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实
昨夜西风急,黄叶满石级。
风儿如龙厉,叶落又飞起。
落叶响沙沙,天籁叹凄凄。
重登高台上,远阔有天地。
萧条镂铁骨,旷达透心底。
“策杖溪边。倚杖峰前。望琼林、玉树森然”。
人们的审美观有时就这样的奇怪,有一些事物很美,人们并没有感觉其有多么的美,但当一些事物带有些许的凄切的时候,人们却很欣赏。这就是人们所谓的凄美。
“凄”字带有忧伤的意味,“凄美”作为美学的概念是指人们对哀婉、忧郁、清朗而怅惘的景致或人物气质或乐曲旋律的一种审美,带有浓郁的心境色彩。
“寂寞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
在阳台上放一把椅子,秋叶飘落在茶几上,这时人们会感到一种美和一种意境。假如阳台上有两把椅子,人们却感到美的不够深刻。这就是人们的心理和审美观,凄切的美更能触动人们的心灵,这又说明人们有一颗善良和同情的心。
俗话说人心都是肉长的,并充满了鲜活的血液,这就是人们所谓的有血有肉。通常说一个人有血有肉,是对一个人的高度评价。有血,说的是这个人有血性、血气方刚,充满生命的活力;有肉,说的是这个人有同情心,有情怀,接地气,与人为善。故有血有肉的人充满着人格的魅力,有着一颗爱心。审美往往就从爱心或同情心开始。
“山深寺远,云冷钟残。喜竹间灯,梅间屋,石间泉”。
秋天的萧条总使人感怀,皆因其渗透着凄切的身影。满地的落叶,尚给人一种美的感受,而在风中,高高的树上黄叶纷飞,画面的生动和美就更不可言喻了。如果再有其他的因素的参与和点缀一定会给人以更美。
还别说,恰有一次,我停下车来,还没来得及下车,在车里静静的看了一条信息。车窗的紧闭,使我颇感宁静,虽然窗外的树叶在飘落。这时,突然从天上飘来两只喜鹊,那张开的翅膀在空中静止的滑翔,飞落到一棵带有秋色的树下,那么的轻盈。我从车窗瞥见,颇感美的精致。舒展的翅膀、飘飞的秋叶、铺满落叶的草坪,完全是一种快乐活泼的自然的景象,然而在深秋里,不免带有秋天凄切的况味,就这样构成了一幅美的图画。我并没有渲染,任何人见到此情景一定也会被打动。
“谁家残雪,何处孤烟。向一溪桥,一茅店,一渔船。别般天地,新样山川”。
许多的摄影师都是被打动时按下的快门。其作品涉及飞禽,涉及到走兽,涉及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涉及社会生活中具有感染力的镜头。我十分的理解摄影师们的情怀,他们跋山涉水去捕捉大自然有启迪的美和生活中有价值的美,以美泽人。人们看到的画面和文字是美的,但是,离开了那个生动的场景已失去了鲜活的气息。有一些自然的景物,在特定的环境里,在特定的心情下,才会令人大有感触。
我常常也掏出随身携带的手机,拍下那些动人心弦的时刻,可是,有时稍纵即逝。如果像杜甫一样以文字记之,虽没有亲历其境之美,但也可为人分享。
重温一下杜甫《登高》诗词:“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前边还有一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两句是杜甫登高望远的美景,但此时的杜甫的心情怎样呢?看看下阕的两句就十分的清楚了。“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悲秋的心情跃然纸上,但诗却有了淋漓尽致的美。
“一声画角谯门,丰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
无论秋与冬,还是春与夏,皆有喜悦与凄切。正如李白的诗,也如太白的人生。平平仄仄,坎坎坷坷,五味杂陈又五福临门,全在《将进酒》这首诗里。“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壮观;“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凄切;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消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自负;“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乐观;“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寂寥;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自慰;“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豪放;“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浪漫。确有参差之美。
冬天里的雪飘飘扬扬来自上天,不比黄河之水天上来更加潇洒、浪漫、壮观吗?举杯独醉,饮罢飞雪,茫然又一年岁。腊梅花在苦寒中艳,这是典型的凄美。没有蝴蝶,没有蜜蜂,甚至也少有人观赏,但她却愿意把暗香散与清客,与雪花一起浮动。一回雨潇潇,一回又雪飘飘,一回又雨雪交加飘飘潇潇,腊梅花却默默的凌寒独自开放,岂不是凄美?薄弱的花瓣不免英雄豪杰。
人们在花前欣赏、吟哦、悲悯,时有反思。“总在不经意的年生。回首彼岸。纵然发现光景绵长”。“唤家僮、访鹤寻猿”。
秋雨,冷风,无昼夜,滴滴霏霏。
冬雪,寒霜,更凌晓,冷冷清清。
万物让人怜,谁解风雨霜和雪。
恨它,
就问天。
爱它,
就扪心问禅。
自然与心的契合,就是美的大境界。其不仅仅是那些艳丽的完美,更是那些萧条的凄美。“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阑干”。
作者/蕉荫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