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青岛市旅游品质提升三年攻坚行动系列发布会的第二场。
1月17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市旅游品质提升三年攻坚行动系列发布会的第二场。市南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南区旅游品质提升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曹镇;市北区旅游品质提升领导小组副组长,青岛国际邮轮港区服务管理局副局长、市北区历史城区管委会主任袁涛;市南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南区旅游品质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市南区历史城区建设运营中心党组副书记王宏;市北区登州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孙兴铭;青岛国际邮轮港区服务管理局规划建设部副部长王文超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曹镇市南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市南区旅游品质提升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
袁涛市北区旅游品质提升领导小组副组长
青岛国际邮轮港区服务管理局副局长
市北区历史城区管委会主任
王宏市南区委宣传部副部长
市南区旅游品质提升工作
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市南区历史城区建设运营中心党组副书记
孙兴铭市北区登州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
办事处主任
王文超青岛国际邮轮港区服务管理局
规划建设部副部长
市南区旅游品质提升三年攻坚行动重点工作情况
▲市南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南区旅游品质提升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曹镇
市南区坚决贯彻全市旅游品质提升三年攻坚行动部署,成立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坚持顶格协调、坚持每周调度,举全区之力推动6大领域122项攻坚任务落地落实,全面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在旅游品质提升方面争当样板。
一 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一是提速历史城区焕新
坚持以5A级景区标准打造历史街区,将历史城区保护更新作为“一号工程”,原定三年完成的核心区域10万平方米建筑保护修缮、22万平方米协同区域立面整治、12条道路改造提升等工作任务一年全部完成,入选全省城市更新试点名单。百年太平路首次实现封闭管理,栈桥中山路结束多年对望顺利贯通。完成1075户居民征收,18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中山商城人防停车场主体工程已完工,建成山东省首个人防停车网。打造中国首个“城市历史街区元宇宙”,推出8大主题20万平方米招商载体,引进时尚消费、文化创意等新型业态项目68个,“三江里”拟于近期开街运营。中山路片区入选首批省级老字号集聚区,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成为全省首批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中山路数字化改造成为全国旅游创新案例。推出安娜公主楼、1907光影俱乐部等12处庭院策划沉浸式演艺,打造独具市南特色的“庭院演艺”项目。加快名人故居对外开放,初步策划推出2条青岛老城与文化名人体验游线路。
