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石器时代到农业时代,从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一路行来的汉字,其形态和内涵在不断地演变发展。追溯历史,从出土文物可以看到,汉字的载体,从陶、到骨、到青铜,从石、到木、到绢纸。这不仅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变迁和文化进步,也展示了汉字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的强大生命力。时间来到今天,让我们从“字里行间”来看汉字的流变。』
以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商代文字,出现于公元前1300年前后,是目前所发现的最早汉字体系。甲骨文通常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一般记录着商代王室占卜的相关内容。
为研究中国源远流长的灿烂文明史和早期国家与社会形态提供了独特而真实的第一手资料。甲骨文约4500单字,反映了文字符号系统的基本构成。与《说文解字》确立的定型古汉字符号系统相比,甲骨文已具备汉字构形的各种类型,兼备传统“六书”中之“四体”,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表明殷商晚期,以甲骨文为代表的汉字已基本确立了构形方式,构形系统已逐步发展成熟。
可以说,甲骨文,既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