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十五”穿“月”升空,两个航天员乘组首次实现“太空会师”,一起在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家园”里留下了一张足以载入史册的太空合影。
11月29日晚,搭载着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的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穿“月”升空,奔赴中国空间站。在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30日7时33分,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从飞船返回舱进入轨道舱。随后,他们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一起在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家园”里留下了一张足以载入史册的太空合影。
▲11月30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太空合影的画面。(图片来自新华社)
神舟十五号飞行任务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最后一棒,也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一棒,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6名航天员将共同在空间站工作生活约5天时间,完成各项既定任务和交接工作。后续,神舟十五号乘组开启为期6个月的“太空出差”,进行多次出舱活动,完成舱内外设备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组合体管理、空间科学与技术实(试)验等各项任务。
▲北京时间11月29日23时08分,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视频截图)
此次发射有何特点?空间站进入长期有人阶段将迎来哪些新变化?3名航天员乘组将完成哪些新任务?
空间站载人发射任务遇最低气温
进入11月下旬,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已经十分寒冷。发射当晚,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温度接近零下20摄氏度。这是中国首次在11月下旬实施载人飞船发射,此前9次载人飞行任务发射时间分别为,4次在6月、1次在9月、4次在10月。首次面对接近零下20摄氏度的低温环境,研制团队为火箭提供了空调送风,并在重要补段粘贴了保温层,为火箭提前穿上“棉服”。
▲北京时间11月29日23时08分,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图片来自中新社)
此次发射是长二F火箭第十次护送航天员进入太空。长二F火箭是中国第一型载人运载火箭,素有“神箭”美誉。它全程参与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每一步,执行了从神舟一号至今的所有神舟飞船和目标飞行器发射任务,自1999年首飞迄今,已成功发射15艘神舟飞船和2个空间实验室,成功率100%。
在轨建造完成后,中国空间站将转入为期10年以上的应用与发展阶段,初步计划是每年发射2艘载人飞船和2艘货运飞船。长二F火箭将托举更多航天员进入太空,在浩瀚宇宙留下更多中国身影。
6名航天员首次“太空会师” 同住“大三居”
按计划,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完成交会对接后,中国空间站将首次形成三舱三船组合体,即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三舱”,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三船”。这是中国空间站目前的最大构型,总重近100吨。生活方面,在轨配置的两套厨房设备可同时进行用餐准备,两个乘组可一起进餐和分享食品。两个舱段配置的两个卫生区和6个睡眠区均可独立使用。
▲11月3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拍摄的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的模拟图像。(图片来自新华社)
“新乘组先上去,老乘组再下来——这种模式能够保证空间站始终处于有人值守的状态,对于空间站的延续性运行和开展长期科学实验都有重要意义。”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飞船系统总体主任设计师高旭说,经过此次在轨飞行验证,后续这种轮换模式将成为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常态化模式。
“圆梦乘组”对太空之旅有何期待?
执行此次飞行任务的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被称为“圆梦乘组”。为了此次出征太空,他们坚守了长达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
2005年,费俊龙和聂海胜从圆梦园广场踏雪出征,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二批中国访客,时隔17年,费俊龙作为指令长再度飞天;追梦25年的邓清明是唯一一位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却仍在现役的首批航天员;张陆则是第二批7名航天员中最后亮相的,为了飞天梦想,他准备了12年。
▲北京时间2022年11月29日20时18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圆梦园广场举行。(图片来自中新社)
外界注意到,神舟十五号乘组也是目前执行空间站任务平均年龄最大的乘组。在指令长费俊龙看来,虽然平均年龄最大,但他们的飞天本领一直保持在“青春状态”,近些年,经过扎实艰苦的地面训练,乘组三人的心理更加稳定,配合更加默契。
和之前的飞行乘组一样,神舟十五号乘组此行也带了“私人行囊”。书法是3名航天员的共同爱好,他们常在地面一起练字、交流,此次飞天他们携带了宣纸毛笔,将在太空挥洒笔墨。此外,邓清明还带了家人的照片和外孙喜欢的玩具,打算在天地通话时用玩具和外孙互动。喜欢唱歌的张陆则透露带了卡拉OK话筒和口琴。
3名航天员对即将到来的太空之旅充满期待。费俊龙曾搭乘神舟六号飞船遨游太空5天,他一直盼着前往更大的空间站,拥有更多的时间欣赏美丽的地球家园。邓清明的女儿如今已经成为地面指挥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邓清明说,到时他在天上飞,女儿在地面指挥,也是一种幸福。张陆则说他会在太空用毛笔书写“矢志不渝”“笃行不怠”作为对自己的鞭策和激励。
中国正进行培训国外航天员的准备工作
“对于其他国家的航天员进入中国空间站开展实验,我们一直持欢迎态度。”在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季启明作上述表示。
季启明指出,目前,已有多个国家向中国提出了选派航天员参与中国空间站飞行任务的需求,“我们与相关方面也正在开展对接协调,同时也在积极进行培训国外航天员的相关准备工作”。
谈及中国空间站的国际合作,季启明表示,在中国空间站研制建设过程中,我们与多个航天机构和国际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交流与合作;目前,与联合国外空司、欧洲空间局共同遴选的多个空间科学应用项目正在按计划实施,相关载荷将于明年开始陆续进入中国空间站开展实验。
此前,英国广播公司(BBC)曾报道,来自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的三名欧洲航天员已经在紧锣密鼓地学习中文,为了在入驻中国空间站后能与中国同行进行流畅的合作。俄罗斯《生意人报》则援引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总裁罗戈津的话称,俄罗斯与中国正在讨论俄方航天员“做客”中国空间站问题。
对此,德新社则报道称,中国空间站支撑了中国与美国和俄罗斯一样成为太空强国的雄心,将挑战美国在太空的主导地位。(完)
综合中新社、新华社、《参考消息》、《欧洲时报》、俄罗斯《龙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