二是提质沿海景观和海水浴场整治
截至目前,提升滨海步行道14.8公里,完成9处立体绿化、4处口袋公园、11条林荫廊道建设。浮山绿道市南段全市率先贯通,新增绿化面积4.4万平方米。团岛山建成高标准山头公园,荣获市山头公园整治评比一等奖;8处前海一线旅游驿站全部完成选址,其中“团岛山森林”驿站已完成建设;中山路区域栈桥主游客服务中心已初步完成设计方案,青岛市(奥帆中心)城市旅游服务中心于去年12月26日通过市文化和旅游局验收,投入运营;栈桥海水浴场整治提升方案已全部优化完毕,第二、三海水浴场沙滩完成补沙约2万立方米,第三海水浴场西侧路面已重新铺装完毕;团岛、海军博物馆、汇泉角段、银海大世界区段步道贯通已完成方案设计;奥帆海洋文化旅游区5A级景区创建取得阶段性成效,软硬件改造提升工作基本完成。
三是提标旅游市场秩序整治提升
强化综合执法,去年8月起建立公安牵头的联合执法机制,以码头、海水浴场整治为切入点,实施“三大攻坚”(环境整治攻坚、交通秩序整治攻坚、拆违治乱攻坚),高标准推进市容秩序“十乱”整治、沿海一线和景区周边旅游秩序整治行动。配合市级部门依法查处中苑码头内的违法建设,对二中湾区域等6个民营类经营站点进行整合,对不符合规划的码头站点进行清理,规范前海旅游秩序;实行常态化联合执法整治,通过现场督导和5G实时调度等方式持续做好旅游秩序、市容环境管控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等工作,对发现的问题立查立改、随出随清。
二 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全面打造5A级景区标准的历史街区
——做实场景、优化业态,打造更具烟火气息的活力之城。推进精准招商,引入培育50家特色品牌项目,中山路一号、百盛商厦等地标项目业态全面焕新,打造商文旅多业态融合沉浸体验街区。借力顶级团队,加强与北京798等龙头企业合作,实现投建招营管一体化保护更新。依托海誓山盟广场、银鱼巷等,策划里院文化节、时尚市集等热点活动。今年9月前完整呈现5A级景区标准的“老青岛·上街里”文创旅游产业园区。
——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打造更具历史风情的典雅之城。实施中山路、太平路道路景观及绿化、亮化等设施改造提升,打造栈桥、大鲍岛夜景主题灯光秀,升级海上皇宫沿海重要节点亮化,打造青岛湾广场城市地标,建设中山路主街提升、苏州路片区等12个重点项目。完成大鲍岛区域约50个里院修缮,完成劈柴院南北两院建筑修缮和十字型街区提升,推进天津路等街区里院整体修缮。
——传承文脉,讲好故事,打造更具文化底蕴的人文之城。构建上街里全要素历史文化研究体系,开展历史城区名街志征编和城市更新一里一册、一楼一册编纂工作。以上街里城市文化IP为依托,建设共智共策共享的“城市记忆艺术会客厅”,打造10个“历史可阅读”示范样板项目,创办《上街里文史专刊》。以“上街里TV”直播平台为主阵地,多维度宣传推介“上街里”城市IP形象,持续形成舆论热度,唤醒老城记忆,展示老城新生。
——科技赋能,暖心服务,打造更具温馨情怀的精致之城。突出智慧管理,通过大数据、AI等技术,解决城市治理问题,以智慧化技术助力历史街区运营。完善基础设施,按照一类旅游公厕标准对历史街区公共卫生间进行整体提升改造,突出人性化、智能化、艺术化。精细物业服务,综合应用无线网络、GPS等技术,建立智慧环卫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一体化滨海旅游服务平台,率先实现“一部手机游市南”。
