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出台加快推进新时代高水平科技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

来源:烟台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2024-09-30

9月30日下午,烟台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三场,烟台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杰对《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高水平科技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及配套若干政策措施进行了解读。

9月30日下午,烟台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三场,烟台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杰对《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高水平科技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及配套若干政策措施进行了解读。市科学技术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三级调研员王晓智,市科学技术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于淼出席会议。

“烟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深入实施科教强市、人才兴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今年成立了由市长任主任的市委科技委,进一步加强对科技创新的全面领导。”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杰介绍称。

近年来,科技创新的支撑力和引领力大幅提升。一是高能级创新平台加速集聚。先进药物递释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成功通过科技部重组,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新药创制2家山东省实验室建设发展位居全省前列,建有山东省重点实验室23家,我市省级以上科创平台数量突破420家,在16个重点产业链均建有引领性平台。

二是关键技术攻关能力持续增强。聚焦我市16个重点产业链和“9+N”产业集群创新需求,每年组织实施20项左右重大科技项目,在高端聚氨酯原料ADI、海上火箭发射、8微米非制冷红外热成像模组、深远海大型风电安装船、新药创制等前沿技术领域攻克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2021年以来,全市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奖88项,其中最高奖1项、特等奖2项,2项成果入选2023年度山东省十大科技创新成果。

三是科技创新活力显著提高。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2021年以来,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由1120家增至2379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由2861家增至3797家,科技信贷累计帮助烟台市2681家(次)企业获贷162亿元。高规格承办两院院士评选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发布会、八角湾创新大会等系列大型活动,烟台连续两年被评为山东省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成效明显督查激励市。

市科技局牵头起草了《实施意见》,经市委、市政府审议通过,正式印发实施。《实施意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烟台科技强市建设“干什么、怎么干”作了系统谋划和安排部署,将为创新型城市建设和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实施意见》及配套若干政策措施重点聚焦创新平台建设、关键技术攻关、创新主体培育、科技成果转化四大方面,推动新时代高水平科技强市建设。

在强化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方面,构建具有烟台特色的创新平台体系。深入实施实验室体系重塑攻坚行动和产业创新平台提质升级行动,推动产业链链主企业、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建设各类创新平台。到2027年,全市省级以上科创平台达到500家以上,构建接续联动、梯次衔接的“3331”实验室体系,布局建设3家全国重点实验室、3家山东省实验室、30家山东省重点实验室、100家烟台市重点实验室。在政策上,对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各类创新平台,国家级、省级、市级分别最高支持1000万元、100万元、20万元。

在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强应用导向的基础研究,设立市自然科学基金,强化共性基础技术供给。持续开展重大科技创新工程,聚焦16条产业链、“9+N”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重大技术创新需求,深入推行“揭榜挂帅”项目遴选制度,探索实行“赛马式”资助制度、“里程碑式”考核制度。到2027年,组织实施100项重大技术攻关项目,单个项目最高支持500万元,推动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以及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支撑。

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方面,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建立健全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普惠性创新政策体系,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强化科技孵化载体建设,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持续开展科技信贷补助,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到2027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50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5000家,省级以上孵化载体数量达到50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8%,每年引导金融机构发放科技贷款20亿元以上。在政策上,对孵化载体最高给予200万元认定补助,对高企给予最高20万元认定补助,对企业研发投入增长给予补助,对科信贷给予风险补偿和贴息。

在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推动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构建市场化成果转化体系,培育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打造专业化技术经纪人队伍;探索建设“科创飞地”,支持国内外科研人员带科技成果来烟落地转化;支持高校院所、龙头企业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心、中试示范基地等公共服务平台;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推动创业投资发展。在政策上,对概念验证中心、中试示范基地、人才飞地等机构最高支持300万元。启动市级科技创新成果竞赛评选,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引导机制,充分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财政科技资金引导,支持联合社会资本等设立科技基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实施意见》及配套若干措施重点坚持三个导向。一是坚持系统导向。加大财政科技投入,通过普惠性与竞争性支持政策,从项目、平台、企业、人才、金融等多个维度一体化布局,提出“一揽子”政策措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科技支撑。二是坚持链式发展导向。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重大关键技术攻关方面,聚焦烟台市16条产业链创新发展需求进行布局,将科创平台建在产业链上,将技术研发用在产业链上,打造具有烟台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着力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超前布局。三是坚持成果转化导向。紧扣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这一关键环节,新增了市科技创新成果竞赛、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概念验证中心、中试示范基地等一系列创新政策,加快推动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市科技局将切实发挥好市委科技委办公室作用,坚持“四个面向”,抓实抓牢各项任务,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支撑烟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建设,为全面建设科技强省贡献烟台力量。

责任编辑:张小波

中新社 东西问客户端

平等对话 文明互鉴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