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石器时代到农业时代,从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一路行来的汉字,其形态和内涵在不断地演变发展。追溯历史,从出土文物可以看到,汉字的载体,从陶、到骨、到青铜,从石、到木、到绢纸。这不仅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变迁和文化进步,也展示了汉字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的强大生命力。时间来到今天,让我们从“字里行间”来看汉字的流变。』
如今可见最早的汉字,看上去可能只是一些符号。古人在陶器上刻画的文字符号,就有学者指出,这些陶文或为比甲骨文更为早期的汉字形态。较有名的如陶寺遗址、半坡陶符、丁公陶文、高邮陶文等。
由于陶文多为单个字符,鲜有多个字符相连,这就给破解增添了很大的难度,兼之时移世易等原因,导致陶器上的多数符号至今不能确认具体含义。但已具有一种“标记”和“表号”的性质,被认为是汉字的最早雏形。例如,1984年出土于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陶寺遗址的泥质灰陶,这类陶器在陶寺遗址是较为普通的日常器物,不过其中一个陶器上,有形状酷似甲骨文和金文中的“文”字。今人对这个符号的解读多有推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