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2023中日企业家青岛对话会在青岛成功举办。青岛自贸片区·国际经济合作区作为青岛对外开放的最前沿,为深化中日友好合作做出积极实践。
中日企业家青岛对话
创新 发展 合作 共赢
7月14日,2023中日企业家青岛对话会在青岛成功举办。青岛自贸片区·国际经济合作区作为青岛对外开放的最前沿,为深化中日友好合作做出积极实践。
▲会上,青岛市副市长耿涛与欧力士(中国)实业控股有限公司总裁吴桐桐分别代表青岛市与欧力士集团签署了深化战略合作备忘录。
青岛市市长赵豪志,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副会长、商务部亚洲司原司长、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原商务公使吕克俭,山东省政协常委、市企业联合会党委书记薛庆国,青岛市委常委、西海岸新区工委书记孙永红,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副书记、青岛自贸片·国际经济合作区管委主任赵士玉,市政府秘书长李虎成等中方领导,与日本国驻青岛总领事井川原贤,中国日本商会副会长、三井物产中国总代表德谷昌也,欧力士株式会社特别顾问伏谷清,欧力士集团大中华区董事长刘国平等日方代表共同见证签约。
01 中日资源高频互动的“超级市场”
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于2011年12月开工奠基,被联合国评为“可持续城市和人居环境奖”,先后在综合标准化、低碳城市、绿色制造、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方面获得10多项国家级荣誉。青岛自贸片区2019年8月26日经国务院批复设立,是全国第五批自由贸易试验区之一,叠加国家级新区、综合保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经济合作区等多重功能政策优势,实际利用外资均年均增速51%;区内的前湾港是世界第五大集装箱港,海运航线220余条,与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700多个港口互联互通,其中日韩海上航线60条以上。借助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青岛自贸片区.国际经济合作区重点在推进区域合作交流便利化、拓展多领域经贸合作空间等方面,探索中日国际合作的新模式。
2020年5月19日,青岛日本国际客厅在国际经济合作区正式揭牌启用,这是山东省首个日本主题的交流合作平台。成立以来,客厅通过线下、线上展厅,集中展示了节能环保、高端装备以及健康医疗领域50多家企业近200多件产品,截至目前共接待各类企业、机构来访1500余批次、累计超过2万人次,促成中日企业达成合作意向8家、在谈20余家,有效提高了中日企业、协会间的产品及技术对接、交易效率。客厅成功承办了对话山东-青岛城市合作交流会、中日(青岛)碳中和技术创新论坛、跨国领导人峰会中日低碳化转型论坛、青岛・日本九州经济合作交流会等重要活动共计50余次。
筑“金巢”才能引来真“凤凰”。欧力士是最早进入中国、并伴随中国改革开放成长的外资企业之一,曾多次入选世界500强企业。2021年9月,欧力士集团在区内成立了欧力士(中国)实业控股有限公司,将青岛作为欧力士在全国布局发展的窗口,链接中日先进产业资源,统筹中国区域业务发展。在运营总部顺利运作的基础上,欧力士已设立基金、电商平台、融资租赁、金融保理、保险经纪、新能源及储能项目等多个延伸项目。欧力士集团大中华区董事长刘国平表示,青岛拥有良好的营商环境,欧力士将立足青岛,面向全国,在新能源、新消费、新基建等方面围绕节能环保、医疗健康、城市基础设施运营、文旅文创、金融租赁、保理、消费金融等领域开展高效运营业务,将结合欧力士集团及主要日本合作伙伴资源,搭建中日产业超级链接者平台,促进中日企业的合作发展。
02 中日企业投资合作的“沃土”
开放合作才能共享共赢。园区积极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加速集聚国内国际要素资源,打造充分开放、活力迸发的市场环境,提高企业获得政策便利度和实效性,赢得了众多中日企业的“青睐”。从1984年第一家日本企业在青岛落户以来,松下、伊藤忠、三菱、住友、丸红等一批日资企业,相继在区内投资兴业。园区先后与日本瑞穗银行、日中经济协会等15个日本金融机构、商贸协会,神奈川、和歌山、新泻、岩手、宫崎、德岛、静冈等多个日本地方政府驻华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截至目前,区内吸引日资企业118家,总投资15.6亿美元,其中日本世界500强企业14家,日本最大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综合金融服务集团——欧力士集团落户区内,这里已悄然成为中日企业合作发展的一片“沃土”。
