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妇幼保障特色工作成效显著

来源:烟台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1737021680056

1月16日,烟台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李少娜在会上介绍了关于全市妇联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工作的相关情况。

1月16日,烟台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李少娜在会上介绍了关于全市妇联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工作的相关情况。市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王珍丽,市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鲁梅出席会议。

近年来,烟台市妇联深入实施家家幸福安康工程,广泛汇资源、搭平台,锤炼队伍“细、实、精、准”的工作作风,创出了一些叫得响的工作品牌和有实效的工作做法。2024年,烟台作为三个现场之一,在莱州承办了2024年全省妇联系统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工作交流会议,并做了经验汇报;还被评为全国妇女工作十佳改革创新案例。

李少娜在会上简要介绍了有关特色工作开展情况。

激发妇女动能,倡树家庭文明新风尚。全域启动了“孝善清廉润万家”活动,在农村开展百名烟台媳妇秀庭院视频展播,秀出庭院美、家风美;在全市常态开展“婆媳互夸会”和“好媳妇好婆婆好家庭”选树活动,评选出全国五好家庭10户、全国最美家庭21户,省五好家庭11户、省最美家庭30户、省绿色家庭13户,烟台市文明家庭300户、烟台市“美丽人家”788户,涌现出各级好婆婆、好媳妇2万名,好家庭3.8万个。

坚持立德树人,开展“小手拉大手,讲好家风故事”。2022年省妇联发起举办“齐鲁好家风”主题展,加入了10个烟台本土的优秀家风故事,全省独创由大、中、小学生担任讲解员,74名学生利用假期讲解235场次,全市300多个市区两级机关单位5.8万人观展。2023年,在全市开展“好家风”进中小学校园活动,配套开展了“好家风薪火相传”体验营、“写给长辈的一封信”主题征文、“全环境立德树人”汇报展演等系列活动,先后走进14个区市29所学校,开展活动146场次,400多名学生争当讲解员,参与师生和家庭成员10.5万人;2024年至今,这一形式已拓展到503所中小学校,实现了全覆盖

加强部门协同,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有效路径。自2022年全国家庭教育宣传周以来,全域启动了“家庭教育大讲堂”,为14区市中小学校开展29场大型家庭教育辅导,4.8万多名家长到场听课、积极响应。同时,开展送教师资源进社区,试点开设“262社区家庭教育课堂”。整合在职教师和社会教育机构等优质教育资源,在全市14区市确定200个社区,组建600名志愿教师组成的队伍,全年至少开展2000场家庭教育课堂,实现了社区家庭教育服务常态化、专业化。

立足多元需求,提高家庭服务供给。建立为家庭赋能的专业服务志愿队伍。把市县两级从事医疗、教育、法律、美学、心理辅导等爱心志愿专家力量汇聚起来,建立由127支队伍组成的百人“筑家”指导团,市县乡村四级妇联联动,负责志愿专家“送”服务和百姓需求的对接协调,连续两年开展常态化“定单式”服务,实行家庭“点单”、妇联“接单”、专家“应单”,两年来,四级妇联精准对接形成“菜单”886个,为广大家庭提供9大方面规模化服务800场,4.8万家庭获得了健康科学生活的各方面知识。同时,建立为青年人才婚恋交友的多方联动服务机制。连续三年开展“爱在山海·遇见幸福”青年人才联谊活动336场,近4.1万青年参加。

倾心特殊家庭,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面向留守困境儿童,实施“爱心妈妈”结对关爱行动,全市250名妇联干部、5000余名爱心人士结对关爱1560名留守困境儿童,栖霞“爱的传递”爱心妈妈驿站志愿者团队受到国务委员、全国妇联主席谌贻琴的高度肯定。面向低收入家庭的妇女,连续3年赠送“两癌”保险36294份,每份保额由1万元上升到1.5万元,3年共救助“两癌”患病妇女234名。同时,面向春蕾女童、智力缺陷以及残疾孩子和他们的母亲,联合社会爱心力量捐赠款物的同时,探索建立“宝妈工坊”和技能培训等增收渠道,通过多方面赋能,为他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自信和希望。

责任编辑:张小波

中新社 东西问客户端

平等对话 文明互鉴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