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发展农村特色产业的龙头,也是观察乡村产业振兴的窗口。近日,记者从烟台牟平区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服务中心获悉,该区现已完成全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分类工作。
为了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发展,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增收、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作用,牟平区农业农村局建立长效机制,制定和下发了《烟台市牟平区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目前,烟台牟平区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600余家,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示范社称号70余家。
分类施策共同提升
当地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服务中心在对辖区内的合作社进行全覆盖摸底调查的基础上,按照其目前发展状况或所处发展阶段分为“示范引领类”“潜力突破类”“规范提升类”三大类,分别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进行精准的靶向施策。
“示范引领类”合作社重在鼓励其巩固和创优。将区级以上各级示范合作社全部纳入示范引领类合作社。对示范引领类合作社,重点鼓励其在现有发展基础上,稳步扩大生产规模,持续增强服务带动能力,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大的跨越。
“潜力突破类”合作社重在支持其发展和壮大。潜力突破类合作社主要是指领办人经营能力较强,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但管理制度和“三会”运营机制不够健全,或市场渠道不宽,营销能力较弱,生产经营中面临急需解决瓶颈制约的合作社。对潜力突破类合作社,重点健全其运营机制,完善生产要素供给,提高生产经营水平,逐步扩大其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占有率,使生产潜力得到充分释放,合作社实现突破发展,逐步向示范引领类方向发展。
“规范提升类”合作社重在引导其优化和整合。规范提升类合作社主要是指领取营业执照后未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或因经营不善停止运行时间较长,或经营管理不善、长期亏损,资产负债比例过高,严重影响后续发展的合作社。对规范提升类合作社,重点注入发展动力,让其重新焕发生机活力,促使其进一步规范内部各项管理制度,科学定位发展战略,实现合作社资源的优化整合,对于确已失去市场基础的合作社,引导其有序退出。通过“重新激活的提档升级、破产倒闭的清理整顿”,从整体上促进全区合作社质量提升。
重点突破梯次培育
在全面落实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同时,该区在三类合作社中共选取260家合作社,作为工作重点和有效抓手,集中优势资源予以支持,促使合作社尽快脱颖而出、提档升级。
计划到2028年底,全区78家示范引领类合作社中,省级以上示范社达到10家以上,带动更多农民专业合作社走上健康发展的快车道;94家潜力突破类合作社获得示范社称号、晋级示范引领类合作社范围,使示范引领类合作社数量实现倍增;92家规范提升类合作社全部实现晋级,在保证合作社数量稳定的情况下,规范提升类合作社数量得到有效压缩。
搞好辅导推介典型
全区合作社27名辅导员加大对重点合作社的有效对接力度,创新辅导服务工作机制,根据合作社发展情况和现实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财务会计、市场营销、质量标准、绿色发展、信贷保险等方面的业务指导,促进合作社内强素质、外强能力。
指导辅导员采取定期走访、上门指导、结对帮扶等方式开展辅导服务工作,辅导员以指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发展和质量提升为主要任务,要做到“引导不强迫、支持不包办、服务不干预”。
与此同时,当地还积极推进典型立标,正向激励按照粮食规模经营型,品牌农业经营型,农品加工销售型,农旅融合型,农机服务型,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型,合作社联合社型等7种类型。目前,已总结提炼4个制度健全、运行规范、服务能力强、带动效果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案例,让农户照着学、跟着干,吸引更多的、有意愿的农民加入合作社。
作者/杨馥宁,孙志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