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上提到东方画家,很多人第一个就想到齐白石。他的作品符合西方追求的形式,点、线、面、色彩的对比和张力,都能从画中找到共鸣。可以说,齐白石把中国画带到世界。
当下,在国际上提到东方画家,很多人第一个就想到齐白石。齐白石的作品正好符合西方追求的形式,点、线、面、色彩的对比和张力,这些都能从画中找到共鸣。可以说,齐白石把中国画带到世界。
全球“万人共绘致敬白石”
▲11月5日,在湘潭市博物馆,观众在观看齐白石作品。(图片来自新华社)
今年恰逢艺术巨匠齐白石先生诞辰160周年。11月4日晚,第六届中国(湘潭)齐白石国际文化艺术节在齐白石故里湖南湘潭拉开帷幕。“万人共绘致敬白石”成为全场最大亮点。该活动联动日本、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国家,前期全球征集画作达8400张;1600名湖湘学子开幕式现场用手机作画,绘制作品,共同组成巨幅数字书画艺术品。
五幅墨虾画作率先进入数字空间,它们分别来自齐白石曾孙女齐驸、齐晓红、齐晓清,白石二代传人方禹门,以及齐白石纪念馆副馆长王奇志。墨虾缓缓游动,陆续进入其中,为万虾打了个头阵。来自世界各地的“虾”相继进入观众的视野,助力万人画卷的呈现。
拥有诸多海外“铁粉”他为何备受西方推崇?
中国美术史学者万青力分析,原因有两个,第一是日本的推动。日本对中国文化的变化非常敏感,紧随中国潮流,先是跟吴昌硕,后是跟齐白石。第二,西方现代艺术,特别是法国现代派野兽派都深受东方特别是日本影响。西方人认为中国绘画是表现主义,认为写意画和西方表现主义的画是一样的,所以很容易接受齐白石,认为齐白石的画是表现派。
出生贫寒的齐白石曾是一个手艺不错的木匠,25岁拜师学画,直到57岁才开始声名鹊起。独特的人生经历,让他把浓郁的民间生活气息带入文人画。简洁的形式、浑厚的笔墨表现了生意盎然的幽默和纯美的人性。他具有高深的中国画传统修养,同时并不排斥西画。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曾说,齐白石是一位受人爱戴的世界性的艺术大师。
捷克斯洛伐克画家兼收藏家沃捷赫·齐蒂尔被称为齐白石的“铁杆粉丝”,他将齐白石的画作为他私人收藏的核心。正是得益于齐蒂尔的支持,捷克斯洛伐克是除中国以外收藏齐白石作品最多的国家,齐蒂尔曾将超过100幅的齐白石画作带到欧洲观众的面前,赞赏其绘画风格并将其视为“中国绘画史上里程碑似的天才艺术家”。
要说惺惺相惜,还不得不提到西班牙艺术家的毕加索。两位看起来毫无交集的艺术大师,实际上早就通过作品认识了对方,并互相欣赏。
▲11月5日,在湘潭市博物馆,观众在观看齐白石作品《虾蟹图》。(图片来自新华社)
相传,张大千游历巴黎时,曾去拜访过毕加索。毕加索与他聊起了齐白石时,向他展示了临摹的作品。据说,当时毕加索是这样评价齐白石的:“齐白石先生是你们东方了不起的一位画家!齐白石先生水墨画的鱼儿没有一点色,一根线去画水,却使人看到江河,闻到了水的清香。那墨竹与兰花更是我不能画的。”他还说:“我不敢去中国,因为中国有个齐白石。”
让世界也能感受到中国画的“笔精墨妙”
▲图为观众在欣赏展览画作。(图片来自中新社)
齐白石为推进中国画的普及,中国和世界的关系作出了很大贡献,并获得过国际和平奖金。他除了是一个画者,还是一个使者。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文化交流的深入,中国画的传播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状态。北京画院最近几乎每年都会将齐白石的画作带到国际上展览,包括匈牙利、希腊、日本等国家。
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指出,中国画在海外的传播有很多层次。传到韩国,在光州有水墨的双年展;传到日本,出现了版画等新的形式;传到欧洲,影响了印象派。这些例子告诉我们,中国艺术是非常有生命力的。要找到国画与全人类共有的撩拨心灵的内容,让外国观众感受中国画的“笔精墨妙”。
齐白石画作在韩国也受到越来越多的欢迎和喜爱,对此韩国青云大学中国文化艺术研究所所长崔昌源强调,艺术应该多多交流。因为艺术不会成为人跟人交流的障碍,艺术不会排斥不同的情感。艺术多走向邻国进行交流,能够逐渐融合认同感,拉近人民之间的情感。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他如是说。
综合中新社、中新网、中国日报网、人民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