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游戏《黑神话:悟空》中的“赛博佛经”让日本玩家听得如痴如醉,为什么日本玩家如此熟悉《往生咒》呢?这就不得不说起中日之间的佛教交流了。
“南无阿弥多婆夜,南无阿弥多婆……”中国游戏《黑神话:悟空》中带有Rap节奏的“赛博佛经”意外征服了很多玩家,甚至有不少日本玩家听得如痴如醉:“中国居然用《往生咒》做了首歌,真的太酷了!”
日本玩家怎么如此熟悉《往生咒》?
是的,这首让人洗脑的“佛经Rap”正是来自《往生咒》。为什么日本玩家会如此熟悉《往生咒》呢?这就不得不说起中日之间的佛教交流了。
《往生咒》,又称为《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是佛教净土宗信徒经常持诵的一种咒语。净土宗作为佛教中的一个重要宗派,它的发源地就在山西玄中寺。
▲图为玄中寺内佛像。(图片来自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玄中寺位于山西省交城县西北十公里的石壁山上,始创于北魏延兴二年(472年),建成于承明元年(476年)。从北魏到隋唐,玄中寺先后驻锡过中国佛教净土宗的三大祖师——由东晋昙鸾大师创立,并经道绰、善导发扬光大,传播至日本等地,日本净土宗信众对玄中寺十分崇敬,更将其视为祖庭。据记载,日本净土宗创始人之一法然上人深受中国净土宗思想的影响,开创了日本净土宗,其弟子源信(号视鸾)又开创了净土真宗,一直以来,日本许多这两个宗派的佛教弟子到中国参观、访问,都要去玄中寺进香。日本佛教净土宗菅原惠庆长老一生八次拜谒玄中寺祖庭,1983年去世后,他的部分遗骨也被安放在玄中寺,书写了中日友好的又一段佳话。因此,玄中寺也成了中日文化交流的纽带。
玄中寺在中轴线上由南到北依次分布着天王殿、大雄宝殿、七佛殿和千佛殿等殿堂,从低到高,错落有致,与山势融为一体。山门为单檐式门洞,正中是“永宁禅寺”四个古朴刚健的大字。大雄宝殿是玄中寺的主体建筑,殿西侧的院内,有祖师堂。堂内正面悬挂着昙鸾、道绰、善导三位法师的画像。这三幅画像是1957年9月18日日本菅原惠庆长老与高阶珑山为首的佛教访问团参观玄中寺所赠,是由日本净土宗大本山知恩院、增上寺和真宗本愿寺、东本愿寺分别绘制的。佛龛前悬挂着一对形制精美的幢幡,是1980年日本净土宗为纪念善导大师圆寂1300年来华参拜祖迹时赠送的。祖堂内还陈列着日本佛教界赠送的经书、法物、照片等礼品。
▲图为玄中寺大雄宝殿。(图/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在玄中寺中发生过很多中日间的故事。1920年12月27日,日本常盤大定博士历尽千辛万苦寻访了山西玄中寺,并著书立说,玄中寺即被尊为日本佛教净土宗的祖庭。1942年秋,日本佛教界著名人士常盤大定博士、菅原惠庆长老等专程到玄中寺举行了纪念昙鸾大师圆寂1400年奉赞会。当时菅原惠庆长老从寺中摘了一把枣子带回日本,经过精心培育,长成了一棵枣树。长老遂把自己住持的寺院更名为枣寺。
中日之间的佛教交流远不止一个玄中寺。作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五台山,一直都是僧众们的无限景仰之地。在日本的遣唐使中,有许多学问僧和请益僧曾求学于五台山和玄中寺,他们学成后成为日本佛教各宗各派的创立者和开山鼻祖。如日本高僧空海、最澄等曾到中国学习佛法,并将所学带回日本。圆仁大师也到过五台山,并著有《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这本书相当于他的日记,包括每天在哪个寺院跟谁交流了,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感受等等。如今可以在网上轻松找到这本书,包括日文版本、中文版本。
▲图为五台山。(图片来自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日本“天命人”的山西圣地巡礼
古有日本遣唐使到中国学习佛法,今有日本“天命人”到山西“圣地巡礼”。时至今日,虽然传统意义上的遣唐使已不复存在,但日本民众对山西这片佛教圣地的向往与敬仰并未减退。随着《黑神话:悟空》这款游戏的推出,无数日本玩家通过虚拟的游戏世界,再次感受到了山西佛教文化的魅力。
“今天我打游戏遇到了很多佛像,”一名日本玩家留言。游戏中的五台山场景,是展现山西佛教元素的重要篇章。在《黑神话:悟空》中,五台山被精心还原,佛像的慈悲、寺庙的庄严、经幢的肃穆,都通过细腻的画质和逼真的音效呈现在玩家面前,当他们直面小西天的悬塑艺术、双林寺的佛像雕塑时都直呼“上头”。
