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举行的重庆市2025年度公开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中,荣昌考区凭借一系列暖心服务“火”了一把,在各大网络平台掀起热烈讨论,好评如潮。人民日报、人民网、光明网、华龙网、环球网等国家、省(市)级媒体纷纷聚焦荣昌,让荣昌一夜跻身宣传“顶流”。荣昌的人才服务政策也被推向热门话题。
能获得如此“大流量”,荣昌人才工作到底有何出彩之处?
更全政策体系
精准纳才驱动创新创业
每年3000万元!这是荣昌专门设立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同时,摒弃过往“大而全”的政策套路,以“小而精”的服务思维,精心构建起独具特色的“1+8+N”人才政策体系,搭牢人才发展的“四梁八柱”。
“1+8+N”人才政策体系,1即“高起点”制定荣昌人才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实施方案》,为全区人才工作指明方向;8则是“高质量”配套出台人才引进、培育、管理等8个配套政策,包含《加快建设成渝腹心人才集聚地的若干措施》《“高层次人才引进专项”实施办法》《人才公寓管理办法》等,从各个关键环节为人才发展保驾护航;N代表着高标准为各类人才提供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N种保障服务。
为精准吸纳人才来荣留荣,荣昌充分利用政策新闻发布会、政策解读会等多种形式,将人才政策生动地送到各类人才身边。就像在荣昌高新区内,筑邦建筑技术(重庆)有限公司的核心技术研发团队负责人田密,便是被荣昌的“人才政策包”吸引而来。
该公司致力于新型材料研发,落地后便专注于利用大宗工业固废制备硅晶石新材料和数字化绿色建筑专业UHPC材料。
田密被总部委以重任,到荣昌主持新项目研发时,内心既欣喜又犹豫。欣喜的是迎来了开启新领域研究的宝贵机会,忧虑的是举家迁移到异地面临诸多难题。
然而,一到荣昌,“落地”就领取到10万元人才补贴,宽敞舒适的人才公寓安排妥当,孩子可以走“绿色通道”就近上学……实实在在的福利,让田密心中满是获得感和幸福感,直言“很难不爱上这座爱才尊才惜才之城!”
没有后顾之忧的田密组建了“智库”,于去年成功突破技术瓶颈,让燃气企业的锰渣、铝业企业的赤泥、钢铁企业的钢渣等固体废物,变成复合硅晶石内墙板、硅晶石内墙装饰板等新型建筑产品。有了这底气,企业将在荣昌建设全市首个数字化绿色建筑产业示范生产基地,撬动上下游产业链,形成百亿级产业规模。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荣昌人才资源总量已达12万人,较2017年增长近80%。为进一步增强政策吸引力,《荣昌区加快建设成渝腹心人才集聚地的若干措施》《荣昌区“高层次人才引进专项”实施办法》等4个政策进行迭代升级,确保政策在招才引智上更加精准,在供给需求上更加适配,吸引更多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向往汇聚。
更新创新举措
率先推出全市留人政策
去年5月,荣昌大胆创新,印发《高校、中职毕业生等青年留荣来荣就业创业行动计划(2024-2027年)》(下称《计划》),重磅推出多条措施,吸引青年到荣昌就业、创业和落户,打造出全市首个“区县留人政策”。
《计划》立足荣昌的产业、职业教育等优势,内容紧紧围绕“创造优质就业岗位”“持续强化就业政策”“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优化就业发展环境”四大方面展开,实施16项政策举措,呈现显著亮点:新增校企联合育才政策,增加购房租房补贴,在市级政策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政策享受范围,在全市率先将中职毕业生纳入支持范围,让他们与高校毕业生一同享受从职业启航到长期发展的全周期系列保障政策。
“从没想过,中职毕业生也能享受这么多福利。”这是去年11月入职重庆金纳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的吴雪,被《计划》引来荣昌后发出的感慨。
吴雪从技校毕业后,曾辗转于重庆多家企业工作。由于文凭,在待遇和晋升方面屡屡碰壁,内心始终漂泊不定。听闻荣昌对中职毕业生出台“政策福利”,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向荣昌辖内企业投递简历。
如今,吴雪不仅找到了心仪工作,还收获了荣昌人才政策给予的就业补贴惊喜,她毫不犹豫地把户口从贵州迁至荣昌,准备在这里开启全新生活。
来自四川巴中的杨爱平,同样是《计划》的受益者。
