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画其实就蕴含着中国的智慧,这小小的一幅叶画,不仅体现了咱们中国人的工匠技艺,这其实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播。
【东西问客户端12月11日电】一树一天地,一叶一世界。叶子虽小,但也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当一片叶子掉落在地上,有人选择看风景,有人选择用它来创造风景,画者与落叶的邂逅,成就了叶画传奇。
叶画的流行,让掉落的叶子不只成为记录生活的载体,更成为一种值得细品和珍藏的艺术,以至于在今天,一片落叶足以唤醒千年的记忆。中国叶画京派非遗传承人师亮有个保持了多年的习惯——当北京进入秋季,树叶开始泛黄,他就背上背包,游走在东城的胡同中,开启他的“寻叶之路”。
叶画里的中国故事
▲图为中国叶画京派非遗传承人师亮日前接受记者专访。赵旭 摄
叶画不仅是一门技艺,也是传承了上千年的匠人匠心,师亮继承了这传承千年的中国魔法。在胡同长大的师亮受家庭影响,从小就跟着祖父、父亲学习叶画创作。尤其是秋冬交替时节,看着黄绿树叶点缀的老胡同,师亮的创作热情一浪高过一浪。他说,叶画为凋零的落叶赋予了新的生命,是一种浪漫的艺术表现形式。
京畿大地人文蕴藉,从来不缺想象力、创造力和浪漫情怀,师亮选择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叶画创作中,“我的作品中有好多中国的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包括书法篆刻,都是万顷气象的,各种各样的题材都会有所表达。但万变不离其宗的,就是必须体现我们中国风骨,中国人的精气神!”于是,他自创了“咫尺叶画”,在叶子上书画中国事物的精气神。
▲图为师亮在白蜡树叶和银杏树叶上创作的动物画作品。赵旭 摄
但传统的艺术也需要现代声音去表达,谈起作品,师亮指出,“我们叶画创作,必须也要坚持守正创新,既要有传统底蕴,也要有当代审美的结合,一定要用现代人能听懂的语言去表达。”
因此,师亮在创作中也把中西方文化、故事进行了有益融合,“我把蜘蛛侠放到北宋的瑞鹤图里,把它武装成一个侠客,大家一看就觉得特别有意思,不违和且耳目一新,这让很多年轻人感兴趣,也能更好地传播咱们的传统文化和故事。”他通过多样的创新形式让不少中外的年轻人爱上中国传统文化。
以叶画为媒传播中国声音
▲图为师亮根据敦煌、《山海经》、中国戏曲人物等灵感创作的作品。赵旭 摄
师亮年轻时最起初的工作是更实用的设计,但曾经的一次经历让他转变了想法。“我曾经和意大利、法国、日本等国际设计师共同竞争一个奢侈品牌店的首店设计,最后我赢了。”师亮自信的说到,“我更了解中国文化,所以我打造的空间,包括我的设计,会更符合中国人的品味,让外国人在其中看到中国人的艺术。”
正是这种独具特色的中国特点及有容乃大的创作风格,师亮成为了梅赛德斯迈巴赫的中华艺术讲师,“京派叶画”也成为了世界舞台上的一张中国名片。在2022年冬奥盛会上,师亮作为中国非遗传承人接待了31位外国元首,为他们展示中国的非遗技术。
“当时正值春节,我就用红纸写了福字,每一个福字下面画了一个冰墩墩,我还留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小彩蛋,冰墩墩上我没有画鼻子,我邀请各国元首们现场体验来画这个小鼻子,”提起当时的细节,师亮滔滔不绝,“这样一个简单的小互动,元首们都表示很有意思,这也是一个非常有新意的小礼物。”
谈起中外文明交流对话,师亮指出,“叶画其实就蕴含着中国的智慧,这小小的一幅叶画,不仅体现了咱们中国人的工匠技艺,这其实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播。”(完)
作者/赵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