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菲尔兹奖得主考切尔·比尔卡尔:中国数学界会变得越来越强大

来源:东西问客户端 1659335391000

预计在未来,中国数学界会变得更好,变得越来越强大,中国是一个非常大的国家,有很大的潜力,但目前只实现了一小部分潜力而已。

【东西问客户端8月1日电】“有很多原因让我决定来到中国。在中国,有越来越多的人在研究数学,这是一件好事,所以我来到中国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欧洲科学院院士、2018菲尔兹奖得主考切尔·比尔卡尔(Caucher BIRKAR)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

考切尔·比尔卡尔是欧洲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博士毕业于英国诺丁汉大学,曾任剑桥大学教授,主要从事代数几何中双有理几何领域的研究。2010年获英国Leverhulme奖。2016年获美国数学会Moore研究论文奖。2018年,因其在代数几何领域中的重大突破,解决了关于法诺代数簇的重要猜想——BAB猜想,证明了法诺簇的有界性,并对最小模型纲领做出杰出贡献,因而获得数学界最高奖项——菲尔兹奖(Fields Medal)。

  ▲欧洲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2018菲尔兹奖得主考切尔·比尔卡尔(Caucher BIRKAR,中)7月31日出席第九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开幕式并作为颁奖嘉宾之一。(图片均来自东西问客户端 高楚颐 摄

2021年6月,考切尔·比尔卡尔全职加盟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至此,清华大学已经拥有两位菲尔茨奖得主——Caucher Birkar和丘成桐。在正在举行的第九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上,考切尔·比尔卡尔将带来其近年来关于几何空间分类(classifying geometric spaces)的最新研究成果。

中国数学有巨大潜力

考切尔·比尔卡尔告诉记者,很多原因让他决定来到中国。“我在欧洲生活近20年,我想要尝试一些新的东西,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环境。这更多是与生活有关,而不是数学。但从另一方面讲,中国也有非常强大的数学界,也充满竞争。”

考切尔·比尔卡尔表示,中国有越来越多人热爱数学,大家都意识到这是一件好事,因此他来到中国是自然而然。在他眼中,中国有像清华大学这样的顶尖大学,吸引着中国最优秀的学生,也很容易从他们之中找到优秀的学生并一起工作,这对数学和科学来说都十分重要。“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我选择来到中国。”

“因此预计在未来,中国数学界会变得更好,变得越来越强大,中国是一个非常大的国家,有很大的潜力,但目前只实现了一小部分潜力而已。”

  ▲考切尔·比尔卡尔(Caucher BIRKAR)7月31日出席第九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ICCM毕业论文颁奖典礼并作致辞。

被中国学生们的数学热情打动

到清华任教后,考切尔·比尔卡尔被学生们对数学研究的热情打动。去年,他教授了一门研究生课程,他介绍这门课程相当有难度,但仍有来自各个层次的学生前来参加。有博士生、研究生,甚至还有本科一年级的学生。这给考切尔·比尔卡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尤其是本科生,这个话题对他们来说太超前了,但他们还是来听讲座,并坚持到课程结束。他们也做出了很好的项目。这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但我并不惊讶,因为正如我所说,中国最好的学生都在这里。”

  ▲考切尔·比尔卡尔(Caucher BIRKAR)7月31日出席第九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开幕式并致辞。

考切尔·比尔卡尔表示,中国现在的数学环境很棒,尤其在北京,有诸多实力很强的大学,比如清华、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等,它们也都在同一个地区。当举办研讨会或任何大型活动时,很容易吸引到大量的交流者。“对于数学家来说,有其他同行在身边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能与他人交流,与他人讨论数学,这非常重要。”

他还指出,如今中国青年数学人才正不断发展,也将发展得更好。中国拥有14亿人口,目前只有较小一部分人发挥他们的潜力,但中国仍有大量人才,即便是在小城市的农村地区。“如果他们也能来到这些顶级大学,那么我们甚至期待会有更好更强的学生出现。不仅只是学习,他们也得到教育,成为研究者。”考切尔·比尔卡尔希望,在中国,有越来越多、越来越强的学者,尤其是在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

与华人数学家因数学而相聚

考切尔·比尔卡尔曾和许多华人数学家们一起做过不少项目,也和来自世界不同机构的华人数学家们相聚于中国。他表示,自己与中国的学生和教师交流起来很容易,彼此很好相处,也没有太多困难和障碍。“即使我不会说中文,但这并不是问题,我仍可以交流,他们也喜欢和我交流,我也尤其享受和年轻人探讨。”

“今天东西方之间的数学交流对数学发展尤为重要。”考切尔·比尔卡尔表示,做学术时,可能会独自一人,也可能和一小群人一起,但之后就必须与更广泛的学者群体接触,与他们中更多人交流。“这种交流是自然而然的。这可以让你在一个地方看到各种不同的数学活动,可以看到过去几年来最重要的研究成果,因此交流非常重要。”

  ▲考切尔·比尔卡尔(Caucher BIRKAR)在第九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期间接受记者专访。

考切尔·比尔卡尔认为,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当它变得国际化时,都需要更多交流,比如参加活动,做报告等等。当下受疫情影响或许有些困难,但他相信未来这种交流会越来越多,规模也会越来越大。“未来,ICCM数学大会或许会有2000人,甚至3000人出席。”考切尔·比尔卡尔说。(完)

作者/高楚颐

责任编辑:步步

中新社 东西问客户端

平等对话 文明互鉴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