山西的悬塑艺术以其精湛的技艺和华丽的视觉效果而著称。悬塑是彩塑艺术之一,意为悬插在壁面上的彩塑。悬塑始于唐代,留存下来的却并不多,即便在著名的莫高窟也仅有唐代第27窟壁面上的众赴会菩萨一例。但在山西,却有多处精美绝伦的悬塑,如临汾隰县的千佛庵、平遥县的双林寺等。
隰县的千佛庵还有一个更令人熟知的名字——“小西天”。《黑神话:悟空》中,小西天的悬塑艺术通过细腻的画风和精心的设计为玩家呈现了一幅幅生动逼真的佛教世界景象。现实中的“小西天”整个殿内的墙壁、梁柱、顶棚上,都悬塑着佛教弟子和故事中的飞禽走兽,造型优美,惟妙惟肖。乐伎们轻歌曼舞,飞天们安详飘动,神鸟们快乐翔游,俨然太平盛世,天上人间。彩塑高者达3米多,小者仅有拇指大小。大大小小的悬塑佛像或动或静,扣人心弦。
▲图为“小西天”内的悬塑佛像。(图片来自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位于平遥县的双林寺则被誉为“东方彩塑艺术宝库”,更有“古代雕塑博物馆”之称。双林寺创建年代很古,但没有准确纪年。其殿宇历代重修,现保存下来的是元、明、清三代的建筑。寺内现存1600余尊作品全部由木胎泥塑而成,集宋、元、明、清历代彩塑之精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之为“真正的、独一无二的珍宝”。
▲图为平遥古城城楼。(图片来自中新社)
在游戏中,日本玩家们得以沉浸式来一次中国佛教文化之旅。他们还发现了另一个宝藏——蒙山大佛,其始建于北齐天保年间,是中国北朝时期体量最大的摩崖大佛和佛阁,也是世界上有确切纪年、开凿年代最早、体态最大的巨型摩崖石刻释迦牟尼佛像。不过,有人可能比他们还沉浸,多年来,日本人栗三直隆在翻译梁海林的陪同下,已经N次到访山西太原,瞻礼蒙山大佛。他数年来不断探寻佛教净土宗昙鸾大师的有关遗迹。蒙山大佛所处地即昙鸾大师曾在此修行过的净土宗早期道场。
▲图为蒙山大佛。(图片来自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梁海林说:“我们第一次上蒙山是1998年,当时我陪同栗三先生来寻找有关遗迹,自2007年那次正式访问开始,他是年年都来,从未间断过,有时一年还会来两次。除了山西的交城、太原,他还曾去过原平的楼烦寺、五台山的佛光寺等地。”
栗三直隆还记得,1998年第一次到此寻找大佛时,可谓一路颠簸,肚子里的东西都快要颠出来了。而如今,有了直通蒙山的旅游公路,两旁栽种了无数树木,郁郁葱葱,满眼绿色。只见他走走停停,或拿相机拍照,或在本上做着笔记。
这段跨越20多年的寻访,背后也有一段友好交流的故事。在一次偶然间,梁海林看到《山西名胜》一书中提到一句太原蒙山与佛教净土宗昙鸾大师之间的联系,便将这个消息告诉了栗三先生,由此开启了他们长达20多年探索佛教净土宗文化的漫漫长路。
去双林寺接走一个“韦驮”
如今,不仅有像栗三直隆这样到山西探寻佛教文化发展之路的日本人,很多年轻人也走上了自己的“取经路”。
《黑神话:悟空》的成功让山西的创作灵感格外蓬勃起来。其中,以“悟空”形象为设计灵感的文创产品尤为引人注目。比如,以“悟空”双手合十头戴金箍形象为设计原型的文创雪糕惊艳“出圈”,在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媒体博主们的热情推荐下,这款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的雪糕迅速成为了游客们争相打卡的必买之物。
“悟空”同款小庙冰箱贴、太原双塔寺文创雪糕、悬空寺悟空流沙冰箱贴等,让天南地北往来之人都开始对山西佛教文化产生了兴趣。这些产品不仅在北京、天津等地引发了预订热潮,还促使“悬空寺官方文创店”等线上平台纷纷开通快递服务,将这份来自山西的文化创意传递到更远的地方。
与此同时,云冈石窟的“佛小伴”挂件、圣母殿的“比耶”盘龙木雕冰箱贴等文创产品也以其独特的创意和精湛的工艺赢得了青睐。尤其是“佛小伴”挂件,它以云冈石窟中的佛像为原型,通过现代设计手法的巧妙运用,赋予了佛像新的生命。圆滚滚的身体、憨态可掬的神态,以及可以“拉手手”的互动设计,让这款挂件仿佛是从石窟中走出的小精灵,瞬间捕获了无数人的心。
▲图为文创“佛小伴”。(图片来自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小红书官方账号)
而从平遥双林寺中“走”出来的文物“韦驮”摆件则又多了一些科技的加持。“韦驮”摆件是以双林寺中被誉为“全国韦驮之冠”的韦驮像为原型,通过运用现代化三维数字扫描技术进行塑像的数据采集,以999纯银为原料,将文物同比例缩小复原。
这些文创产品能够引人对其原型进行探索的同时,也让去到山西的游客找到了跨越语言障碍与历史对话的新方式。
没有人,能从山西失望而归。(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