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女神微笑间,文明的碰撞在这里上演

来源:东西问客户端 1729757983000

5800年前,红山文化先民以牛河梁为中心,利用周边起伏多变的地势,布设了各类祭祀相关的设施。

上古先民的女神也许和我们想象的不同。

“女神庙”是牛河梁遗址最重要的发现,这一名称正是源于最早发现的这尊完整的泥塑“女神”头像。它和真人头颅大小相近,面部涂朱,显得健美红润,翘起的上唇仿佛露出了一丝神秘的微笑。尽管沉睡了5000多年,但那双以淡青色玉珠做成的双眼,仍炯炯有神地注视着面对她的人们。

1935年,红山后遗址被第一次发掘,重要报告《赤峰红山后》于1938年发表,红山文化随即引起考古界高度关注。1954年,著名考古学家尹达在《中国新石器时代》一书中,将之前的“赤峰红山后遗址”正式命名为“红山文化”。从此,红山文化在考古学文化领域拥有了自己响当当的名字,也成为中华文明满天星辰中耀眼的一颗。

5800年前,红山文化先民以牛河梁为中心,利用周边起伏多变的地势,布设了各类祭祀相关的设施。考古工作者将已发现的40多处地点统称为“牛河梁遗址”。

红山文化的兴起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背靠东北腹地,直面黄河流域及北方草原文化前沿。不同文化间的撞击、融合与创新,是牛河梁古国文明产生的重要原因。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注意到,源于仰韶文化的一个支系——以玫瑰花彩陶盆为主要特征的庙底沟类型,与源于红山文化的一个支系——以龙鳞纹彩陶为主要特征的一个类型,一南一北向外延伸,在河北省西北部相遇,然后在大凌河上游重合,产生了一个新的文化群体,牛河梁就是它们相遇后迸发出的“火花”所导致的社会文化飞跃。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人自称“华人”“龙的传人”的由来。

综合光明网、中国西藏网等

责任编辑:江江

中新社 东西问客户端

平等对话 文明互鉴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