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重构到精品出新:中国游戏如何进入日本市场?

来源:亚太快讯 1745202625000

随着中国游戏产业的蓬勃发展,以《黑神话:悟空》为代表的中国国产3A游戏走红全球,中国游戏出海迎来爆发期。

随着中国游戏产业的蓬勃发展,以《黑神话:悟空》为代表的中国国产3A游戏走红全球,大部分游戏厂商形成了海外+本土的发展格局,中国游戏出海迎来爆发期。作为全球第三大游戏市场,日本正在成为中国游戏厂商抢滩之地。

4月17日,2025中国游戏(春季)出海大会在北京举行,AppGrowing、腾讯云、Xsolla等来自全球的游戏产业专家,共同探讨游戏出海的未来发展方向。专家指出,基于“精品化+本地化”的双轨策略,轻量化游戏掀起中国国产游戏出海的新浪潮。

▲2024年10月2日,动漫游戏爱好者在第十七届中国国际漫画节动漫游戏展上体验游戏“黑神话:悟空”。(图自中新社)

格局转变,小游戏出海成新风口

据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发布的《2024年中国游戏出海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自主研发游戏在海外市场收入达到185.57亿美元,同比增长13.39%,达到历史新高点,这一增长是在连续两年下降后出现的较大增幅。

另据全球视频游戏商务公司Xsolla发布的《2024年秋季游戏行业报告》预测,2025年,全球游戏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2500亿美元,同比增长6%。可以说,中国游戏出海正当时。

全球移动广告数据分析平台AppGrowing出海业务华北区总监薛策在发言中指出,近两年来,中国游戏出海格局转变,轻量化的小游戏成为新风口。

薛策分析,从品类来看,策略类游戏海外广告投放量占比增长6%,角色扮演类保持稳定占比。从玩家偏好上,休闲化玩法需求明显上升,混合玩法产品更受青睐,"轻快爽"成为玩家核心体验诉求。

“对玩家来说,小游戏玩法简单,好上手,达到娱乐休闲的目的;对厂商来说,开发周期短,能实现混合变现,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薛策说,“不仅4399、三七互娱等大厂入局小游戏赛道,像名臣健康这种日化转型品牌也成为有力竞争者。”

因地制宜,中国游戏厂商破局文化适配

据Sensor Tower在2024年发布的《中国手游出海日本市场报告》显示,日本手游市场TOP100中,中国手游已占据15席,较2023年增加3席,市场渗透率首次突破12%。

作为具有文化媒介属性的游戏产品,要想在日本市场受欢迎,需要对语言、情节等全要素进行文化适配。那么,中国游戏厂商如何实现游戏产品的本地化融入?

“虽然能看懂,但玩家知道这个不是日本人翻译的,不正宗。”主打日本市场的游戏发行公司6waves副总裁张伟告诉记者,“日语的复杂性体现在它的敬语体系,需要准确体现人物之间的尊卑关系,还要求译者具备专业的历史知识。“简单的文字转换无法满足本土化要求,做一套10万字的本地化翻译需要几个月。”

不仅是文字,6waves还在游戏交互体验、人物形象塑造等环节匹配日本玩家的使用习惯和审美偏好。张伟认为,本地化是游戏出海最重要的部分,绝非直接的语言翻译,而是进行文化重构。

三国题材的策略类游戏在日本有稳定的玩家群体,这也成为中国厂商们竞争的热门赛道。张伟分析,三国是中国的历史,无论是通过玩光荣株式会社的《三国志》游戏,还是读中国的《三国演义》,日本玩家有前置的文化积累。“并不是说有好的文化产品就一定成功,只是玩家不了解这个东西是什么,因此必须尊重目标市场玩家的认知基础。”

“日本游戏市场主要依赖存量玩家,忠诚度高、付费率高,但他们对游戏品质的要求也高。”万达院线游戏海外事业部副总裁毕晟发言时表示,因而中国游戏厂商出海时需要更系统的本地化策略,注重内容打磨和玩法创新,走精品化路线,以满足日本玩家的需求。(完)

作者/林听

责任编辑:卜乐

中新社 东西问客户端

平等对话 文明互鉴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