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妆穿搭到家居家装,将生活方式与“新中式”相结合,成为国人热衷的生活方式。
过去一年,“新中式”无疑是强势崛起的风潮之一,2023年社交平台“新中式”声量增长近4倍,热度高涨。进入2024年,“新中式”仍然保持着强劲的热度。从美妆穿搭到家居家装,将生活方式与“新中式”相结合,成为国人热衷的生活方式。
年货“新三样” “新中式”成“C位”
随着龙年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在一些消费者的“年货清单”里,今年多了一款颇有仪式感的商品——拜年服。不少年轻人都表示想为自己和家人置办一套典雅又时尚的“新中式”服装,作为今年过年的“战袍”。
▲2023年9月30日国庆节前夕,小朋友着汉服在北京世界花卉大观园舞蹈,乐享假期。(图片来自中新社)
在电商平台上,“新中式”年服被誉为年货“新三样”。自2023年12月以来,各大电商平台上,“龙年战袍”“拜年服”等相关话题频频刷屏。某电商平台的数据显示,近两个月来,“新中式”相关搜索量同比增长超过200%。到了今年1月,淘宝上“新中式”和“宋锦”的搜索量分别环比大增683%和2058%。根据抖音电商数据,1月13日至1月28日抖音商城好物年货节期间,带有“#国潮”和“#新中式穿搭”话题的短视频播放量超过5亿。此外,截至2月3日,仅在小红书平台上发布的“新中式穿搭”相关笔记已达250万余篇,其中热度最高的一篇笔记获得了15万点赞。
不仅在线上,线下的“新中式”童装也成为了爆款。杭州的昆龙童装城,摊主老王的摊位上,马面裙套装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拜年服套装的上装多以传统棉袄为主,样式和设计经过改良,既保暖又时尚。下装则是各种图案独特的马面裙。
此外,今年孩子们的拜年服,龙元素也是一大亮点。摊主老王表示,融入“龙”元素的新中式拜年服卖得最俏,“半个月前来买的人就一拨接着一拨了。现在好多衣服都断码了,好多款式都卖断货了。”许多家长表示在选择拜年服时,红色最好,其次是粉色,最好日常也能穿,除了好看保暖之外,最要紧的是适合拍照、能出片。
清冷、贵气、破碎感,“新中式”妆容展现东方意境
随着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的“新中式”穿搭持续走俏,“新中式”风格也逐步走进摄影、美妆等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掀起一波国潮“闹”新春。
一位“00后”大学生小王表示,为了迎新年,她特意拍了一组新中式风格写真。“穿着马面裙套装,配着古建筑的红墙黄瓦,既典雅又大方,正好可以作为我的春节拜年照。”
▲2023年11月18日,“汉服出行日”活动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博物馆举行,多个汉服组织通过“国风走秀”展示传统服饰之美,也吸引众多市民身着汉服参与其中。(图片来自中新社)
而近两年受到明星、美妆博主喜爱的新中式妆容,也开始进入大众视野。新中式妆容主打“感觉至上”。关键词“清冷感”“英气感”“贵气感”“玉碎感”都展示着不同的新中式风韵。其中,清冷感占据C位——自古以来“清冷”就是东方意境的独特审美之一,与中国艺术文化密不可分。并且,清冷感妆容从中国传统文化出发,博采众长,又创造出更多元的妆容风格,具备强包容性。
小王说,身边不少同学对妆容的追求也在走向“新中式”。“我们不喜欢欧美浓妆的沉闷感,更喜欢有几分‘清冷感’和‘骨相美’的‘新中式’妆容。它更加注重对细节的精致打磨,更贴近亚洲人的五官特点,展现了中国女性端庄温婉且充满内涵的美。”
细长眉、眼下彩、点珠唇,新中式美妆既传承千年以来的妆造样式和文化,又注入了新的时代活力,满足现代人的个性需求。
有内涵却不厚重,有美感但不张扬
不只是服装和美妆,近来在家居装潢、奶茶餐饮等多个领域,都能看到“新中式”的影子。那么“新中式”为何能火出圈?
首先,它具备足够的美感。加入刺绣、盘扣、水墨等经典中式元素的服装,运用提花、扎染、古法花丝等传统技艺的工艺品,以及有着“复得返自然”意境的家居装饰,都展现了独特的东方美学基因,吸引了消费者的目光。
▲系统性挖掘整理古代敦煌刺绣,是甘肃天水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武山刺绣代表性传承人刘云帆这两年最紧要的工作之一。图为刘云帆在创作富含敦煌刺绣元素的作品。(图片来自中新社)
其次,“新中式”背后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当代生活也正在从这个庞大的“宝藏库”中汲取着意想不到的灵感与能量。
当下,人们的消费不仅仅是为一种物品买单,更多的是看重其背后所承托的美学意义和文化价值。从这个角度而言,突破以往传统的视觉效果和印象,以高度审美化的方式呈现的“新中式”产品,便以一种更加轻盈的姿态吸引着消费者的目光。有内涵却不厚重,有美感但不张扬,“新中式”似乎与当下年轻人对于个性美的追求不谋而合。
“‘新中式’持续走俏的背后,是传统文化元素通过新设计、新表达不断融入现代生活方式,人文与经济交融共生、相得益彰。”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说,随着消费者对传统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持续增强,传统文化将不断赋能消费新业态、激活消费新动能。
综合新华社、光明日报、北京青年报、解放日报、钱江晚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