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师范大学学子走进乡村 探寻旧县振兴路

来源:山东师范大学 1724055377066

近日,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暑期“黄河筑梦,旧县振兴”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到泰安市东平县旧县乡,对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现状开启了为期九天的实地调研。实践队紧密围绕乡村振兴这一调研主线,用专业知识诠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

      ▲图为志愿服务队队员拍摄照片

培育智慧果园,发展绿色果业

东平县境内生态环境优美、自然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近几年,东平坚定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兴县、绿色发展”战略,全力助推乡村振兴,铺就人民“幸福路”。

队员们来到了旧县乡大吉城三村的维纳斯黄金苹果园,果园内的苹果长势喜人,虽还未成熟,但早已接到了好几单预定。据村支书介绍,村里的果园由外包给公司统一管理,这个路子最初是村支部立足山地优势并进行了土地流转后确定的,以“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为农户提供工作机会。这不仅推动了林果业的发展,还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问题。政府也通过助农项目给予维纳斯黄金苹果园技术支持,果园内覆盖先进的水肥一体化远程控制系统,让农户足不出户就能从手机上给苹果树浇水施肥,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图为维纳斯黄金苹果

在大吉城四村的奇异果庄园内,实践队队员在果园内看到农户正在除草,也纷纷加入其中。据了解,这片奇异果园七年前还是一片农田,为响应国家“退耕还林”政策,改种奇异果。政府免费提供果苗,惠泽果农的同时,也保障了品种纯正。

林果业是旧县乡农业发展的重要产业,更是推进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旧县乡依托山地资源优势,打造林果经济,并出台各种惠农政策,增强百姓积极性,在优化产销结构链条的同时,以规模化发展提升回报率,努力实现林果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创建生态渔场,打造立体渔业

走进志远渔业渔场,黑压压一片全是圆形鱼池。仔细望去,偌大的渔场只有一位养鱼人。“池子里养的是鳜鱼,鱼苗全是从江苏那边买的,这鱼苗可不便宜,要三块钱一条呢。”交谈间,养鱼人语气里全是骄傲,“咱这厂子原来是花卉市场,发展得一直不好,后来政府帮忙建了这个渔场,养殖生态鱼,卖得可好了。”

      ▲图为队员在志远渔业渔场采访养鱼人

渔场秉持“科技赋能、生态养殖、绿色发展”的理念,采用高密度养殖方式,安装智能化环境监测系统,覆盖配套水循环处理设备,全程把控水温、水质,模拟生态食物链对鱼苗进行喂养,以降低病害风险、提升养殖品质、提升成鱼产量为目标,保障每季度成鱼上市供应量。

“未来渔场会在新厂区打造立体渔业,建立内部生态圈,上层种植水生蔬菜,中层养殖鱼苗,最下层养殖小龙虾等阴水产品。”谈及发展规划,负责人介绍道,志远渔业还将延长其产业链,自行培育鱼苗并出售,自行加工鱼干、鱼片等农副产品,打造特色产业,更高效地增加产品效益,充分发挥其产业优势和生态优势助力经济发展

开设乡村剧场,丰富文化需求

喜欢听戏,热爱唱戏,是旧县乡民众文艺生活最大的特点,因此,旧县乡也被誉为“东平戏曲之乡”。

“东平风华剧社是由当地十几位民间艺人和戏曲爱好者自发组成的文艺团体,每个月剧社都会到各个村公益演出,让民众在家门口就能听上正宗的戏曲。”剧社负责人刘传兰向队员介绍。

就是这样一些农民演员,以满足人民对文化的需求,立足于本土戏曲文化优良基因,用行动传承好、用行动发展好戏曲文化,增强民众对文化的体验感、参与感,增强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活力。同时,风华剧社还承担了放映公益电影的任务,每晚七点半准时开始,实践队队员们也参与其中,发动周围居民前来观看。广场上,男女老少其乐融融

依托供养中心,构建舒心环境

在旧县乡卫生院的供养中心,队员们陪老人们一起聊天、阅读、锻炼,还帮每位老人拍摄了照片,记录下一张张历经岁月的面庞

      ▲图为队员在与供养中心的老人们聊天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中,“银发族”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群体。日复一日,供养中心的院长和护工们照顾着老人们的饮食起居,他们依托政府提出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打造集专业的护理团队、优质的餐饮服务、严格的安全措施于一体的养老环境,让老年人在此安享晚年。

从智慧果园到生态渔场,从乡村剧场到养老中心,处处都留下了一抹蓝色的身影,山师大新传学子在行走间上好了一堂生动的“实践课”,立足自身专业优势为乡村振兴助力。

责任编辑:沈露

中新社 东西问客户端

平等对话 文明互鉴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