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方出手应对超重问题 不妨也向意大利“取取经”

来源:意大利欧洲华人报网 2025-03-11

春天到来,朋友圈一片立誓减肥之声。就连中国卫健委主任雷海潮在近日的中国两会记者会上也宣布实施“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

春天到来,朋友圈一片立誓减肥之声。就连中国卫健委主任雷海潮在近日的中国两会记者会上也花了整整7分钟谈体重管理问题,宣布实施“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推动医院设立体重门诊,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此举引发广泛关注,许多网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但也有人质疑,认为体重问题“应该尊重个人选择”。

       ▲2023年6月7日,在吉林长春,人们正专注投入运动。(图片来自中新社)

为何体重问题会被官方“点名”?原因在于肥胖不再是单纯的个人问题,而已成为影响社会健康的重要议题。根据中国卫健委数据,当前中国成人的超重和肥胖率已超过50%,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到2030年这一比例可能达到70%,增长速度令人震惊。肥胖不仅影响了个人形象和生活质量,还与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密切相关,不仅影响到社会经济,还给医疗系统带来沉重负担。因此,政府推动体重管理纳入医疗体系,是对这一公共健康问题的必要应对。

超重肥胖率的上升不能单纯归咎于“个人意志薄弱”。政府的介入,意味着官方视超重为需要专业干预的健康问题,不仅能助民众面对体重问题时提供更加理性的视角,还能通过医疗资源的倾斜,使体重管理更为系统、科学,引导民众走向健康的生活方式。

面对肥胖问题,中国可以向早已面临此挑战的欧洲国家“取取经”。全球范围内,超重已成为公共卫生的重大问题。2022年全球43%的成年人超重,欧洲有近25%的成年人过度肥胖。在意大利,2023年有40%的成年人超重,青少年肥胖问题尤为严重。为此,欧洲各国积极探索解决方案,如推广“五份水果蔬菜”计划、卡路里标识、与制造商达成重新配方协议等。

多种尝试后,意大利的“地中海饮食”被广泛推崇。这种饮食强调多吃蔬菜、水果、鱼类、橄榄油等,减少红肉、加工食品和高糖食物的摄入,其核心理念——均衡膳食和减少高热量食品摄入,对中国民众有很高的借鉴价值。如果能在传统中餐饮食习惯的基础上,引入这些健康理念,将有助于改善中国人的饮食结构。

同时,中国的一些传统健康方法也可向欧洲推广。例如,中国传统的清淡饮食和“少食多餐”原则与现代减肥理念相契合。而针灸、艾灸、按摩等中医疗法,在调节身体机能、控制体重方面显示出一定效果,已受到越来越多西方人关注。

面对肥胖问题,中意两国可以加强合作,不仅在体重管理和健康饮食方面加强交流,还可以通过共同的科研项目、健康教育推广和跨国合作,为全球体重管理提供更多元的解决方案。携手迈向更健康的明天。(完)

作者/邱壑

责任编辑:卜乐

中新社 东西问客户端

平等对话 文明互鉴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