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晚将更加突出中国元素、民族特色、地域文化和世界多彩文明之美,生动形象讲述中国故事。
1月16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外介绍了央视春晚多项技术创新亮点,并首次官宣了主持人阵容。除夕当天,任鲁豫、撒贝宁、尼格买提、龙洋、马凡舒、王嘉宁将在春晚现场与全球华人一起过大年。值得注意的是,16日当天,2023年春晚在北京完成了第四次彩排,满满的中国元素吸引了舆论高度关注。
科技感十足,实现多个“首次”
在科技创新应用上,2023年春晚实现了多个“首次”:首次实现“8K超高清+三维菁彩声”春晚直播;首次使用我国自主研发的8K超高清摄像机参与春晚摄制;利用总台首创的智能伴随技术实现高清/4K/8K版春晚同步制作;首次采用三维菁彩声制作春晚音频信号,最大限度还原春晚现场的音效,打造身临其境的效果;总台牵头研发的VR三维影像绘制技术也将首次在春晚舞台上亮相,观众可实时欣赏到VR画师绘制三维影像的生成过程……此外,5G云连线技术搭建从云端到现场的桥梁,让春晚舞台现场内外同唱一首歌。自由视角超高清拍摄系统叠加智能插帧算法,快速生成更为平滑、连续、稳定的“时空流转”“精彩定格”的美妙瞬间。
对于大家关心的创意亮点方面,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春晚坚持“欢乐吉祥、喜气洋洋”的主基调,突出“欣欣向荣的新时代中国,日新月异的更美好生活”的主题。在约四个半小时的节目中,精心安排了歌舞类、语言类、戏曲类、武术类、杂技类、少儿类等多种节目类型,力求用创新创意的设计奋力呈现新时代新征程蓬勃向上的新风貌新气象。
▲2023年春晚照片(图片来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取材传统纹饰,绽放“满庭芳华”
在春晚诸多舞台设计与节目设计中,中国元素的嵌入为春晚增色不少。南方plus回顾过去几年春晚,2022年以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为灵感的节目《只此青绿》,以及三星堆“爆款”文物青铜大面具登上春晚舞台;2021年,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的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作为2020年回归祖国的第100件流失文物亮相春晚……文物一次又一次登上春晚的舞台,充分显示了国家和节目组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再看2023年春晚刚建组时透露出的创作方向,也能看出一些端倪:将更加突出中国元素、民族特色、地域文化和世界多彩文明之美,生动形象讲述中国故事,饱含深情讴歌伟大新时代,力争将思想性、观赏性、艺术性集为一体。
发布会上,今年春晚的舞美短片首次亮相,用简约灵动的舞美设计直观阐释了来源于中国古典文学词牌名“满庭芳”的理念,很多观众都被以“花”为主题符号的舞美惊艳,通过演播大厅多个方位的设计,共同营造祈愿圆“满”的中华大家“庭”尽展“芳”华的主题气象。
成都红星新闻报道,此次兔年春晚的总导演为执导过《国家宝藏》的导演于蕾。善于挖掘文物、国宝文化内涵的于蕾此前曾提到,“满庭芳”的舞美设计理念创意取自距今6000年至4800年前的庙底沟彩陶标志性的“花瓣纹”。由四瓣花结构演化而成的演播厅顶部艺术装置,既是根植于中华文明的美学创造,又是绽放着现代设计理念的创新呈现。
需要说明的是,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曾提出:花卉图案彩陶,可能就是华族(即华夏民族)得名的由来。
而在甲骨文中,“华”即“花”;在《说文解字》中,“华”由花蕊和花蒂造型组成,本意为花朵。今年春晚选择以“花”作为贯穿整台晚会的舞美主题符号,不仅仅是视觉的外化设计,还包括了节目内在的创意逻辑。舞美主题符号“花”所承载的,不仅仅是中国年里的欣欣向荣、吉祥喜庆,更是中华大地无处不在的生机活力和坚毅顽强。
与此同时,早在第三次彩排中,一些以《山海经》《抱朴子》《史记》等中国古代典籍中的记载和故宫等古代建筑元素遗存为原型的上古神兽形象亮相。白泽、麒麟、貔貅,凤凰都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寓意祥瑞的神兽——古人认为,白泽象征着福缘与幸运;有麒麟出没的地方,是福泽深厚之处;凶猛的貔貅能镇宅、化太岁。这些神兽形象可以让孩子们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自己喜爱的精神“偶像”。
▲2023年春晚照片(图片来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莆仙戏、南音亮相,彰显千年传承魅力
新华每日电讯从第四次春晚彩排现场知,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莆仙戏和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南音将首次在春晚舞台绽放光彩,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千年传承魅力。
很多人对莆仙戏并不熟悉。莆仙戏原名兴化戏,源于唐、成于宋、盛于明清,流行于古称兴化的福建莆田、仙游二地及闽中、闽南的兴化方言地区,有宋元南戏活化石之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称莆仙戏,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南音同样源于唐,成于宋,发源于福建泉州,有中国音乐活化石之称,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去年12月22日,春晚吉祥物形象“兔圆圆”即被官宣。它的造型设计,由总设计深圳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湘波和春晚视觉设计团队。除夕夜当晚,“兔圆圆”将为春晚拉开大幕,以动态形象与观众见面。于蕾表示,“兔圆圆”活泼的萌萌态,亮亮的大眼睛,“万物有灵”的东方表达,以及取自距今6200万年前“安徽模鼠兔”化石生态复原形象典型特征的四颗门齿。吉祥物“兔圆圆”身上,不仅凝汇着大数据调研而来的全网受众的喜好和期待,包藏着传统文化中生肖兔的意蕴和美感,也创造性地呈现了中国科学家的科研成就。(完)
综合中新社、《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新华每日电讯、南方plus、红星新闻
作者/陶思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