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暇时间里,苏映月喜欢在什刹海遛弯,到故宫里的海棠花下看游客拍照,去球场围观年过花甲的大爷大妈打乒乓球。
2009年,苏映月和5位同是汉学专业的越南女生,乘坐硬皮火车来到中国。车窗外山峦隐隐,连夜的旅途后,名为“云南河口”的城市出现在眼前。
火车到站,读大二的苏映月踏在异国土地上,一股神奇的感觉从心底浮上来,那是她第一次来到中国。14年过去了,如今29岁的苏映月已从学生成长为一名汉学青年学者。
苏映月的老家位于越南老街省,与中国部分边境地区接壤。据介绍,老街到河口口岸是中越两国间唯一具备各种运输方式的一对口岸,有铁路、高速公路、河道以及即将开通的航空路。
如此“地理缘分”,让这位越南姑娘愈发对中国爱得深沉。
在越南,汉字用了两千余年,孔子和孟子的画像挂满全国。被越南视为国宝的叙事长诗《金云翘传》改自明末小说,书名也未曾变过。
上世纪末,电视剧《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还珠格格》在越南大热。当地人通过《水浒传》以“大哥”称呼人,黄金档播出的《西游记》,吸引着在街道上嬉闹的孩子。《还珠格格》中的演员赵薇,还被当时越南领导人邀请去越南做宣传。
电视机前,苏映月同样看得入迷。
在她的回忆里,儿时电视剧中的演员,有一大部分说着中文。“当年,我很喜欢《还珠格格》里的小燕子。她比较活泼、直率。长大以后,我更喜欢紫薇,她的性格更懂事。”
小时候的苏映月就曾幻想,如果可以穿越,想去唐代感受丰腴之美、和李白畅谈中国酒文化,到明代一观当年的华服盛装。
▲(视频来自“东西问”客户端)
后来,在备战高考的日子里,苏映月喜欢听着收音机里的中文教学台解压,甚至还给电台主播写信,交流汉语学习经验。在此后的高等教育里,苏映月这个名字,便一直与“汉学”二字有了不解之缘。
硕士毕业后,苏映月成功申请攻读北京语言大学博士。如今的她已经成为了一名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博三的学生。自2009年后,苏映月每一年都会到中国看看。但真正体会到中国的人间烟火,还是在开启读博时光之后。
正所谓:一片昏晓读书日,正是人间最乐时。
“你知道吗,我们学校有‘小联合国’的称号,学校里有来自世界各地肤色不同的同学,大家在这里说中文打羽毛球,在图书馆里翻阅着中文材料,参加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那种感觉真得很好。”苏映月说。
闲暇时间里,苏映月喜欢在什刹海遛弯,到故宫里的海棠花下看游客拍照,去球场围观年过花甲的大爷大妈打乒乓球。“云南、江西、浙江、河北......”苏映月一一细数着自己去过的中国地区,有的是去观光旅游、有的是去出差学习、有的是考察调研。
今年4月初,苏映月和来自16个国家的在华博士生赴江西参加了中国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举办的“新汉学计划”博士生乡村振兴主题研修活动。身为留学生,她在此行中体悟着中国的乡村振兴战略:“能把环保和乡村振兴相结合,把当地村落的特色和经济发展相结合,我挺震撼的。”
苏映月中文说得流利,和大部分外国留学生相比,发音标准。
在她看来,中国文化需要传承,汉学亦是如此。
苏映月透露,从北京语言大学博士毕业后,自己将回到自己的家乡,从事汉语教学工作。“学习汉语,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了解我自己国家历史文化的过程。身为一个中文学习者,我想把这份热爱传递给别人。就我自身而言,传播中国文化,也是顺应时代的需求。中国对全世界的贡献大家有目共睹,我很荣幸担任中国文化的传播者。”苏映月说。(完)
作者/ 文/孙晨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