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学家白乐桑谈汉学与澳门:四成传教士从这里进入中国

来源:南方周末 1686192503098

澳门是早期汉学的历史性基地,其西学东渐和中学西传有漫长的历史,对中西交流、跨文化对话以及世界文化的发展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编者按:“据估计,两百多年来派往中国的传教士有42%是通过该校的大门进入中国。”这是法国巴黎东方语言文化学院中文系教授白乐桑在南方周末主办的“传统与现代、地域与世界——中外文明视野下的粤港澳文化”研讨会上所说,在此次会议中其关于澳门是早期汉学的历史性基地做出了具体分析,全文如下:』

我今天讲的话题是“欧洲早期汉学与澳门:西学东渐,中学西传”。澳门是早期汉学的历史性基地,其西学东渐和中学西传有漫长的历史,对中西交流、跨文化对话以及世界文化的发展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入华耶稣会士所开辟的早期汉学,与澳门作为一个重大的中介基地是分不开的。明清时期,澳门是天主教在远东的重要传教基地,西方传教士在中国传教活动的发展与澳门的关系密不可分。

      澳门圣若瑟学院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学府。图为建于清代与之同名的澳门圣若瑟修院及圣堂。(资料图/图)

传教士们在澳门进行培训和学习的机构是圣若瑟学院,当时传教士写了相当多的书信到罗马教廷(令人遗憾的是,历史学家的研究很少关注圣若瑟学院的汉语教学,国际中文教育界甚至认为早期汉学和汉语教育史不属于自己的学科范围)。圣若瑟学院之前,在澳门还有一个学院,也就是圣保禄学院,或称天主圣母学院,是澳门第一所天主教高等学校,办学经费由葡萄牙商人提供。这里是传教士学习汉语的地方,很多传教士在这里接受中国语言文化的培训后进入中国。

1508年,意大利人罗明坚在澳门圣若瑟学院创办了传道所“经言学校”,这是中国明代较早的传教机构,或许是中国第一所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学校(关于传教士们在澳门学习汉语的资料,暨南大学叶农教授作了不少研究,但是关于圣保禄学院和圣若瑟学院汉语学习更多的资料有待研究)。圣若瑟学院成为东方第一所西式学术机构,它的学术计划非常庞大,相当于大学的学术计划,包括主要学科如神学、哲学、数学、地理学和天文学,以及拉丁文、葡萄牙文和中文。17世纪初,学院经过多次扩建,仍然是亚洲培训天主教远东传教士的中心。据估计,两百多年来派往中国的传教士有42%是通过该校的大门进入中国。

      明末法国天主教耶稣会士金尼阁编著的《西儒耳目资》内容,这是帮助当时的西洋人学习汉语的书籍。(资料图/图)

大家都知道张西平教授把汉学分为游记汉学、早期汉学和专业汉学。早期汉学第一阶段是16世纪中叶到17世纪中叶,以意大利、西班牙传教士为主。第二阶段是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末,起主导作用的是法国传教士,他们都是多语人才,拥有理性思维,视野开阔,兴趣的重点不只停留在中国传统思想,而是开始对中国各门学问都加以重视,包括语言本身。

自从路易十四太阳王时代以来,中法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便有明显的独特性。

路易十四向康熙大帝派出了学者兼传教士,他们后来被称为国王数学家。他们被派到中国,目标是收集关于中国的知识,这算是真正的学术考察,也就是汉学建设的首次宪章。这个由洪若翰率领的传教士兼科学家代表团于1685年启程。他们因为葡萄牙的势力和阻碍没有停留在澳门。1687年7月23日,他们终于靠近了宁波港,并于1688年2月6日来到康熙皇帝宫廷。他们带来了30箱科学仪器,参与绘制中国历史上首张全国地图。

到中国后,他们也从事中文和满文的学习,由康熙亲自命令为他们学习中文和满文提供条件。其中有一位法国神父叫马若瑟,他的《中国语言札记》是第一本有学术价值的汉语语法书。马若瑟当时有一句话,他说,坚决不愿意把汉语归结于我们的语言体系之中。也就是说,要以理性和科学的头脑去分析中国语言。后来,耶稣会士信笺在整个欧洲有极大的反响,其中包括介绍中国语言和文字,这在欧洲构建了历史上最全面的中国形象,其中很多信笺都来自法国传教士。

也有一些法国的耶稣会士从澳门进入中国,像冯秉正,他精通满语和汉语,熟悉中国古典文化,康熙皇帝命令他将中国正史译为法文。还有著名的白晋,在巴黎演讲,认为易经与古希腊哲学、基督教有共通之处,所以当时就产生一种“中国风”。还有杜赫德,他写了类似于中国百科全书的著作,当时的影响力也非常大。还有传教士钱德明,他写了关于中国传统音乐的著作,也编撰了满语、法语辞书,他也是从澳门进入中国的。

最后谈谈三位中国人,他们的共同点是都学过法语,都到过法国,都是信徒。最早的是沈福宗,据文字记载他是第一位去欧洲的中国人,而且在1684年见了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用拉丁文进行严格意义上的跨文化对话。第二位叫黄嘉略,这是他的教名,他跟沈福宗不同,他是定居法国,开辟了非宗教色彩的汉学,并与著名的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进行对话。在一定程度上,他是专业汉学、现代汉学的根源。最后一位是马建忠,他19世纪末去法国读法学,拿到了博士学位,回来后有了第一部由中国人写的汉语语法书。(完)

作者/白乐桑

责任编辑:卜乐

中新社 东西问客户端

平等对话 文明互鉴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