——文旅融合,优化体验,打造更具时尚魅力的欢动之城。推出主题音乐演艺灯光秀,打造上街里“街头微演艺”等文化品牌,推出上街里系列文创产品及联名文创衍生品,开展非遗进街区、进里院活动,打造沉浸式“里院”系列话剧和音乐艺术节等高端演艺活动。构建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文博展馆体系,加快王统照、吴郁生故居等8处名人故居保护利用。推出“对话百年”城市记忆等18条文旅特色线路。
二是提升旅游产业质量效益
全力支持奥帆文化旅游区创建5A级景区,策划国际小提琴比赛、婚恋文化周、庭院艺术节等节会活动。做优全省文旅康养强县品牌,打造10处文旅康养项目,加快丽思卡尔顿等重点项目建设。擦亮“山东青岛老城区近代建筑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金字招牌,打造“文博市南”“青岛博礼”产品体系,争创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三是持续优化旅游环境品质
会同市有关部门,提档升级中苑、奥帆中心等旅游码头,改造提升4处海水浴场,开发“奥帆至老城”等海上线路,开发丰富游艇、帆船海上旅游项目;高标准建设奥帆中心、历史城区游客服务中心,全面建成滨海一线服务驿站;全面贯通滨海步行道,整体提升沿海一线硬件设施、环境景观、旅游业态,高标准提升和完善全域旅游导览标识和智慧设施,持续优化旅游市场秩序,打造高品质海岸观光廊道。
市北区旅游品质提升三年攻坚行动重点工作情况
▲市北区旅游品质提升领导小组副组长,青岛国际邮轮港区服务管理局副局长、市北区历史城区管委会主任袁涛
根据全市旅游品质提升三年攻坚行动工作部署,市北区将旅游品质提升三年攻坚行动与城市更新、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紧密结合,按照“1357”工作思路,以“全域旅游品质提升”为主线,抓好三大区域整治提升,构建五大旅游板块,实施七大攻坚行动,全力推动市北区旅游高质量发展,打造全国工业旅游高地,创建中国邮轮旅游发展示范区。
一 焕新蝶变,推进三大区域整治提升
一是历史城区打造“城市文化客厅”
实施港区城区统筹联动,以馆陶路、中山路一线为主轴,形成大鲍岛、中港湾、上海路-武定路街区、陵县路-甘肃路片区四大重点区域,推进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提升工作。
●加速推进项目建设。
在目前已完成18万平方米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修缮的基础上,以中山路周边区域为重点,统筹实施6万平方米建筑保护修缮;完成观摩区域范围内38万平方米老旧街区改造工程;高标准实施胶州路景观提升工程及武定路道路改造工程;缝合四方路、馆陶路、上海路-武定路三大历史文化街区的浮岛公园建成投入使用;同步开展重点区域绿化景观提升、亮化提升工程、架空线路下地工程,全面提升历史城区环境品质;完成聊城路停车场、上海支路停车场等4处停车场建设,新增停车位约620个。
●全面展开招商工作。
聚焦文化体验、创意零售、餐饮美食、休闲娱乐、公寓住宿、产业办公六大业态,以“老建筑+新消费”“原场景+新体验”为主线,按照一轴多点思路,打造不同片区的主题特色,串联音乐之旅、文化之旅、特色美食之旅等主题概念。充分发挥政策优势,重点引入首店、概念店、街区特色定制店等。引导品牌结合区域特点、建筑特色进行设计规划,打造复合业态创意店,年内全面形成场景。大鲍岛片区突出“可逛可玩可夜游,全年昼夜不打烊”的独特属性,其中南片区将结合里院特色、传承历史基因,对品牌进行本土化定制,打造为既保留老青岛风味,又独具年轻新潮气息的特色街区。北片区将聚焦社交夜生活新体验,引入餐饮、体验、住宿等多品类体验业态,构筑城市活力微醺生活新场景。馆陶路街区将大力发展新金融产业集群、企业总部及商旅配套等业态,打造新金融产业集聚区。上海路-武定路街区将结合建筑高端化、特色化特点,聚焦高端生活体验及年轻社交空间,打造为青岛全新品质生活体验区,实现“一栋一特色,一路一景观”。
