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熟悉的旋律响起,你以为又是刘德华在给大家拜年了吗?其实,这是国际留学生在中国“村晚”上的精彩献唱。
“恭喜你发财,恭喜你精彩,最好的请过来,不好的请走开……”
当熟悉的旋律响起,你以为又是刘德华在给大家拜年了吗?其实,这是国际留学生在中国“村晚”上的精彩献唱。
“村晚”的称呼来源于“春晚”,是每逢过年村民们自发组织的小型晚会。近年来,“村晚”在中国各城市引起热潮,不仅有各式各样的文艺汇演,还有香飘十里的特色美食。而且,在“村晚”现场,还能发现许多来自世界的面孔……
▲2月3日晚,2024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暨贵州“村超村晚”系列活动之一的民族文化展演,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村超”足球场举行。图为音乐烟花秀。(图片来自中新社)
来自国际的祝福,点亮村晚现场
这边“村晚”还在准备,那边非遗集市已经开张迎客。
“汤圆甜甜的,很好吃。”来自宁波大学商学院的国际留学生正聚在当地“村晚”的非遗集市中,学习包汤圆、煮汤圆。一边是老底子的“宁波味道”,一边是“龙”气十足的传统非遗。在宁波市费市村的“村晚”上,村民们正喜气洋洋地和外国留学生共赴龙年大“集”。
留学生们在书协老师的示范下,拿起毛笔,在红色的宣纸上写下了寄托着新年美好祝愿的“福”字,还跟着当地剪纸达人一起,剪起了龙年生肖窗花。来自南非的蕾丝戈今年是第一次过春节,“村晚”的节目和非遗集市都让她大开眼界。“我非常喜欢中国的春节,特别热闹,今天写的‘福’字,老师还夸我写得好。”蕾丝戈兴奋地说。
上海市闵行区的严家湾“村晚”同样热闹非凡。各类节目轮番登场,各式活动接连不断,当地村民和生活在此的国际友人齐聚一堂,用歌声和欢笑迎接热气腾腾的新一年。来自英国、法国、新加坡等国家的外国友人纷纷等登台表演,舞龙、打鼓、合唱,每个人都拿出了十八般武艺。
10岁的法国小朋友金亚灵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他表示,“我非常喜欢中华文化,今天能够亲身体验并上台表演,感觉很高兴。”严家湾“村晚”从2017年起举办,今年已是第6届。如今这里不仅有“乡土情”,更有“新潮风”,独特的魅力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际目光”。
▲2月2日晚,开场歌舞《龙腾四海》。当日,2024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我们的村晚”活动在绍兴市柯桥区新围村文化礼堂举办。(图片来自中新社)
中西合璧的乐章,环绕千年侨乡
事实上,外国友人登“村晚”舞台在中国早已不是首例。早在1981年小年夜,中国第一台“村晚”就曾在浙江丽水上演。这些年,更有越来越多的乡村加入“村晚”大舞台。“村晚”的演出也从村民们原汁原味的乡村故事,日渐吸引了许多“国际声音”的加入。
2019年,中国农历乙亥猪年前夕,浙江省内拥有1200多年历史的著名侨乡龙现村就曾举办过“国际村晚”。来自意大利、乌克兰、柬埔寨、葡萄牙、美国等国的42名国际友人和10位海外文化宣传大使,一同受邀来到村内,体验中国传统年俗,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
在村里千年古祠堂内,中西合璧的演出接连上演。古朴的舞台两侧挂着红灯笼,周围还插着世界各国国旗。节目内容既有中国传统的越剧、相声和木偶戏,也有现代走秀和爵士舞。 50多岁的意大利人里卡多用吉他弹奏着意大利民谣;来自加拿大的萨旺用中国毛笔,在红色的纸上写下汉字“福”……
位于丽水青田县山口镇山口村同样也是著名的“华侨村”,村内不仅连续多年举办“村晚”,并且从2016年开始,还增加了网络直播的形式,让远在比利时、西班牙、意大利等几十个国家的华侨、华人朋友能够在线参与“村晚”活动。
世界不同的语言,共贺新春吉祥
“唱一曲越剧给世界听,让世界爱上中国年;舞一场鱼灯给世界看,让世界爱上中国年……”当《国际村歌》唱响“村晚”舞台;当鲜为人知的非遗文化“跃然纸上”,“村晚”早已成为中国传统春节文化走向世界的窗口。
2023年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在未来,或许能看到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走进中国乡村、体验中国文化,在丰富多彩的“村晚”现场与中国朋友们一起迎接“中国年”。
“村晚”的舞台很小,“小”到仅仅是村民们在村庄内搭建起的小舞台,没有恢弘壮丽的舞美,也没有金光闪闪的明星,一方天地里村民们围坐一起,在欢声笑语中看表演、唠家常。“村晚”的舞台也很大,大到吸引了无数的“国际目光”,让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在此交织、融合,即使语言不同、皮肤不同,但在新年的歌声响起时,一声“新年好”是人们跨越山水的共同祝愿。
“村晚”诠释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许,也向世界展现了一个活力满满、热气腾腾的中国。(完)
综合新华社、中新社、中新网、央广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