的人走过来说:“荣昌猪虽系名门,但产量满足不了我们的需求。不过大家不用担心,我们区正大力推广猪种的科学繁育,种群数量大大增加,以后,大家可以经常吃到这么香的荣昌猪肉。”

在我们意犹未尽时,飘飘烟雨中,一位端庄美丽的讲解员正在给一队游客讲解历史文化长廊中的故事:

荣昌自唐乾元元年始设“昌州”,距今1265周年,是“湖广填四川”重要聚集地,被誉为“客家文化活化石”,造就出“天下清官”喻茂坚、辛亥先驱张培爵、春节联欢晚会重要开拓者邓在军等一大批文化名人,拥有荣昌陶、荣昌夏布、荣昌折扇三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着讲解员的讲解,她一一罗列出的荣昌特色文化与特产,岂不就是荣昌人心中长桌宴上的一道道精美菜肴吗?这一次,坐在长桌宴上的人,嘴里品的是荣昌美食,心里品的则是荣昌的历史文化。

荣昌,愿你腾飞,愿你永远繁荣昌盛!  

历史展馆 熠熠生辉

文/兰杨花

  2023年6月18日,对86万荣昌人来说,这是一个可以载入史册,值得终生纪念的日子。荣昌历史文化展览馆和邓在军电视艺术馆两个场馆,同一天,同一地点——夏布小镇开馆。一个传承千年历史文化脉络,一个彰显荣昌优秀女儿传奇人生。作为土生土长的荣昌人,有幸参加此次盛会,真的是无比的自豪、骄傲、感动、震撼,说不上来的感觉一直在心中激荡。

早上9时08分,在大家的热烈期盼中,荣昌历史文化展览馆开馆仪式隆重举行。区四大班子领导全部出席,还有在荣工作过的部分老领导,他们共同为展览馆剪彩。从此,荣昌的历史文物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专业场所,也让荣昌人的乡愁有了一个可以寄托的地方。  荣昌历史文化展览馆位于中国夏布小镇内,共布局三层楼,约1300平方米,包括“千年荣昌巴蜀明珠”“昌州故里锦绣棠城”“移民填川融合共进”“荣昌四宝源远流长”“家国情怀先贤风范”“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六个单元,以一条历史脉络、四大亮点,尽显荣昌千年历史文化。

其中,“千年荣昌巴蜀明珠”——以时间为脉络,讲述荣昌千年历史。四大亮点则为:“昌州故里锦绣棠城”——走进这座重庆历史文化名城的各个古镇;“移民填川融合共进”——讲述“湖广填四川”形成的特色移民文化;“荣昌四宝源远流长”——了解荣昌猪及荣昌陶、荣昌夏布、荣昌折扇三大国家级非遗;“家国情怀先贤风范”——彰显深厚人文之美,讲述荣昌历史文化名人的故事。而“一颗明珠”则是“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荣昌勇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桥头堡”排头兵,全面建设新时代新征程新荣昌,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实践荣昌篇章。  一座城市,最重要的是精神,而承载这种精神的就是文明,是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留下的文化。

展览馆设计大气,在线路规划、平面设计、灯光设计上都是极为用心之作,营造出深厚的文化氛围。进入馆中,犹如穿越千年,沉浸其间,感受到荣昌历史文化的悠久和独特韵味。馆内陈列的每一件文物,都无声地述说着荣昌人从“开拓进取、耕读传家”到“自强不息、家国天下”,再到“奋勇拼搏、勇毅前行”的人文精神。

开馆当天,适逢周末,许多市民闻讯而来,扶老携幼走进这座新建的场馆,在各个展台前寻找熟悉的记忆。有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即使腿脚不便,也坚持参观完所有的场馆。在移民文化盘龙夯土建筑板块,他发现了自己年轻时使用的工具——筑土墙用的夹板。他还自豪地告诉家人,当年,他就是和同村的匠人们一起,用这简陋的工具,给一户户人家筑墙,垒屋,眼神中尽显自豪。当然,他也没有想到,就这样一件简单的家伙什,竟然登上了展览馆这样高级的地方,让这么多的人来参观。

和老人一同前来的还有一位婆婆,她看到的却是麻线。据她回忆,她七岁就开始绩麻线,时常跟在家里年长的妇女身后一起忙活。白天,忙农活,打下手;到晚上时,一盏昏黄的油灯下,十几个人边说笑,边绩麻。嘴上东家长西家短,两手不得闲,一晚上就要绩一麻篮。一个月下来,卖掉麻线团的钱就可以给娃们扯件新衣。三五几年下来,姑娘们的嫁妆就差不多凑齐了。在清光绪《荣昌县志》中,有这样的记载:“南北一带多种麻,比户皆绩,机杼之声盛耳……百年以来,蜀中麻产惟昌州称第一。”而我的印象中,外婆还曾经陪嫁给母亲一匹织好的麻布,可惜却被母亲二十块钱卖掉了。

或许,在这个展览馆中,每一个荣昌人都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记忆。而这,正是其意义所在。培根铸魂,永记乡愁。近则勤奋耕耘,建设家乡;远则飘洋过海,铭记于心。荣昌人无论走多远,那一缕思家想家的怀乡之情,都能带他回家。