去年5月,在他即将从四川文理学院毕业之际,虽然已和多家企业达成就业意向,但当《计划》映入眼帘时,让这位本来迷茫的小伙有了决心。
“企业发展前景好,岗位能锻炼人,再加上《计划》能提供就业、交通、保障性住房租住补贴和免费技能提升学习等多项支持,我当即与东矩金属签订协议,来荣昌追逐梦想。”杨爱平笑着说。
《计划》就像一块强大的磁石,致力于为每一位选择荣昌的有志青年搭建广阔舞台,而且凭借良好口碑,自带“流量”的口口相传,也实实在在地转化成推动发展的实效。
截至目前,《计划》助力吸纳中职毕业619人来荣、留荣就业创业。力争到2027年,累计促进1.6万名以上高校、中职毕业生等青年留荣来荣就业创业,让更多人感受这座城市对青年人才的满满诚意。
更优发展环境
破立兼施实现拴心留人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
近年来,荣昌深谙人才发展环境的重要性,坚持“硬条件”与“软服务”齐头并进,组织、人社、教育、科技等多部门协同发力,聚焦人才所思所忧、所需所盼,提供集成服务,全力以赴做好人才引进“后半篇文章”。
聚焦“服务”,荣昌推进“人才引进一件事”“人才创新创业一件事”集成改革,针对人才的关键小事、零碎琐事,专门设立人才服务专窗,并落实服务专员,真正实现“一件事、一窗办”。推动“渝才荟”平台服务事项贯通,集成子女入学、配偶(子女)就业、人才公寓入住等73项服务事项,2024年累计为人才办理服务事项276件次,兑现安家补贴、引才奖励、硕博奖励等1000余万元。
聚焦“安居”,荣昌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建成人才公寓2618套,重点打造141套精装酒店式公寓,确保来荣高层次人才拎包入住。同时,高标准规划配套人才公寓、医院、体育中心等设施,精心打造人才“15分钟生活圈”,让人才生活更便捷。
聚焦“创新创业”,荣昌以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为契机,组建“棠城乡青创业联盟”,开展未来企业家培养“青锋计划”,举办青年人才荟、源来好创业、青创桥等系列创业活动,已推选7个创业项目参加第八届“渝创渝新”创业创新大赛。建立青年人才创业全链条服务保障机制,聘请创业导师42人,仅去年就向148名创业者提供创业担保贷款3000余万元。支持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环“一院两校”创新创业生态圈建设,累计孵化科技型中小企业100余家。
聚焦“爱才氛围营造”,荣昌选树海棠园丁、海棠大夫、海棠能手等先进典型,强化示范引领作用;常态化开展人才政策直通车等宣传活动,形成强大的政策“虹吸”效应;注重从高层次人才中发展党员、推荐“两代表一委员”,把各类优秀人才吸引到党的事业中来。
……
去年,荣昌“破立并举”,再次对一系列人才服务进行迭代升级。其中,最受广大人才赞许的3大变化,当属人才认定、补贴兑现与服务拓围。
迭代升级后,荣昌对人才认定的前提条件、政策兑现方式等作了调整优化,如将人才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周期由原来的“5年及以上”调整为“3年及以上”;将认定人才的前提条件“在荣缴纳社保或个人所得税”调整为“在荣缴纳社保”,不再核定个税缴纳情况;安家补贴“一次性发放”调整为“按月发放”;购房补贴“分5年平均发放”调整为“按房价总额的对应比例一次性发放”……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让人才切实感受到荣昌的关心与重视。
同时,荣昌根据发展所需,针对非遗、卫生人才等重点领域,单独出台支持政策,未来还将着眼推动教育现代化建设,出台相应人才支持政策,吸引更多人才扎根荣昌安心就业、放心创业。
奋力建设成渝腹心现代化新兴城市,人才“第一资源”至关重要。
▲千年荣昌“晒出去”,优秀人才“请进来”
今年,荣昌将按照全国两会对人才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深入实施人才强区首位战略,加快建设成渝腹心人才集聚地,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现代化新荣昌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不断提升“千年荣昌欢迎您・来了就是一家人”人才品牌辨识度与影响力。
就如同在此次公务员考试中,被荣昌考点服务打动的考生们一样,荣昌的人才政策正以其独特的魅力与诚意,吸引着更多人奔赴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书写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