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年前的结盟文件写在玉石上

来源:央视新闻 1693978643000

2000多年前的只言片语,拼凑出一段纷繁的春秋故事,片片玉石重现着晋国晚期的岁月,今天一起认识“侯马盟书”。

2000多年前的只言片语

拼凑出一段纷繁的春秋故事

片片玉石

重现着晋国晚期的岁月

今天一起认识

侯马盟书

      ▲本文图片均来自央视新闻栏目

仪式感天花板!

这些现代词汇在这里都能找到

春秋战国时期

各诸侯国或卿大夫间

为了巩固内部团结、打击政敌

会进行政治结盟

记载结盟仪式情况和盟誓内容的文书

称为“盟书”

      ▲晋国都城“新田”在今天的山西省侯马市

侯马盟书因出土于山西侯马而得名

据研究是春秋晚期

晋国卿大夫赵鞅

同其他卿大夫间举行盟誓的遗物

一个冷知识

你可能没听过赵鞅,但是他爷爷你一定有所耳闻,就是著名的“赵氏孤儿”赵武。而赵鞅本人也曾在“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中出现,最初追狼的人就是他。

订立盟誓这样的大事

必须讲究仪式感

还有许多现代常用词汇

都可以在这个仪式中找到

准备各种“牺牲”

(即用于盟誓、祭祀的体全纯色的牲畜)

举行仪式时将其宰杀主盟人割左耳

并“执牛耳”取其血供宣誓时使用

这一过程就是“歃血为盟”

盟书一式两份

一份由主盟人专藏于盟府

一份埋入地下或沉到水中

这是希望借助天地鬼神的力量

来约束订立盟誓的双方

翻开此“书”

看5000余片玉石上的历史

春秋晚期礼崩乐坏

是一个兵荒马乱的时代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

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晋国更是“公室衰微,六卿专权”

因此卿大夫们通过盟誓

来完成自己的政治目的

在出土的5000余片侯马盟书中

有650多片上的文字可被辨识

这些文字记录了赵鞅与超200人

订立盟誓的过程

盟书内容有以下几种

宗盟类:要求效忠盟主,一致对外,实现宗族内部团结;

委质类:其作用是与旧主划清界限;

纳室类:是对参与者扩充财产的约束;

此外,还有诅咒类及卜筮类

正是通过赵鞅的努力经营

才得以扩充实力

为其后的“三家分晋”打下了基础

侯马盟书上的文字

为研究春秋晚期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这个大变革时期的面貌

从此更清晰了一些

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毛笔字

除了记载的内容之外

侯马盟书文字本身已经是

一座丰富的文字学和书法宝库

       ▲图片来源:国家文物局官网

在我国目前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

侯马盟书是最早用毛笔书写

且篇章完整的古人手书真迹

红色字迹以朱砂写就

因完成后直接埋入地下而得以保存至今

它还开创了我国使用标点符号的先例

侯马盟书书写体成熟

但书写并不僵化

字形统一但字态富于变化

章法上,有列无行

不失错落变化

体现出书写者的手法已高度熟练

书写自如已达随手挥洒的程度

玉石不言

静静守护着数千年前的答案

尚未识别的数千片侯马盟书

等待着我们向它不停发问 (完)

作者/杨瑾

责任编辑:卜乐

中新社 东西问客户端

平等对话 文明互鉴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