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淘米水”到“竹编包”,看“非遗”出圈国货“出海”

来源:东西问客户端 2024-02-02

伴随跨境电商蓬勃发展,越来越多中国商品走进海外家庭,其中不乏独具地方特色的“土特产”,它们所承载的中华文化也一道在海外圈粉无数。

【东西问客户端2月2日电】继国产“三蹦子”在美国爆火后,中国瑶族传统的淘米水洗护产品也成为了最新的“潮流单品”。

伴随跨境电商蓬勃发展,越来越多中国商品走进海外家庭,其中不乏独具地方特色的“土特产”,它们所承载的中华文化也一道在海外圈粉无数。

淘米水护发,“神秘的东方力量”成美妆爆款

最近,我国瑶族传统的淘米水养发方法在国际社交媒体上迅速走红。带有“#ricewater”话题标签的相关内容在TikTok上已累积了5亿次观看量。许多外国网友被这个“神秘的东方力量”所折服,甚至海外名人卡戴珊也亲自尝试。

        ▲海外购物网站“亚马逊”平台上“rice water”相关产品。(图片来自购物网站截图)

东西问客户端记者搜索发现,在谷歌上,“ricewater”词条数量高达1.8亿条。而在海外购物平台亚马逊上,与淘米水相关的洗护产品销量超过5000,“买家秀”多是正面评价。这些都说明淘米水如同一股旋风,成为了许多海外消费者的美妆爆款。

淘米水是中国古人最早发现的“洗发神器”,早在商周时期人们就用淘米水洗脸洗发,这个方法一直延续至今。在中国有名的“长发村”广西龙胜县和平乡黄洛瑶寨,如今仍有女性用发酵的淘米水和多种中草药混合来养护头发。

不久之前,国产“三蹦子”也以其轻便的造型、实用耐用的性能和独特的倒车提示音,成为外国人眼中的“潮流单品”,成功在海外市场圈粉。同样赢得海外用户喜爱的还有各种“解放铲屎官”的国产宠物用品,包括自动喂食器、饮水机和自动猫砂盆等。

指尖上的“芭蕾”,中国竹文化跨境出海

竹编是我国的传统民间手工艺术之一,被称之为指尖上的“芭蕾”,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竹编因价格高、制作周期长等原因,一直未能在市场上大规模推广。但近年来,一些非遗技艺传承人不断创新,生产制造出更为年轻化和国际化的产品,并借由跨境电商平台走向世界。

        ▲竹编首饰。受访者供图

在宁波市宁海县的前童古镇,有一家特别的竹器店,店里摆放了许多新奇有趣的竹编文创产品,如用竹子编的手包、首饰、装饰画等,许多在海外市场销量火爆。

店主杨维炉是宁海竹编的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成长于“竹编世家”的他深知,“守艺”不能只守旧艺,要扩展海外市场,首先要做好功课,了解海外顾客的审美喜好。

他向东西问客户端记者举例说,中国传统竹编产品常用原色、黑色或红色。而通过研究了解国外用户的喜好后,他发现白色、绿色、蓝色等艳丽的色彩更受海外顾客欢迎。此外,相较于传统的竹筐、竹篮等日常用品,年轻人更愿意购买小巧精致、富有创意的产品。因此,杨维炉开发了一系列新品,将中国独特的工艺融入日常用品中。

        ▲杨维炉(左二)与外国人交流竹编技艺。受访者供图

“在外国人眼中,中国文化就是竹文化。”杨维炉向记者表示,“竹”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体现在各个方面,从中国人吃饭用的“箸”,书写文字的“笔”,记载历史的“简”,到乘凉使用的竹扇,出行使用的轿辇等,都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在设计制作产品时,杨维炉参考了外国人喜爱的元素,却也将更多带有中国文化内涵的想法编织其中,并随商品跨境出海,推向国际市场。

目前,竹编行业正受益于全球“以竹代塑”的环保潮流,跨境电商的兴起也为竹编行业提供了便利。杨维炉表示,他的产品在去年一年的成交金额已经超过了400万元,这对于一项传统手工艺制品来说,已是不错的成绩。这也表明了竹编行业在世界范围内正取得显著的市场份额,也突显了中国传统手工艺品通过创新和满足国际市场需求的方式,成功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到国际舞台。

中国商家与外国买家“双向奔赴”

2024开年以来,中国“三蹦子”、淘米水洗护等接连成为海外爆款产品,跨境电商卖爆中国传统文化用品的话题热度持续升温。

作为发展速度最快、潜力最大、带动作用最强的外贸新业态,跨境电商为千千万万的中国商家带来海外新商机。跨境电商的发展,让中国消费者可以轻松购买到全世界的商品,也可以让中国的优质产品走向全世界。

        ▲2023年7月31日,第六届全球跨境电商节暨第八届深圳国际跨境电商贸易博览会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图为参展商展出的户外用品。(图片来自中新社)

如今,我国跨境电商销售网络已经覆盖了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0万个跨境电商独立站正在为消费者提供服务。中国跨境电商的主体数量已超10万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更是达到了165个。

除了深圳这样一线的跨境电商城市,其他二三线城市同样建设了完善的跨境电商产业园,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023年,在全球贸易下滑的大背景下,我国跨境电商仍实现逆势增长,进出口规模达到2.38万亿元,同比增长15.6%。其中,出口货物达1.83万亿元,是五年前的2.3倍,不仅促进了中国商品的国际化,也为传统工艺和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新的机遇。(完)

责任编辑:佳蕾

中新社 东西问客户端

平等对话 文明互鉴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