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将持续完善食源性疾病流调响应机制,让港城市民安全度夏、健康无忧。
7月22日上午,烟台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举行“鲁医健康说”系列健康知识新闻发布会。烟台市疾控中心党委委员、工会主席王桂强在会上介绍了“科学防护健康度夏”有关知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科科长、副主任医师陈超,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与病媒生物防制科科长、主任医师郭培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卫生科副科长、副主任技师董峰光,烟台山医院北院急诊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柳海滨,奇山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主任医师林玲,市中心血站业务副站长、副主任技师孙宗祥出席会议。
当前正值高温高湿的“三伏天”,不仅是高温中暑、食源性疾病的高发期,蚊、蝇、鼠、蟑和蜱等病媒生物也进入活动高峰期,多重健康风险叠加。为此,烟台市卫生健康系统积极构建全域防控网络,守护市民健康。
在病媒生物防制方面,市卫健委聚焦能力建设,不断完善重要病媒生物的生态学、病原学和抗药性“三位一体综合监测体系”。增点扩面,实现蚊、蝇、鼠、蟑和蜱虫等生态学监测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市设国家、省、市三级监测点81个,监测点数量居全省前列。开展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等5种蜱传病原、乙型脑炎病毒等7种蚊传病原、汉坦病毒等8种鼠传病原检测,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能力进一步提升。
在食源性疾病防控方面,夏季气温高、湿度大,适合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食物储存、加工不当,很容易引起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显示,全市大部分食源性疾病是由致病菌污染引起的。为有效预防食源性疾病,市卫健委构建了“监测-预警-宣教”防控体系,织密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组建食源性疾病流调队伍,关口前移,实施“疾控+医院”互补流调模式,有效提升了食源性疾病监测预警与调查处置能力。
在预防高温中暑方面,近期,全市出现高温天气,市卫健委多措并举做好高温中暑应对工作,及时发布重点疾病健康提示、疾病风险综合预报,向市民宣传和普及高温季节防暑降温常识及中暑,热射病急救知识,提醒市民注意饮食和出行安全。疾控机构与医疗机构联动,做好高温中暑病例监测、调查处置和医疗救治工作。
在与夏季健康密切关联的医疗用血方面,输血是救治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医疗手段,同时,医院的肿瘤放化疗、血液病、孕产妇、外伤出血等患者,同样离不开血液治疗。血液不能人工合成、不可替代、不能长期保存。目前,市血液库存处于紧平衡状态,希望全社会爱心人士,积极无偿献血,为挽救患者生命奉献爱心。
在健康科普方面,为提升广大市民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市卫健委开展了多渠道、多形式的健康科普宣传。及时向社会发布高温中暑风险提示,针对食品安全、防蚊灭蚊等市民关心的重点内容。打造《一分钟说健康》《健康提示》《疾控专家话节气》《烟台疾控话健康》等系列科普栏目,累计发布节气科普视频和健康主题短视频100余部,做到主题宣传节点全覆盖。改版升级官网,上线“健康科普云平台”,整合新闻媒体、微信公众号、户外阅报栏、交通场站、楼宇电梯、健康一条街等资源,形成线上线下互补、全方位、立体化传播矩阵,扩大人群覆盖。组织专家走进学校、社区、企业、公共场所开展健康科普咨询,真正做到将健康服务送到市民身边。
下一步,烟台将持续完善食源性疾病流调响应机制,深化高温中暑监测预警,强化重点人群防护指导,推进病媒生物智慧化监测,让港城市民安全度夏、健康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