2023年3月21日,由世界制造业500强荏原环境工程株式会社投资建设的荏原环境项目开工奠基仪式在园区成功举行。日本荏原创立已逾百年,是全球主要的环境工程、泵类产品、暖通设备专业制造商之一,泵类产品年销售量位居世界泵类销量前2名。荏原环境项目总投资1.2亿美元,占地112亩,项目达产后预计实现年营业收入约4.4亿元。荏原环境工程株式会社董事、荏原环境工程(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甲斐正之表示,“经过多年筹备,我们最终选择将荏原环境工程新工厂项目落户在国际经济合作区,这里有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便捷的交通、高效的服务,感谢园区管委在项目用地、审批等多方面提供了大力支持和帮助,从土地竞拍到取得施工许可证仅用了8个工作日。今后我们将以更高的生产能力,为中国的环境事业做出贡献。”
青岛松下电子部品(保税区)有限公司是最早在区内投资的日资企业之一,是松下集团在华重要的电子元器件生产基地。在优渥投资发展环境的加持下,近三十年来,青岛松下电子部品(保税区)有限公司多次追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成为松下集团在华投资效益最好的公司之一,年销售额约17亿元,荣获“齐鲁友谊奖”“青岛市外商投资双优企业”等多项荣誉。为了帮助企业解决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难题,2018年12月,青岛松下电子部品(保税区)有限公司被最早赋予一般纳税人试点政策。据企业介绍,如果没有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企业每年采购成本预计将增加3600万元。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总裁赵炳弟表示,青岛是产业发展环境友好一个平台,松下未来在健康、智能、宜居、养老适老、新能源汽车零件部件、制造在中国进一步发展,结合中国的相关市场,不断加大投入。
03 国际标准、企业认可的投资兴业环境
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是国家赋予园区的重要使命。园区坚持以“制度创新”保障营商环境优化、以“才安企顺”落实营商环境优化、以“项目落地”检验营商环境优化,深入实施“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聚焦办事方便、法治公平、成本竞争力强、宜居宜业等方面,以“硬措施”促进提升“软环境”。
▲青岛自贸片区管委副主任、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管委常务副主任王莉向与会企业家推介青岛自贸片区·国际经济合作区
作为一家机电一体化制造企业,青岛来易特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制造和供应半导体、光学、医疗设备及各种半成品,其中由该公司研发生产的眼科仪器精准度排名世界第一。集团总部拥有核心的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同时,在产品制造与加工领域的高精度工艺技术,尤其是在大型产品的精密加工方面居于日本领先地位。“我们企业在建厂选址期间,考察了许多城市,最终还是敲定青岛。一是因为当时招商部门的诚意和精神打动了我们,我们在选址建厂方面,无论有什么问题,他们都可以及时帮我们解决;二是因为这里的金融机构可以为我们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惠、最便捷的本外币资金,同时也降低了我们企业的融资成本,而这对我们企业的长期发展是十分有利的。”青岛来易特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检元说道。
对标国际化的规则规制和管理标准,园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聚焦企业的痛点、难点、堵点,率先推行跨国企业不见面审批、商事主体登记“即认制”等一系列惠企政策,实施政策上门、关爱上门和问计上门服务计划,推动信用赋能、数字赋能和金税赋能行动,搭建“三位一体”服务体系,营造自由便利的投资发展环境,来易特在这里的发展就切切实实地享受到了这一切政策红利。
依托区内的良好服务与丰富的跨境融资渠道,像来易特这样的日资企业解决了政策和融资难题,进而像“名片”一样吸引中外企业落户建厂。截至目前,区内集聚了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50个,新吸引企业主体2.95万户、纳税主体1.56万户,企业活跃度86.5%,高出75%的“非常活跃”基准11个百分点。
“青岛自贸片区.国际经济合作区的制度创新数量多、质量高、效果好,尤其是首创占比35%,远高于全国自贸试验区的平均水平。”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在发布三周年综合评估报告时这样评价。从点线式的国际合作模式,到如今的以平台赋能,全球资源要素正通过园区发生互动耦合,实现价值倍增,这既是以高水平制度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也是青岛深化改革开放、打造面向世界的开放发展桥头堡的缩影。随着制度创新的深入推进,随着营商环境的不断提升,青岛自贸片区·国际经济合作区的改革实践不会止步,中日企业合作发展的前景将更加波澜壮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