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年50次访华,泰国公主诗琳通走遍中国大地,是一位妥妥的中国文化“学霸”。对她来说,中国既是他乡,也是故乡。
▲资料图为泰国公主诗琳通访川期间在三苏祠写下“苏门出才子”毛笔书法。(图片来自中新社)
她是泰国公主,更是泰国王室成员访华第一人;
她是中泰友好使者,更是中国“友谊勋章”获得者;
她是文学、音乐、绘画全才,更是一位妥妥的中国文化“学霸”。
她在42年间走遍中国大地,既有正式访问也有私人旅行,成为了不折不扣的“中国通”。
她就是从6月1日起开启第50次访华之旅的泰国公主——玛哈扎克里·诗琳通。
▲图为泰国公主(中)寄语“中泰友谊”长存。(图片来自中新社)
博览群书,学霸级“中国通”
从幼年时期开始,诗琳通公主就对中华文化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在普密蓬国王和王后的指导下,她学习了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学,不仅能够流利地说汉语,欣赏中国诗词,还精通中国书画,能够演奏二胡等中国民族乐器。
在海外研究中国文化的学者中,诗琳通公主的深厚学识和热爱堪称“学霸级”。作为中国文化的亲历者、见证者和记录者,诗琳通公主对中国古典文学尤其是唐诗宋词有特别的爱好和研究。
她将100多首唐诗宋词翻译成泰文,出版有译诗选集《琢玉诗词》、《诗琳琅》等。她还将中国当代作家王蒙的小说集《蝴蝶》和方方的小说《行云流水》等翻译成泰文,使许多泰国读者了解中国民众的生活,对中国产生浓厚兴趣,并在当地引发了一股“中国文化热”。
▲图为诗琳通向绵阳市先锋路诗琳通公主小学校捐赠书籍。(图片来自中新社)
游遍神州,公主挚爱川菜
1975年,中泰两国正式建交。六年后,年仅26岁的诗琳通公主成为泰国首位访问中国的王室成员。42年间,她已经累计访华50次,几乎遍访中国的所有省、市、自治区。
在北京,她走进少年宫,关心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在陕西、云南等地,人们曾在田间地头、果树间、农舍前发现她认真记录的身影;在贵州、山西等地,她走访了许多乡村和城镇,了解当地的脱贫历程和乡村建设。她通过手中的笔和相机,捕捉了中国的美丽风土人情。
值得一提的是,诗琳通公主在此前的49次访问中,曾9次到访四川。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她在第一时间伸出援手,捐款1100万元重建了绵阳市先锋路诗琳通公主小学,并多次专程前往学校看望师生。她似乎对四川格外有好感,60岁生日宴席还钦点了中国川菜品牌,作为宴会的唯一餐饮服务商。
过去的40多年里,诗琳通公主将自己在中国的所见所闻撰写成《踏访龙的国土》《清清长江水》等10余本游记,记录下她与中国的深厚情感和独特见闻。此外,她还曾在北京举办摄影展,200多幅作品展现了中国大江南北的各种风景。
这些文字与画面生动多彩,不拘一格,足以见证一位深受人们喜爱的泰国公主对中国文化的钟情和热爱。在诗琳通公主的镜头中,可以看出,她足迹遍游中国大江南北,聚焦她所钟爱的一切景物,她对中国的热爱,她对中国的关注,栩栩如生地呈现在她所有的作品里。
▲中国农历己亥年大年初一,泰国诗琳通公主出席曼谷耀华叻路唐人街“欢乐春节”开幕活动。(图片来自中新社)
东方情谊,中泰友好使者
诗琳通公主对中泰两国友好的重要性有着充分的认识,为中泰关系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杰出贡献。1981年她第一次访华时即表示,泰中两国关系密切友好,因为我们都是东方人,有着许多共同的传统和感知。她曾说,中国文化早已成为泰国生活的一部分,泰国人和中国人的关系十分密切。
每年春节,诗琳通总会出现在曼谷唐人街给华侨华人拜年。她曾参加庆祝香港、澳门回归和北京奥运会等重大活动,在涉及中方重大利益问题上坚定支持中国。
新冠疫情暴发后,诗琳通公主发起创建了“胜利发展”慈善基金会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基金会,虽然当时无法亲自访华,但一直与中国保持密切联系。中国成为泰国最大的疫苗来源国,这其中诗琳通公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时至今日,诗琳通公主仍然致力于推动中泰友好关系的发展。对她来说,中国既是他乡,也是故乡,擦肩而过的中国人,是她最亲爱的朋友。(完)
综合中国新闻网、新京报、封面新闻、央视新闻、光明网等
作者/袁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