二是邮轮母港打造“青岛名片”
推进中港湾建设,实施陆海联动,拓展海上航线,延展邮轮产业链条,构建文旅生态体系,将邮轮母港打造成为青岛文旅名片。
●全面提升中港湾环境营造。
贯通3.2公里滨海绿道,建设650米的特色沿海步行道、自行车道,建设游客服务中心,打造占地面积4600平方米的海湾广场,形成融合灯塔、光影、邮轮航海文化于一体的网红打卡地;优化港区道路及周边环境,整个项目计划6月上旬完工。
●加快拓展海上航线布局。
积极实施邮轮旅游突破计划,结合国家疫情防控政策优化,推动各大邮轮公司来青布局航线,尽快实现邮轮复航;推动豪华邮轮来青作为特色体验项目,宣传普及邮轮文化,拓展客源市场。大力培育引进海上旅游业态项目,计划5月份开通奥帆中心-邮轮母港游船航线,助力打造国际一流的邮轮旅游特色目的地。
●创新建构邮轮港区文旅策源地。
在邮轮母港区域打造6000平方米的餐饮集市,以地标性特色建筑、开敞空间与集装箱部落形成一体,打造青岛第一海鲜餐饮目的地;同时,加强邮轮母港区域招商招引,提升业态水平,汇聚更多文旅高端要素,把邮轮港区从一个“地理标志”打造成为一个“文旅标志”。
三是登州路啤酒街打造“国家级特色街区”
登州路啤酒街与天幕城、台东三路步行街实施一体化推进,放大啤酒文化效应,统筹特色景观打造、户外摊位整治、老旧街区改造等工作,植入文旅新业态,大力发展“夜娱、夜购、夜游”,打造文旅消费新地标。
●登州路啤酒街活力绽放。
前期进行了登州路啤酒街一期景观改造升级,对街面老旧建筑进行了拆除或翻新,新建休闲娱乐公园,以台东历史和“醉青岛”为主题,增加了墙体彩绘,完成墙体彩绘3处1500余平方米,拆除、翻新旧有建筑1000余平方米,翻新、亮化沿街外摆200余米,打造休闲活动区域10余处、网红打卡地5处,街区27家商户对外摆大棚进行了局部更新,代表性商户更换了牌匾门头,登州路呈现出更靓地风景、更炫地灯光、更美地街区,啤酒街“朝观壁画夜赏灯”的活力场景焕新绽放。目前,登州路二期改造已形成总体规划,2023年2月全面启动,6月底前完工,计划总投资约1.1亿元,进行路段功能、空间和业态场景二期改造,更新人行道铺装1000余米;建设博物文化段等主题景观10余处;打造酒香花园等20余处街景空间;实施登州路周边9.41万平方米老旧街区改造,涉及3个片区30栋楼,更新登州路沿街老旧楼体建筑立面约1000平方米,同时增设口袋公园和停车位。
●服务体验智能迭代。
在登州路啤酒街加速推进智慧街区建设;实施占路经营、欺客宰客、违规拉客等系统整治;推广使用PAD点餐系统;持续开展“五星商家”评选等商户自治活动;实施“1419”点位打卡巡查机制;更新完善旅游标识,提供专业代客泊车服务,实现引客来、留得住。
四是庭院演艺打造文旅新亮点
充分发掘“里院”建筑特色,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高标准打造10处庭院演艺项目,实施“一庭一文化、一院一特色”,形成旅游新体验。
●突出特色,分类推进。
确定了三大类10处庭院演艺载体,包括:适合戏曲演出、沉浸式话剧等演出形式的广兴里、岛喵剧场、荷田水铺等传统院落资源;适合脱口秀、时尚音乐秀等演出形式的青岛啤酒1903、吉他酒馆等新兴业态资源;适合群众性小戏小剧、时尚走秀等演出形式的易州路广场、博山路广场等开放式场地资源。适合开展演艺活动的Livehouse、三兴里、永益里等在建项目,同步对接演艺资源,确保在项目完工后,适时导入演艺资源。
●导入资源,打造品牌。
将庭院演艺与串里串院旅游线路相结合,打造“鲍罗万象”庭院演艺品牌,采取“市场化+专业”模式,在商户自有演艺资源基础上,引入青岛歌舞剧院、青岛话剧院、交响乐团等专业院团及艺术院校资源,丰富演出内容,开设“乐艺市北”云空间,扩源引流,集聚人气。截至目前,市北区先后开展了包括“敬国粹颂传承”国潮戏曲音乐节、烛光音乐会、交响音乐会等近20场庭院演艺活动。
●多元融合、精彩串联。
