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双向奔赴”的“显眼包”,是你8G冲浪的流行语吗?

来源:东西问客户端综合报道 1702458441897

每逢年终岁末,媒体和网络上都会评选出当年的年度流行语,以此反映民众对这一年的看法。

每逢年终岁末,媒体和网络上都会评选出当年的年度流行语,以此反映民众对这一年的看法。有人说:“要读懂中国,先读懂十大流行语”,也有人说:“读懂了十大流行语,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12月8日,2023海峡两岸年度汉字评选活动在台北揭晓结果,“融”字当选。图为台湾淡江大学书法研究室主任张炳煌(左)揭晓评选结果。(图片来自中新社)

不意外!“情绪价值”“特种兵式旅游上榜今年流行语

回顾往年的流行语,如“亲”“店小二”“区块链”等,不仅在国内引起热议,在国际上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近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23年的“十大流行语”。“新质生产力”、“双向奔赴”、“人工智能大模型”、“村超”、“特种兵式旅游”、“显眼包”、“搭子”、“多巴胺××”、“情绪价值”、“质疑××,理解××,成为××”入选。这些词语不仅反映了时代的变迁,更是一种文化现象的体现,彰显了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引领着社会风尚和语言的发展趋势。

比如,“情绪价值”和“质疑××,理解××,成为××”等词语,尽管让部分中老年网友感到陌生,但其背后反映的是人们对心理需求和情感表达的重视。此外,从“人工智能大模型”到“特种兵式旅游”,这些词汇原本可能只在特定圈层流行,但被列入年度流行语后,它们为更广泛的群体所熟知,帮助人们了解新兴领域,拓宽视野。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些词也加深了不同群体之间的理解,成为了打破代际隔阂的桥梁。

想不到!“税”被选为日本年度汉字

除了中国,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年度热词”,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各自社会的主要关注点和文化趋势。

在日本,由清水寺的住持森清范所书写的“税”字,12月12日被选为今年的年度汉字。《京都新闻》称,这个字体现了人们在经济问题上的不安和烦恼。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称,“Rizz”被牛津大学出版社选为年度词汇。这个词是一种新兴的网络俚语,意指“风格、魅力、吸引力”,或者是“吸引情感伴侣的能力”。起初,“rizz”主要在互联网和游戏平台上流行,由Z世代年轻人所使用,后来逐渐传播到更广泛的受众。

此外,德国一个语言学家评委小组近日宣布“危机模式”成为该国的年度词汇。这个选择和《柯林斯英语词典》2022年选择的“长久危机”(permacrisis)相呼应,反映出去年以来,欧洲公众对于俄乌冲突、巴以冲突、气候变化、通货膨胀等多重危机的深切焦虑。

今年11月,《柯林斯词典》评选出的英国今年年度词汇为“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其定义是“通过计算机程序模拟人类思维功能”,该词在过去一年中使用频率的四倍增长。当月,《剑桥词典》也公布了2023年度词汇,系“产生幻觉”。该词典写道:“《剑桥词典》团队之所以选择‘幻觉’作为2023年度词汇,是因为认识到这个新词的含义直指人们谈论人工智能的核心原因。”

从这些不同词汇的选择中不难看出,这些年度词汇不仅体现了各国文化和社会的特点,也折射出全球范围内的共同关切和独特的地域性问题。

何以“总结”?

语言的流行与变化是反映社会发展和变迁的重要指标。每一个新兴的流行词汇都是对特定社会心态和文化现象的回应。

正如美国学者布赖特在《社会语言学》中所述,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会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既可以是渐进的,也可以是剧烈的,但无论如何,语言都是社会动态的直接反映。

年度流行语的发布,不仅是一种文化仪式,更是对一年来的社会大事、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变迁的总结。年度流行语作为时代发展的真实记录,在引发共情与共鸣的同时,也成为了人们理解当下社会的重要工具。(完)

综合新华社、参考消息、工人日报、济南时报、国际在线、环球时报、中新网等

责任编辑:阿拓

中新社 东西问客户端

平等对话 文明互鉴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