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选手王楚钦的球拍此前在多哈世乒赛赛前检测遭遇损坏,此事成为体坛热议事件,运动员、球迷和业内人士都在议论,该如何保护运动员的球拍。
▲5月19日,王楚钦发现球拍海绵开裂向裁判示意。新华社
多哈世乒赛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中国选手王楚钦的球拍此前在赛前检测遭遇损坏,此事成为体坛热议事件,运动员、球迷和业内人士都在议论,该如何保护运动员的球拍。
作为击球的工具,球拍在乒乓球运动中至关重要,因此在大赛前,必须对运动员的球拍进行检测,防止“作弊”。检测合格之后,球拍在赛前会被放到球桌上,由裁判员交给运动员。
但是赛前球拍检测有一个问题,即球员无法监督检测过程,而且目前也没有检测录像,如果出现损坏,球员只能自认倒霉。
球拍在检测环节损坏的例子曾有过先例,2011年鹿特丹世乒赛决赛,中国选手王皓也是赛前拿到球拍才发现开胶,他不得不拿胶水粘上匆匆上场,最后以2比4不敌张继科,痛失冠军。
王楚钦这次因为有备用球拍,省去了重新粘胶皮的麻烦。但备用球拍毕竟没有主拍用起来顺手,多少还是会对球员产生影响,尤其在心理上。
不单是王楚钦,他的混双搭档孙颖莎透露,自己在首场比赛也发现球拍有异样,只不过没有王楚钦的那么严重。
由于在去年巴黎奥运会已经有过球拍被记者踩断的遭遇,王楚钦此次情绪要稳定的多,他赛后半开玩笑地表示,以后带两个球拍比赛都不够了,至少要带5个。
多带副拍参赛确实是一种应对办法。而且经过此番遭遇,中国队以后在平时训练时,恐怕也会加强对副拍的使用。待运动员把主拍和副拍都用熟了,也就不存在适应不适应的问题。
当然,运动员的这些措施都是被动的无奈之举,真正的根源问题还是检测环节存在不合理性。正如之前所说的,赛前球拍检测是应该公开进行的,让球员、教练员都参与其中,万一出现问题能及时找到责任方,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只能各种猜测,甚至出现“阴谋论”。
即使不便进行公开检测,也至少应该有全程录像,或者各队派人全程监督,否则目前这种形式,太容易发生“暗箱操作”。
此外,球拍检测使用的容器也引发争议。很多运动员分析,王楚钦的球拍开胶可能是工作人员往硬纸袋里装的时候操作不当所致。从尺寸来看,这种牛皮纸袋比较小,装球拍时可能会接触到坚硬的纸袋边缘。在中方提出申诉后,容器已经换成尺寸更大的软纸袋。很多球迷指出,应该使用更专业的球拍包,而不是用这些纸袋。
总之,此次多哈世乒赛暴露出的种种问题,让球拍检测改进迫在眉睫,毕竟,这是球员最珍贵的“武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