2023年,市北区将融合里院建筑特色,推出系列主题活动,围绕“玉兔迎春”民俗节、庭院戏剧节、里院艺术节、嗨啤文化节等主题,设计庭院演艺Logo,将音乐、戏曲、话剧、脱口秀、魔术等多种演艺形式与市北特色文化相结合,传统与时尚交汇融合,打造文旅新亮点。同时,推动演艺项目与文化市集、旅游资源、工艺美术、文化创意、设计服务等多领域相融合,开发特色旅游IP纪念品、文创产品、数字藏品等,打造“市北出品”旅游购物品牌,提升市北文旅产品含金量。
二 挖掘资源,构建五大旅游板块
一是做强工业旅游板块
依托啤酒、机车、港口和纺织四个百年工业IP,构建以青啤品牌为核心的“魅力文旅、时尚生活”生态圈,拓展“啤酒+”消费新模式;立足中车智汇港片区,结合青岛地域文化新经济、新元素和园区城市更新改造项目,打造“一轴多驱”文旅新地标;依托青岛港资源优势,不断丰富港口旅游内容,做大做强港口旅游;深化纺织谷内涵,传承“母亲工业”历史文脉,聚合形成纺织谷时尚符号,打造纺织谷时尚文旅基地。
二是做大海上旅游板块
加快海上旅游布局,支持山东港口邮轮文旅集团通过多种方式,稳步推进自持邮轮计划。挖掘海洋旅游特色,大力发展“邮轮+小镇”、“邮轮+康养”等海陆联动旅游模式,深入推进与黄河流域的客源互通和文化交流。实施“港有才·邮未来”计划,协同胶东各市创建中国邮轮旅游发展示范区,构建邮轮经济发展新格局。
三是做优历史文化旅游板块
依托历史城区,推出“串里串院”等多条旅游路线,培育“文商旅”综合圈,促进市井文化和现代时尚相融合,打造老城旅游新名片;推进博物馆群建设,形成游、研、购串接灵活的博物馆旅游新生态;办好文旅节庆会展活动,提高城区旅游品质和影响力。
四是做好红色旅游板块
依托青岛一战遗址、红景新区、党史纪念馆等红色旅游资源,讲好红色故事,举办系列红色展陈活动,打造青岛寻源红色脉络,构建以博物馆为主体的红色旅游新阵地。
五是做美山头及观光旅游板块
围绕浮山、北岭山等十个山头公园整治,串联山头公园旅游线路,开展漫步游、家庭游、健身游等系列旅游活动,挖掘山峰、超高层楼宇等观光资源,培育“观青岛、看市北”新视角景观点,打造全域旅游体验新模式。
三 聚焦重点,实施七大攻坚行动
一是历史城区更新行动
深挖大鲍岛文化休闲街区、馆陶路风情街等老城文化内涵和旅游价值,健全旅游配套,推进青岛老城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和5A级旅游景区创建名单。
二是海洋旅游拓展行动
吸引中资邮轮来青靠泊,争取运营航线,谋划串联青岛、烟台、威海、日照邮轮旅游线路。举办青岛国际邮轮峰会、青岛国际邮轮节等活动,形成旅游新亮点。
三是旅游业态创新行动
推出“工业+”旅游路线,培育一批工业旅游研学基地;加大“文旅+”业态植入,推动文旅资源数字化开发和场景应用,打造旅游新样板;拓展“旅游+”新模式,推介一批特色精品旅游线路、一批特色旅游体验项目;发展旅游演艺新业态,打造10处城市音乐角,营造“乐艺市北”浓郁艺术氛围。
四是文旅项目突破行动
加快推动文旅项目落地,大力推进影视旅游发展。打造市北区博物馆群落,全区博物馆、展览馆、记忆馆等展馆总数突破30家。新建2处高端度假酒店,重点打造100家特色宾馆、青年旅舍、精品旅游民宿。聚力建设8处文旅消费集聚区,培育1至2处省级以上夜间文化旅游消费集聚区。
五是景区品质提优行动
培育打造一批A级景区,提升市北区旅游品质;丰富A级景区文化内涵,支持景区开发二次消费项目,推动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在台东步行街建设智慧商圈大数据平台,为游客提供服务型、体验型、沉浸式商业业态。
六是基础设施提升行动
在邮轮母港、历史城区等区域建设5处游客服务中心、3处中小型旅游服务驿站。
七是旅游环境秩序整治行动
综合治理旅游景区顽疾,提高旅游投诉处置反应速度,旅游旺季及时启动应急机制,提高案件处置效率。推进市容环境品质提升,拓展老城区绿化空间,加大交通秩序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