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汉学家雷林科:为中国典籍传播拓出新路径

来源:学习时报 1740709195587

西班牙当代杰出的汉学家阿莉西亚·雷林科·艾莱塔,品华夏文学、传东方文化,大力推动中国文学与文化在西班牙、拉美等西班牙语世界的传播。

阿莉西亚·雷林科·艾莱塔(Alicia Relinque Eleta),西班牙当代杰出的汉学家、翻译家、哲学博士、格拉纳达大学教授,曾任格拉纳达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雷林科品华夏文学、传东方文化,大力推动了中国文学与文化在西班牙、拉美等西班牙语世界的传播。2018年,习近平主席访问西班牙时在西班牙《阿贝赛报》发表署名文章,文中特别提到“雷林科等当代西班牙汉学家笔耕不辍”,充分肯定其为增进中西文化交流作出的重要贡献。2017年,雷林科被授予第十一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首届“黄玛赛中国文学翻译奖”。2023年,雷林科获得由中国外文局发起设立的首届兰花奖“友好使者奖”。

译介古典文学。读书期间,雷林科将《通往中国古典文学的诗论:〈文心雕龙〉》作为自己的博士论文题目,并选择《文心雕龙》作为自己的首译本。该书于1995年由科玛雷斯出版社出版,不仅是《文心雕龙》在西班牙语世界的首译之作,也为西班牙语读者打开了了解中国文学理论的窗口,相关研究更是以该译本为基础展开。

        ▲图为2023年9月5日,西班牙知名汉学家、翻译家雷林科女士在敦煌莫高窟留影。(图片来自中新社)

此后,雷林科发现西班牙一些出版社选取的中国作品译作多丢失其原有的细节与精髓,加之自己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不断深入,她先后于2002年翻译出版《中国戏剧三部集》(《窦娥冤》《赵氏孤儿》《西厢记》)、2011年翻译出版《金瓶梅》。2016年,为纪念中国明朝戏剧家汤显祖逝世400周年,雷林科的代表作——《牡丹亭》西班牙文译本问世。雷林科坦言:“我字斟句酌,反复推敲,尽最大努力去理解汤显祖繁复精妙的行文,我在翻译时要绞尽脑汁,才能把唱词的韵脚和节奏在西班牙语中体现出来。”雷林科的翻译作品远不止此。她曾说:“令人惊奇的是,简短的诗歌可以在我的脑海中勾勒出如此生动的画面。”这位西班牙汉学家在中国古诗,尤其是唐代李白、韩愈等名家诗作的译介方面也颇有建树,足见其语言、文学功底之深厚。

2021年,雷林科开辟“中译再西译”的先河,将林纾和陈家麟根据英文版《堂吉诃德》翻译而成的文言文版《魔侠传》回译成西班牙语。《魔侠传》的文言文语言简约且没有标点,翻译难度极大。雷林科基于多年翻译和研究积淀,运用灵活的翻译策略,秉持兼顾创新与忠实原文的基本立场,研读对比几乎所有汉、英、西三语文本,译出500余页的西语版本,并以读者需求为导向,添加近700个中国历史文学知识的注释。雷林科的回译是颇有启发、卓有成效的实践,既为读者提供了多元视角,又为他者回译提供有益参考。

深耕汉学研究。雷林科通过撰写序跋、添加注释等丰富的副文本形式,将对作品深度研究后的理解和观点融入译作之中。在《牡丹亭》的前言中,雷林科首先介绍作者汤显祖的生平及著作,进而为读者解读其所处时代背景与社会现实,此外她还概述《牡丹亭》的故事情节及作品的影响与意义,注重基于西班牙语读者阅读需求与特点展开比较研究。她认为:“汤显祖是同时期堪与莎士比亚相提并论的文学大师,因为二者都创作了许多动人的爱情戏剧。尽管作为剧作家,汤显祖的作品并没有比莎士比亚多,生平总共五部戏剧作品,然而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牡丹亭》是中国戏剧史上的巅峰之作。”在翻译《文心雕龙》时,雷林科增补翔实的注释,解释人名、地名,阐释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如中医药词汇等,系统深入地向读者展示了原著的全貌。

秉持对中国文化的热爱,雷林科对中国文字也颇有研究。在研读大量古籍基础上,以汉字“男”“女”为抓手,雷林科曾发表学术文章《中国文字与女性:从世界的起源到从属》。文章首先向读者简述中国文字统一的历史进程,指出汉字与具有阴阳性之分的西班牙语的异同,再从“女”字的起源、字形演变、“女”字的构词角度阐述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为了便于西方读者对汉字的象形意义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雷林科以图文结合的形式,选取了近30个以“女”字为偏旁部首或与之相关联的汉字进行解构,这一将中国文字解读与中国女性问题研究相结合的文章,生动形象地普及了中国文字、社会知识,进而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随着对中国语言、文学认识的加深,雷林科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宽,涉猎中国戏剧、电影,并擅于透过浅层次的梳理,深入解读中国社会与历史。其研究成果《从影戏到政治:中国电影的形成》,从旅沪西班牙商人雷玛斯1908年在上海搭建的第一家电影放映室铺陈开来,讲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电影发展的历史、变革及代表性作品。雷林科的汉学研究成果还包括《中国叙事:小说和其他非文学形式》《中国文学》等百余篇学术文章及20余本专著。大量的译著与研究体现了雷林科对中国语言、文字、文化、历史、哲学等多领域的深入思考和系统把握。

传播中华文化。雷林科在学术组织、国际会议、课堂授课中通过译本、报告和课程,潜移默化地展开译本推介与文化传播。作为导师,她培养的大批青年人才与友华人士以其译著作为品评中国文化、研究中国文学的蓝本。作为格拉纳达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她以翻译与研究为基础,侧重从译作所处的历史角度诠释现实,启发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国历史与文化。在课堂外,雷林科通过举行朗诵会等形式积极为作品“代言”,曾在马德里中国文化中心“悦读中国”读书俱乐部与读者畅谈《牡丹亭》。

在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推动中西文明交流互鉴方面,雷林科也作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雷林科曾翻译《赵氏孤儿》并推动其舞台剧上映,该剧将中国古典元素与地中海、加泰罗尼亚地区文化相结合,融入西班牙瓦伦西亚当代诗人的诗句,另由伦巴乐队的手风琴与西班牙吉他为其配乐,演出在当地引发强烈反响,西班牙主流媒体纷纷报道。雷林科此举将了解中国文化的海外人士由学术领域拓宽至公众层面,为中国典籍推介与文化传播拓展出新路径,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开拓性尝试。

此外,雷林科还呼吁利用新技术、新媒介、新平台推动中国典籍域外传播的多样化发展。雷林科在首届中国古代小说海外传播国际研讨会上提出,应当抓住当前新媒体蓬勃发展的有利契机,将古典文学的传播与现代艺术表现形式深度融合。具体而言,可通过舞台演出、影视作品、数字化出版物及游戏等多元载体,增强海外受众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兴趣,建设中外出版机构协作网络阅读平台,拓展典籍传播生存空间,促进传统文化海外传播。

时至今日,雷林科仍在译介和研究中国文学中孜孜不倦地追求圣人寄托在经典中的微言大义。雷林科的汉学研究,既是基于个人学养而进行的文学翻译、研究和阐释的职业行为,又折射着良性的文化传播与文明交流互鉴,有力助推着中国文学在西班牙语世界乃至全球范围内的译介与传播。(完)

作者/刘颖

责任编辑:唯佳

中新社 东西问客户端

平等对话 文明互鉴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