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不少优秀作品在成为经典的路上都饱受争议。无论怎样,开年就有一部国产动画片能引起如此广泛的讨论,这本身就是一个有积极导向的事件。
近年来,中国动画产品屡屡出圈,深受海内外关注。今年开年仅几天,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与哔哩哔哩网站联合推出的动画短片系列《中国奇谭》再次引爆舆论,尽管才播出三集,但其在bilibili平台播放量累计已超5000万,更是以9.5分登顶豆瓣一周华语口碑剧集榜。《中国奇谭》为何能如此成功?然而,这样一部口碑炸裂的动画片却遭到家长的集体炮轰。这其间又发生了什么?
“中式想象力”和“东方奇异美学”的集中体现
作为致敬中国动画诞生100周年的作品,《中国奇谭》分别打造了8个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立故事,围绕“奇谭”两字做文章,囊括了手绘、三维、剪纸、定格等不同的动画技法,被观众称作“中式想象力”和“东方奇异美学”的集中体现。有网友表示:“看过太多3D建模的动漫,这部动画才是真的中国味儿!”
《中国奇谭》总制片人李早表示,“这么高的评分也超出了主创团队的预期。在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基础上,融入能让当代人产生共鸣的内容,这是《中国奇谭》现在有很多‘自来水’(因为发自内心喜爱去义务宣传的粉丝团体别名)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奇谭》海报。(图片来自《中国奇谭》微博)
虽然《中国奇谭》是一部动画片,却也吸引了很多当代年轻人的眼球。已播出的三集中最受欢迎的第一集《小妖怪的夏天》,讲述了从小生活在浪浪山的小猪妖,帮助西天取经的唐僧师徒四人脱险的故事。虽然剧情原型取自《西游记》,但片中小猪妖的故事体现出的“妖界职场”,让不少当代打工人深深共情。
“我的童年又回来了”“国漫之光”……对于该片收获的诸多赞誉,业内外观点相对一致。有媒体表示,一方面,从目前已播作品来看,不同的故事虽然风格迥异,但均制作精良,达到了二维动画颇高的审美水准,很好地呈现了中国传统的美学风格;另一方面,片中各故事剧情和人物的文化含量和情感含量较为饱满,摆脱了好莱坞式动画或者日本动漫的影响,极大程度上满足了国人的情感期待。
动画折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本片创作者将“生与死”“虚与实”“善与恶”等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投射到作品中,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生命题的思考。作为致敬中国动画诞生100周年的作品,既传承了《大闹天宫》《天书奇谈》等优秀民族风格作品的神韵,又彰显出了新时代创作者的探索与创新。
再往深一层思考,正如《中国青年报》所言,进入21世纪以来,20世纪“美术片”在观众眼中的存在感日益降低,新生代中国动画的风格,一方面明显受到日本、欧美等成熟动画市场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在积极迎合当代青少年的审美偏好。然而,《中国奇谭》的出现与成功,却让人意识到:“美术片”的时代虽然已经结束,中国动画过去积攒的审美资源、风格资源,以及中国特有的文化资源、思想资源,依然值得在今天被进一步发掘,并以此为起点展开“有传承的创新”。
▲《中国奇谭》截图。(图片来自《中国奇谭》微博)
家长炮轰画风吓哭孩子 网民不认同
不过,从目前的舆论来看,也不是所有人都欣赏《中国奇谭》的表现形式。10日晚,“家长炮轰中国奇谭”话题登顶微博热搜,一位家长批评“第二集开始不到一分钟孩子就吓哭了,这是拍给孩子看的吗?孩子看了绝对童年阴影”,在社交媒体上引起热烈讨论。
除了第一集讲述妖界故事外,《中国奇谭》第二集《鹅鹅鹅》脱胎于中国古代的志怪故事,讲述一位送货郎在送鹅的路上巧遇狐狸公子所经历的光怪陆离的一天;第三集《林林》则是一个关于东北兴安岭地区人与狼的故事。
环球网报道,对于这名家长的“炮轰”,大部分网民并不认同有人表示:“不管动画片也好,还是游戏也好,家长的引导很重要,不会引导把锅推到动画片身上,欺负他们不会说话啊”。还有人认为:“没有人强制你给孩子看,如果不适合可以不看,信息时代内容与用户本身就是互相选择的。” 大部分网友认为这名家长的观点存在着对这部动画片的误读。
另有网民坦言,“一个动画片应该是给儿童看的”本身就是巨大的误解,“这部动画明显就是给成年人看的”。还有观点指出“动画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不代表低龄和幼稚。动画的存在本身也是属于成年人的。”
对于出现批评声,学界看法不一。有学者认为,“(《中国奇谭》)作为一个系列作品,在受众定位上的整体构思或可进一步加强。”也有教育专家直言,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不可能满足所有的人的口味,而上述这样一部优秀的影片也是如此,对于这种无理的吐槽,制作方完全可以无视。
古往今来,不少优秀作品在成为经典路上都饱受争议。无论怎样,在2023年的开年,一部国产动画片能引起如此广泛的讨论,这本身就是一个有积极导向的事件。据悉,在接下来的几集动画中,还有更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将得到活化,值得观众共同期待。(完)
综合中新网、潇湘晨报、人民网、中国青年报、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