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重庆“赛马记”|荣昌区委书记高洪波:加“数”前进 打造具有辨识度的数字化实战成果

来源:上游新闻 1706085944166

重庆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3年,布局实施了数字重庆“1361”整体构架,数字重庆建设重点能力总体形成。2024年,将加快推动数字重庆建设面上突破,做好“一件事”场景谋划,推出100个以上便民利企服务应用。

2024重庆两会期间,上游新闻对话区县主要负责人,推出《数字重庆“赛马记”》,讲述数字化为发展赋能、为服务提质、为治理增效的生动故事。

数字重庆建设,是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关键变量,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性抓手。

2023年,荣昌区推进数字重庆建设成绩喜人:全年完成智能化改造项目79个,新增数字化车间10个,新认定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企业8家。“农数谷”纳入重庆市农业数字经济产业园,3个项目入选重庆市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试点示范。

“向‘数’而兴,加‘数’前进!荣昌将围绕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数据价值化、基层智治化,打造具有荣昌辨识度的数字化实战成果。”2024重庆两会期间,重庆市人大代表、荣昌区委书记高洪波在接受上游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荣昌区将紧扣数字重庆建设“1361”整体构架,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培育专项行动,推动“数实融合”,构建数字化产业链,培育数字化生态。

产业数字化

生猪大数据全产业链融合

荣昌猪是重庆畜牧业的一块金字招牌,围绕生猪养殖产业的数据化转型升级,荣昌早有布局。

2023年4月,荣昌5G智慧养殖(生猪)基地示范场项目亮相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让远在福建的观众们体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云养猪”。

“不仅是外地,在荣昌,‘云养猪’也成为很多养殖户的日常。”

高洪波说的“云养猪”,是通过云边协同+物联感知平台,打造智能环控、精准饲喂、健康识别三大类5G应用场景。在猪场里,通过放置AI像机、AR全景摄像机、智能自动饲喂器、5G智能耳标、5G滑轨机器人等环控设备,运用边缘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采集、分析、应用生产数据,实现了自动采集猪的体型、身长及体重等信息,全程监控猪的生长、繁殖、健康数据。

“近年来,我们针对中小养殖户进行数字化改造,通过数据计算进行精准下料,有效提高了管理精细度和标准化,降低了饲养成本。”

高洪波说,如今荣昌区已基本形成集“科研、育种、养殖、饲料、兽医、加工、市场、防疫”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以荣昌猪为核心的畜牧产业规模已突破200亿元。

数字产业化

实现生猪“买全国、卖全国”

不仅要让产业数字化,在数字产业化建设方面,荣昌区也在精准发力。

高洪波介绍,2019年,国家级生猪大数据中心落户荣昌区,建成全国首个、目前唯一的畜牧单品种国家级大数据服务平台。目前,该中心以生猪大数据资源库、数据采集体系、资源体系为支撑,构建数据资源中心,在全国共设立303个生猪数据采集点,已形成全地域、全链条、全场景、全周期的数据采集体系和渠道。

“这是一个立足重庆、服务全国的大数据公共平台,为行业提供专业化数据和资讯服务。”

高洪波一边交流,一边拿出手机,打开软件就能看到当天全国生猪的价格行情、生产行情、消费行情等数据。

借助这一平台优势,国家级重庆(荣昌)生猪交易市场应运而生,在四川、河南、广东、海南、贵州、山西等地建设区域中心/市场35个,并在28个省市县提供区域化生猪数字品牌、生猪交易品牌运营服务。

“在生猪交易市场里,电子屏幕上会显示重点地区生猪价格、成交量等信息,就像证券市场一样实时更新数据。这里虽然见不到一头生猪,但可以实现生猪‘买全国、卖全国’。”

高洪波说,截至2023年12月,国家级重庆(荣昌)生猪交易市场累计交易额超1200亿元,客户范围覆盖全国30个省区市,注册用户超18万户,已成为目前全国最大生猪活体现货电子交易市场。

数据价值化

激发数字农业“乘数效应”

在采访中,高洪波多次谈到,荣昌区作为农业大区,要将数据转化为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推动农业特别是畜牧业现代化转型。

如今,拥有“中国畜牧科技城”金字招牌的荣昌区,在逐梦农业数字经济新蓝海的路上,底气十足。

2023年5月,第十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重要活动2023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农数谷”数智农牧产业发展论坛在重庆荣昌区举行。论坛上,荣昌区将重点打造的“农数谷”正式授牌。

同年11月,重庆首个以农牧数字经济为特色的国家畜牧科技城云尚·农牧大数据产业园开园,标志着荣昌区农牧数字经济的多重效应正加速显现。

高洪波说,为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荣昌区提出建设立足重庆、面向全国的“农数谷”,打造“西部农业数字经济第一区”,完善数字农业产业链,成为重庆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的有力落地。

云尚·农牧大数据产业园作为“农数谷”智慧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是简单提供一个服务平台,而是提出了“数智化”赋能农牧业的解决方案,充分发挥智慧园区创新平台在产业、财税、技术等方面的聚合优势作用,强劲释放实体园区和云上园区的融合促进效能,助力形成全产业链数字化,从而实现数据从资源到资产的价值跃迁。

基层智治化

“数字赋能”为基层治理添“智”

2023年,重庆提出数字重庆建设“1361”整体构架。其中,“141”基层智治体系是数字重庆建设“1361”整体构架中的最后一个“1”,也是基础底座。

高洪波介绍,荣昌区依托“141”基层智治体系,探索出“小院家”“云坝会”等接地气的便民利民数字场景,变治理为“智理”,及时有效解决了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相关做法获评全国第六届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全国社区党建创新案例优秀案例等荣誉。

去年9月7日,荣昌区铜鼓镇一儿童放学后走失,15分钟就被找到。

“这靠的不是运气,而是智治体系带来的高效联动。”

高洪波说,荣昌区通过职能权责模块化、联动指挥集成化,21个镇街规范建成基层治理指挥中心,并部署运行一体化治理智治平台。因此,铜鼓镇基层治理指挥中心在接到报案后,能够迅速通过智治平台,调度参与寻人的岗位人员。各板块、岗位、网格员实时同步共享最新寻人信息,通过指挥中心实时视频调度避免了寻人轨迹重复、交叉,大大提高了寻人效率。

“通过数字化赋能,让一个个网格变得更加智慧,从而实现‘全局一屏掌控、政令一键智达、执行一贯到底、监督一览无余’。”高洪波说。

数据显示,2023年,荣昌区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9.14%,平安报表为A档。通过“网格+排查+预警+调解”工作体系,基层化解率从64.32%提升至93.15%。

“智变带来质变!接下来,荣昌将继续以‘141’基层智治体系为支撑,开发更多‘一件事’场景,打造具有辨识度的基层智治成果,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高洪波说。

责任编辑:张小波

中新社 东西问客户端

平等对话 文明互鉴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