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设计和传统东方美学结合在一起的“新中式”风格在Z世代年轻人中备受追捧,不仅表现了中国人的东方气韵,也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底蕴。
近日来,将现代设计和传统东方美学结合在一起的“新中式”风格在Z世代年轻人中备受追捧。旗袍、马面裙等中式元素已融入到日常穿着,成为穿搭新浪潮;杨幂、倪妮、刘诗诗等明星的“新中式”穿搭,也经常成为社交媒体上的人气搭配。
强势来袭的“新中式”既展现了独属于中国人的东方气韵,同时也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底蕴,是中国文化自信的有力见证。
▲9月22日,香港两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项目——香港天后诞和香港中式长衫制作技艺,获列入国务院于2021年公布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颁牌仪式在香港孙中山纪念馆举行。(图片来自香港中通社)
仙鹤祥云“走”入日常生活
“新中式”可理解为区别于传统中式的一种新风格,与传统汉服相比,新中式风格在日常穿搭中更追求简约与实用感。尽管“新中式”并不是一个新鲜词,但它在今年被注入更灵动的定义,现代设计灵感和传统东方美学相碰撞,弱化了传统中式风格过于隆重的仪式感,让时髦变得更具仙侠风骨,让繁复传统变得更轻盈适穿。
传统的东方美学,总给人一种古典雅致的静态美,而“新中式”则更符合年轻一代喜爱的飒爽动态美。广东十佳设计师Stella提到,更新后的“中式”风格,尽管版型设计上趋向极简,但图样细节上,依旧采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水墨、竹叶、仙鹤、祥云、刺绣提花……将繁复保留在日常服饰的细节处,正是“新中式”的点睛之笔。
在小红书平台上,以“新中式”为搜索笔记,得到的结果有88万余篇。宋锦、香云纱、民国风等都是高频出现的关键词。其中,有的“新中式”服装用珍珠、皮革等材质的传统盘扣进行装饰,打破了原有的沉闷;有的则用苏绣、苗绣等细腻的针线织就出别样的韵味;有的则将秀丽山水浓缩在衣服上,水墨画层次变换、深浅不一的韵律在“新中式”服装上演绎出悠远深长的意境。
▲10月12日,河北雄安新区,来自中国铁建的40对新人身着中式礼服在宾朋、同事的共同见证下喜结连理。图为婚礼上的画眉礼环节。(图片来自中新社)
旗袍配阔腿裤,是你的pick吗?
一袭新中式礼服赴宴,脚踩的不是高跟鞋,而是丝绒面质感的凉拖鞋;上装立领旗袍式衬衫,下装配上宽松阔腿裤……前有杨幂、倪妮、刘诗诗等一众明星纷纷出街为“新中式”代言,后有越来越多的Z世代年轻人“种草”下单,一时间,用中式传统元素搭配日常潮流服饰的“新中式”风格在年轻人中流行开来。
工作3年的白惠最近下了一套整套新中式,“我是被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照片种草的。‘新中式’打破了我对传统服饰的刻板印象,看到这些或酷飒优雅的‘新中式’服装,我才发现,原来还能这么穿。”白惠提到,她买的是一件桑蚕丝衬衫和宋锦的半身裙,“感觉实穿性高峰,上班、旅游穿,平时自己在家简单盘个头就很好看。”
事实上,不止在中国,许多国外设计师早在此前就已经将目光瞄准了“新中式”的混搭风格。1951年,Christian Dior先生就曾借鉴中国唐朝草书大家张旭的原帖拓本,亲手设计了一套中国风纹样的鸡尾酒裙。如今在国外,也经常能看见中国留学生或是中国游客穿着精心搭配的旗袍、马面裙走在满是西方元素的大街上。
东方美学“解锁”中国传统文化
“新中式”的“新”不仅指在面料与款式上的创意,更包括穿着与应用场景的多元化探索。传统中式元素的繁杂往往让人望而却步,而“新中式”则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让东方美学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以更加轻盈的姿态吸引着年轻人的目光。
中国服装设计最高奖“金顶奖”获得者、广州市时尚设计师协会会长邓兆萍表示,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优势,接受度也相当。如盘扣、扎染、香云纱染整等非遗技艺,云锦、蜀锦、宋锦、壮锦等中国名锦,在“新中式”服饰中都得到创新应用,也赢得了年轻消费者的喜爱。
不仅日常穿搭成为“新中式”的天下,茶饮、装修、烘焙等也常常出现“新中式”的影子,就连婚礼也逐渐成为年轻人施展的舞台。虽然西式洁白的婚纱一直是婚礼礼服的主流,但身穿凤冠霞帔的中式婚礼,也渐渐成了年轻人的新“时尚”。
日渐流行的“新中式”,不仅是一种款式设计、服饰风格、文化符号,更是由内而外逐渐形成的一种文化潮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体现,是中国人文化自信的有力见证。(完)
综合广州日报、经济日报、环球时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