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国立世界文化博物馆中国策展人方若薇表示,中国当代艺术展品让观众看到:中国人的过去与现在紧密相连,也一直在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如果不是小时候的一次中国之行,荷兰国立世界文化博物馆中国策展人威廉迈因·范诺尔德应该不会有一个叫方若薇的中国名字,她的生活也许会与现在大为不同。
“小时候,我有很长一段时间喜欢古埃及历史和文化,想象着长大后专门研究古埃及。”方若薇近日在接受本网记者专访时说。然而,13岁那年,父母带她到中国度假,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资料图为兵马俑一号坑。(图片来自中新社)
“真切地接近一段古老历史”
“那是2000年夏天,我第一次来到中国,在各地旅行了两三周,从北到南、从北京到香港游览了很多地方。”她回忆说。在北京登长城,在西安看兵马俑,在桂林漓江泛舟,在昆明参观石林。除了风景名胜,还参观了许多博物馆和考古遗址。中国古代文物保存得如此完好,中国历史如此博大厚重,让她记忆深刻。“我记得特别清楚,参观西汉南越王博物院时,我们真的走进了南越王的墓室,看到他入葬时身穿的一套完整玉衣,我感觉自己在真切地接近一段古老的历史。”
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延续性让她深受震撼。她在旅途中发现,中国文化绵延不绝,一直贯穿于整个中国历史,中国的现在与过去息息相关,例如中国人今天使用的汉字就与数千年前的甲骨文一脉相承。“我突然觉得,中国文化太有趣了,太值得研究了。”
在这次旅途中,她阅读了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撰写的《苏菲的世界》,其中一段关于庄子梦蝶的内容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让她对道家哲学产生了兴趣,《庄子》后来也成为她最喜爱的中国古典名著。
“《庄子》打开了我的思维”
高中时期,方若薇开始阅读更多与道教哲学相关的书籍,还会不时参观展出中国文物的博物馆。上大学时,方若薇选择了莱顿大学的中国考古学和汉学专业,学习的科目有中国艺术史、中国近代史、文言文、中国古代考古学、中国陶瓷、汉学方法论和中国哲学等。她特别喜欢的科目是中国艺术史和考古学,学习过程相当顺利和愉快。“我记得我总是在作业和考试中表现出色,并且喜欢写关于这些科目的论文。”
在中国古代经典中,给方若薇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庄子》。
“《庄子》打开了我的思维,让我能够以不同的方式思考我们对现实的看法。我们如何体验现实,以及如何不过于执着地看待自以为是的事情。”她说。
毕业后,她来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研究学院攻读汉学硕士学位。这所学院距离大英博物馆仅5分钟步行路程,学校会组织学生去那里实习,例如参观那里的中国画廊。她非常喜欢这种能够进行现场观摩的实习课,也非常喜欢在课堂上和同学们一起阅读中国古典名著,听老师讲述与它们相关的名人轶事。她记得,文言文翻译很难,但她和同学们非常努力,认真做文言文注解笔记,并且彼此交换笔记,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文言文注解词库。
硕士毕业后,方若薇到英国大英博物馆接受策展培训,其间与那里的中国策展人合作,研究方向是鼻烟壶和清代琉璃;之后又到英国布里斯托尔博物馆工作,主要研究明代陶瓷。再后来,她回到荷兰攻读博士学位,研究17世纪中国与荷兰关系史。
展现中国文化不同侧面
博士毕业后,方若薇开始在荷兰国立世界文化博物馆担任中国策展人,职责之一是负责博物馆的莱顿分部——莱顿世界博物馆中国展厅的策展工作。
莱顿世界博物馆的前身是成立于1837年的荷兰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后者一度是莱顿大学的一部分,很多学生会在这里上中国文化艺术课。直到今天,莱顿大学还会在中国文化相关课程中,安排学生们到莱顿世界博物馆实地学习中国琉璃、陶瓷和漆器等的相关知识。
▲2023年11月25日,一名参观者在“山水清音——玉岩书院活化项目(古琴文化系列)”古琴专场音乐会上弹奏古琴。(图片来自中新社)
展厅内播放着悠扬的古琴曲《高山流水》,展品按照宗教、墓葬、绘画、陶瓷和书法等主题分类摆放。展厅没有特定的游览顺序,但有两个入口,从不同入口进入,观众看到的主题顺序也不同。在展厅内,观众也可以自由地四处走动,随兴游览,尽情欣赏精美展品。
方若薇说,通过不同主题对展品进行分类,可以更加清晰地向观众展示中国文化的不同侧面。这些展品是博物馆多年来通过不同渠道收集的珍藏,例如,一些名人字画是莱顿大学的汉学家们收藏的;一些瓷器则是明清时期面对欧洲市场的外销瓷。
在绘画主题展区,记者看到一幅徐悲鸿的《奔马图》。据介绍,这幅《奔马图》是徐悲鸿特意为荷兰汉学家高罗佩的妻子水世芳创作的。高罗佩当时在中国生活,与许多中国艺术家和学者保持着好友关系。展品中还有书法家马衡书写的一副对联,而马衡也是高罗佩的密友之一。
傅抱石的一副《西陵峡图》也是绘画主题展区的亮点之一。方若薇说,这幅画是在1964年由时任中国策展人颜昌德在中国购买的,这位策展人当时还从北京荣宝斋购买了一批木板水印画,其中包括齐白石的一幅《梅花图》。
莱顿世界博物馆会不定期地与中国博物馆合作,展出一些从中国借来的文物,例如,2012年曾展出了一批从中国西安借来的兵马俑。
对于未来,目前馆方计划在5年内对中国展厅进行一次较大的调整,主要是增加一些反映中国当代文化和艺术风貌的展品,从而让展品结构更加均衡。
方若薇说,通过增加一批中国当代艺术展品,我们希望让观众看到:中国人的过去与现在紧密相连,也一直在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完)
作者/王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