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兵旅行”变“压马路”,这届年轻人走不动了?

来源:东西问客户端综合报道 1687679791002

从日行万步的“特种兵旅行”到漫无目的的“Citywalk”,当下年轻人的旅行方式为何发生了转变?

最近,一种不同于“特种兵旅行”的新型旅游方式开始流行。许多博主在社交平台分享了各个城市适合Citywalk(城市漫游)的路线,这种漫步城市、回归本真的旅游方式引起网友广泛关注。从日行万步的“特种兵旅行”到漫无目的的“压马路”,当下年轻人的旅行方式花样百出。为何人们的旅游方式发生了由量到质的转变,Citywalk会是昙花一现的潮流吗?

什么是“Citywalk”?

      ▲游客在什刹海景区乘坐人力客运三轮车进行游览大凤翔胡同。(图片来自中新社)

Citywalk被许多爱好者翻译为“城市漫步”,是指和朋友一起毫无目的地在城市游走,不用刻意去网红地打卡,而是选择随心自在地在街上穿梭,用脚步和镜头来记录城市、感受城市。

这是一种起源于英国伦敦的城市旅游形式。参与者可以几个人一起,在专业讲述员的带领下,沿着一条计划下的路线漫步于城市的大街小巷,从历史、地理、人文、风俗等各方面,感受一座城市鲜活的生命力,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其实,早在2008年就已有旅行社推出了结合城市文化的城市行走旅游产品。然而与大旅游市场相比,城市漫游的商业化一直都在小步向前,显得格外安静。直到2020年,更多人开始把视线对准了自己居住的城市、社区或是街道,Citywalk才真正有了一丝走红的味道。

与此同时,在各大社交平台上,不仅有大量的Citywalk路线分享,还有专门的组织者发布的相关活动。另外,也有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寻找“Citywalk搭子”,结伴漫游这座城市。不难看出,Citywalk走红,社交平台功不可没。

“特种兵旅行”变“压马路”

      ▲2009年5月21日,天津解放北路原汇丰银行大楼。(图片来自中新社)

Citywalk的走红不免让人们想到之前频频登上热搜的“特种兵旅行”。与特种兵式旅游这一强调短时间内进行高强度、多景点、少花费的旅游方式不同,Citywalk以慢速度、闲散漫步为特征,这似乎预示着周密的规划又逐渐回归于“浪漫壮游”式的闲逛。而之所以大家对Citywalk热情高涨,或许是认为这项户外运动门槛并不高。有网友调侃,这不就是俗话说的“逛大街”“压马路”嘛。

即使这两种旅游方式看似截然不同,却都牵涉到偏离常规这一目的。在长期关注旅游领域的人类学家约翰·厄里(John Urry)看来,“通过旅游,人可以有限度地摆脱例行事务和日常活动,让感官投入一连串刺激活动,与平日的平凡无奇形成强烈对比。”如今,旅游不断在流动的现代性中展露新的面貌,它似与过往的浪漫壮游挥手告别,但又不断弥漫出怀旧的情绪。

“传统‘走马观花’式的旅游已难以满足游客对地方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的深度解读和参与。”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教授马晓龙认为,Citywalk不仅仅是一种新兴旅游方式,也让游客用脚步与一座城“深度对话”,融入到城市文化氛围中。Citywalk不仅成为了年轻人旅行的方式,也是他们重新认识自己生活城市的新途径。

又是昙花一现?

      ▲2009年5月20日,天津赤峰道12号,原盐业银行大楼(现有中国工商银行天津分行使用)(图片来自中新社)

随着Citywalk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火爆,这种旅游新形式带动了许多城市内部相关产业与经济的发展,行程的主理人、相关景点的导游、餐饮、购物、住宿等等就业岗位与相关行业也迎来了新生。但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和成熟,Citywalk背后的一系列发展和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

如果说Citywalk曾经的问题是,小圈子里热热闹闹,大部分人尚不知情。那么如今,这项时髦城市运动的问题或许变成了,不仅很难做,而且不赚钱。尽管现在Citywalk的热度确实很高,但对于“在城市里走一走就要花钱”这件事,观点是两极分化的,尽管这更接近Citywalk诞生之初的理念。

一位旅游业业内人士表示,当前Citywalk虽然有“破圈”趋势,但从市场认知度和接受度来看还远远不够,其仍属于小众旅行产品。“更重要的是,Citywalk不需要过多的装备和攻略,所以导致普遍价格较低,只能勉强覆盖成本,当作引流产品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想要盈利却较为困难。”

不论Citywalk是否能够长久的发展下去,成为一项大众化与商业化兼具的项目,在当下,人们愿意放慢脚步,在喧闹中回归生活本真,在平淡中寻找温暖,在温暖中寻求感动,在感动中追寻自己,这也才是Citywalk的意义所在。(完)

综合中新网、红网、青年报、中国新闻周刊、经济观察报、凤凰网等

责任编辑:佳蕾

中新社 东西问客户端

平等对话 文明互鉴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