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曲阜: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活水”

来源:曲阜市委宣传部 1713488818000

“大家聚一聚,准备彩排啦……”伴随着锣鼓喧声,曲阜市时庄街道刘家村的村委大院里瞬间变得热闹起来。一个个农民在一番穿戴装扮后化身成“演员”,高跷棍、舞龙舞狮、花船、锣鼓唢呐等装备也一应俱全。

“明故城民俗表演夜间巡游活动期间,除了传统的舞龙舞狮、划旱船等民俗表演我们还组建了唢呐队等特色演出团队。从春节一直到元宵节我们都没闲着,给乡亲们的年味添点儿新鲜感。”刘家村乡村民间艺术团负责人王建介绍说。

群众小戏小剧、乡村“村晚”、“百姓好声音”演唱会,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老百姓乐享文化大餐;志愿服务常态化、评先选优树新风,优秀文化不断激活乡村善治活力;“文化+互联网”让传统产业破土新生,庄稼人成了家门口赚钱的手艺人……如今在曲阜,文化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催化剂、动力源,一幅文化添彩增色的乡村振兴新图景在圣城大地上不断绘就。

曲阜市民如今在家门口就能看大戏、赏演出,一场场文化大餐让群众一饱眼福;农家书屋+孔子学堂,在看书的同时大家还能从国学培训、文化体验等活动中获取多元文化食粮……

“今年曲阜市将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全力以赴抓好群众文化活动开展、送戏下乡演出、全民阅读、辅导培训等重点工作,同时,立足各镇街实际和地域特色,聚焦群众的需要和喜爱,全年将举办群众性小戏小剧、乡村四季‘村晚’、国学传承、‘街头音乐会’和‘百姓好声音演唱会’等群众文化活动6000余场,让群众共享文化惠民成果。”曲阜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孔凡波说。

在曲阜市各村庄,每年都会有一群特殊的表彰对象,“好媳妇”和“好婆婆”胸戴红花催人奋进,激励村民向上向善的“善行义举四德榜”已成为每个村子的“标配”。曲阜市百姓儒学节已连续举办十届,成为曲阜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活动,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曲阜焕发出光彩活力。

为让传统文化在文化振兴上开枝散叶,曲阜持续深化“百姓儒学”工程、传统文化“六进”、“四德”工程、“和为贵”调解模式、美德+信用建设等基层社会治理品牌,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创新打造“相约黎明”“守护朝阳”“幸福食堂”等志愿服务品牌,构筑起了“十全十美”全环境立德树人新格局,围绕“婚学节寿丧”实施新礼仪改革,逐渐因村制宜地在全市范围内铺展,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群众生活,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文化振兴“曲阜路径”。

作者/宋大壮,戴静静

责任编辑:萨日娜

中新社 东西问客户端

平等对话 文明互鉴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