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说唱歌手Ye近日在上海的演唱会,成了一场“翻车现场”:演出迟开40分钟,落幕时未发一语便匆匆离场,将冒雨等待的观众晾在原地。
美国说唱歌手Ye(中国歌迷称“侃爷”)近日在上海的演唱会,成了一场“翻车现场”:演出迟开40分钟,落幕时未发一语便匆匆离场,将冒雨等待的观众晾在原地;更遑论980元(人民币,下同)至2680元的票价,对应的却是百米开外的观演距离与简陋的音画效果——愤怒的“退票”声,是观众对这场敷衍最直接的回应。
作为格莱美奖得主,Ye曾是欧美流行文化最炙手可热的人物之一。然而,近年他频频因种族主义言论、性骚扰官司等问题身陷争议。就在不久前,他还因新曲《希特勒万岁》而被斯洛伐克和澳大利亚拒绝入境。
即便如此,中国市场曾给过他足够的善意:2024年9月在中国海南海口举办的世界巡回试听会现场,他用中文致辞、播中文歌、延长演出时间,4.2万张门票几分钟售罄,既赚得5100万元票房,也为当地带来3.73亿元旅游收入,一度呈现“双赢”态势。
中国观众对Ye的宽容,部分原因来自他儿时曾跟随做访问学者的母亲来到中国,在南京大学附小读书一年。这段经历让他提到中国时始终不吝啬赞美之词,多次公开宣称“I love China(我爱中国)”。但上海演唱会的落差,恰恰撕开了“情怀”的伪装:14日他发推感谢中国粉丝,却对“迟到早退”的争议避而不谈,不免让中国观众寒心。更令人担忧的是,这场吸引了7万人观演的大型活动,主办方竟是成立不到两个月的新公司,其专业度与责任意识的缺失,暴露了演出市场监管的盲区。
此次事件也再度提醒各地政府:在中国演艺市场持续升温、国际艺人频频来华演出的背景下,对Ye这样已有争议记录的海外艺人,应更慎重地进行审核,不能只看眼前经济效益,更应关注其文化影响。同时,对于演出服务质量与消费者权益的保障,也应建立更匹配演艺行业特点的制度和监管机制,从源头压缩参与方糊弄观众的侥幸心理。
对于艺人而言,尊重观众、敬畏舞台,应是最基本的态度。只把中国当作“圈钱胜地”,以“爱华”表演逢场作戏谋利,近乎搞商业欺诈。观众也应保持理性:不是所有海外艺人都值得被捧上神坛,一句“我爱中国”若没有实打实的行动支撑,不啻来文化剥削。(完)
作者/邱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