时代的印迹 艺术的瑰宝

文/何  秀

  有这样一位奇女子:她少年离家,随军而行。十年军营生涯,练就文艺全才。转战电视艺术行业,成就千家万户精彩。她就是,荣昌的女儿——邓在军。

6月18日,在荣昌历史文化周开幕这天,邓在军携手相伴一生的伴侣——周尔均回到久别的故乡,参加电视艺术馆开馆仪式。荣昌人民给了这个杰出的女儿最盛大的欢迎仪式。

开馆当天,夏布小镇人山人海。当邓在军出现在舞台上,向乡亲们问好时,现场一阵雷鸣般的掌声。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她,是否懂得她,但只要她是荣昌的女儿,为国家,为人民作出了贡献,她就是荣昌人民心中的英雄。英雄荣归故里,还给家乡人民带来她一生的成就,她就应该享有至高的荣誉和欢呼。  邓在军电视艺术馆集观看、体验、研析为一体,汇电视、绘画、雕塑、建筑及多媒体互动艺术为一炉,全面展示了她作为我国电视文艺和春节联欢晚会重要开拓者的传奇的文艺人生。在那个物资匮乏,文艺节目极其珍贵的时代,能够有一台电视机,看到赏心悦目的节目,真的是一种享受。之前看大型歌剧《东方红》,我在电视机前挪不动步子,觉得舞台布置大气,剧情精彩让人热血沸腾,整个作品酣畅淋漓,激动人心,那时竟不知是邓老的作品;后来,每年守在电视机前看春晚,却不知,正是这个荣昌妹子,带给了千家万户除夕的欢笑、团圆的美妙和艺术的熏陶。

她编导的电视作品,充满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对生活对艺术的热情,具有浓郁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创作个性,大气磅礴且有传神之笔,至今仍是业界的标杆之一。邓在军对人坦诚、豁达热情,在电视界、文艺界有着很好的口碑。

在圈子内,她的敬业精神也是有名的,曾两度患癌症,四次做大手术,不止一次晕倒在编导现场,抢救后仍坚持工作,被同事和朋友誉为“拼命女郎”。为此,她被评为中央电视台“好编导”和中国首届“德艺双馨百佳电视工作者”。

我时常在想,究竟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呢?看到邓老,我心中就有了答案。

把青春和才华献给国家,把热血和赤诚献给人民,为了党和人民的各项社会事业奋斗终生,每一秒都值得,每一分都珍贵,每一天都充实。作为荣昌文学界小小的一份子,我愿意用手中的笔,心中的情,为家乡而呼,为家乡而歌。用文字记录如火如荼的建设,如诗如画的生活,记录荣昌人民的恬淡从容和勇毅前行,更是记录荣昌的腾飞嬗变和更加美好的明天。

书香仁义美

文/吕 见

  癸卯夏,仁义场,人气扬。

千年荣昌·历史文化周——仁义分会场活动,浓墨上演,重彩亮相!

整场活动,自始至终,“书香仁义美”气息实为抢眼主题,成为镜头焦点。

你瞧瞧,仁义文化主题公园的廉政文化广场南北两边,舞台左右,仁义中小学师生的书法作品,直接点亮主题,迎面墨香沁鼻,回首书香四溢!

作品引来众多书画协会大师驻足观念、点评,家长更是欣喜,不时招来旁人:“看看,这是我孙儿写的,不信你看,这儿有他的名字,还有指导老师的名字!”

6月19日,9时30分,仁义镇党委书记致开幕词,顺溜梳理仁义历史。仁义名字的来源也有近千年,早在宋神宗时期,当时的昌元县,设有归仁镇等15个镇,“归仁”——这是仁义镇的最初渊源。后来历经朝政更替变化,又设仁义里、仁义场、仁义乡等。1949年,新中国成立,设立仁义镇。

繁荣昌盛地,忠孝仁义人。

仁义好,仁义奇!山奇、水奇、人奇!

仁义有“六好”:名字好、区位好、农业好、风光好——有风光旖旎三奇湖,更有依湖而建的百果玩,集赏花、采果、游玩、品文化于一体,是川渝旅游路线的打卡景点;教育好——有从幼儿园到高中完备的教育体系,有市级重点高中1所、有市级特色书法学校1所;人文好——仁义,崇仁尚义、钟灵毓秀,孕育了一批忠孝仁义之士和各行各业优秀杰出人物,如:宋朝忠义官员赵昴发,明代清官喻应豸,首届国医大师郭子光等。  讲罢历史,品文化,仁义分会场的文化演出,浓墨重彩演仁义,穿越古今绎仁义。

一场汉服与学生服的时空穿越情景剧——《仁义礼智信》,将整场演出推向朋友圈、抖音的巅峰。该作品从古今学生视角,以今昔师生对白,将人伦五常再现眼前,再深入人心。

演毕,来自荣昌书法家协会、民进荣昌区委会、仁义中学、仁义镇中、仁义中心小学等单位的90余名书法家、师生,共同书写百米家风长卷,在“诗书继世长,忠厚传家久”“爱子教之以义方”的家风家训背景墙前,百米长卷,一字排开,书法爱好者们挥毫泼墨书仁义,笔走龙蛇写家风——“诗书传家”“勤以修身俭养德”“和为贵”“崇仁尚义”“里仁为美”“仁义为本”“仁义家风代代传”……

百米长卷好墨宝,一幅家风存书院。书毕家风长卷,书法家们观感了仁义文化主题公园和仁义书院,大赞:“难得!难得!”“难得一见,还有这么有文化氛围、有书香气息的仁义!”

千年荣昌,牵系你我!

千年荣昌·历史文化周仁义分会场活动,可谓是“书香气息拉满,文化氛围爆棚”!

仁义人,人仁义,为知仁善义而骄傲,为崇仁尚义而自豪!

让我们秉承仁义,传承仁义,光大仁义!

中新社 东西问客户端

平等对话 文明互鉴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