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5月23日,第九届中国烹饪世界大赛在加拿大温哥华圆满落幕。本次大赛是一场厨艺的竞技盛宴,更是一次中华美食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盛会。
经过3天现场厨艺比拼,被誉为“中餐奥林匹克”的中国烹饪世界大赛当地时间23日在加拿大温哥华结束第九届赛事。大赛由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主办、加拿大餐饮总会承办,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百余位厨师齐聚一堂,切磋技艺,共同展现中华美食的无穷魅力。回顾比赛过程,这不仅是一场厨艺的竞技盛宴,更是一次中华美食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盛会。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本次比赛中,选手们凭借精湛的厨艺和独特的创意,呈现出一道道色香味俱佳的佳肴,让观众们大饱眼福。
世界厨师联合会国际评委、国家高级烹饪师黄君是本次金龙鱼中华名厨队的领队,他介绍,此次夺金菜品包括江南初夏、鲜茄冷汤龙虾冻、风味波龙二重奏和开心果焦糖布丁等,不仅与端午佳节有机融合,更融入了现代烹饪理念和金龙鱼独特的食材优势,充分体现出菜品的色香味意形。
▲当地时间5月21日,第九届中国烹饪世界大赛在加拿大温哥华揭幕。图为参赛厨界精英在比赛中制作菜品。(图片来自中新社)
其中,“风味波龙二重奏”呈赛龙舟之寓意。结合中西两种烹饪技法,尽显中餐的质感、味感、美感,让人进入鲜美的味觉之旅。而甜品“开心果焦糖布丁”则将中式茉莉花茶与西式奶油相结合,营养色泽,口感浓香。
数千年来,中华美食从食材的获取生产、加工、烹饪到就餐无不讲究,形成一套完整而深厚的餐饮文化。中国科学院“爱因斯坦讲席教授”、世界著名的植物分子生物学家、新加坡丰益国际集团首席科学家蔡南海表示:“‘中学为体’就是要为中餐寻找和挖掘中国历史文化的‘根’。‘西学为用’要解决食物安全、健康、营养、风味等方面如何实现统一稳定的问题,二者相辅相成。”
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会长邢颖表示:“中餐的国际化发展,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付出了成本,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人才,孕育了品牌,探索了模式,摸清了方向。2024年中国餐饮业的发展,将在数字化转型步伐的加快下得以行稳致远,将在专业化竞争、连锁化程度和餐饮出海的全方位提升下得以繁荣。”
中国餐饮,正一步步“拿捏”外国人的胃
“对于中国餐饮而言,出海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会长邢颖在大赛期间举行的第十二届国际中餐发展论坛上直言。伴随着华侨华人在海外开枝散叶,中餐出海已有约200年历程。
随着中外交流日益频繁以及科技的进步,过去因文化差异、政策不同、食材供应链准入等原因对中国餐饮出海带来的种种难题正逐步被破解。
在马来西亚,烤鱼、麻辣烫、烧烤等中式美食正在走红;新加坡牛车水一带聚集了很多口味地道的川菜、湘菜,吃中国菜已成为不少新加坡人家庭聚会、商务聚餐的选项之一;中国品牌的奶茶门店更是从迪拜的“龙城”延伸至埃及开罗。中国餐饮,正一步步“拿捏”外国人的胃。
▲5月24日,第六届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在重庆举行,会上琳琅满目的火锅食材吸引市民驻足观看。(图片来自中新社)
所谓“中餐出海,火锅先行”,火锅品牌近些年一直是中国中餐出海的主力军。业内认为,作为餐饮标准化实践的代表品类,火锅有着其他餐饮业态不可比拟的优势。
在原料方面,由于火锅食材品类更易得、更易处理,相应的采购压力更小;制作方面,中央厨房只需要完成底料和其他半成品加工,在门店的再加工也比较简便;烹饪上,火锅基本不需要厨师参与,对于人力和技能的考验也大大降低,能够在连锁化过程中实现稳定而标准的出餐水准。
由此,火锅也称为中餐出海的一个标志性产品。
有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中国知名火锅店海底捞在海外已拥有115家餐厅、重庆刘一手火锅海外门店有66家、小龙坎海外门店接近40家、蜀九香的海外门店数也达到6家。甚至与火锅关联的品类如酸菜鱼、麻辣烫、麻辣小龙虾等也在海外受到追捧。
持续创新,推陈出新,让中餐香溢世界
然而,中华餐饮出海也面临着传承和创新发展的巨大挑战。
从事餐饮业约30年的温哥华中餐业主郝正文表示,在挑战面前,中华餐饮业者不但要发扬自身文化传统,体现“食不厌精”的专业精神,更要与其他餐饮文化交流切磋,在东西方文化融合的大环境下创造出更具特色的中华餐饮新品牌、新口味。在新形势下,中华餐饮更要走出“夫妻店”的经营视野,以产业大格局、大视野来团结同仁、共谋发展,避免恶性竞争,善用本地食材,提升中餐业的规格、水准、服务,打造更为高端、丰富的中餐产业链。
▲中餐在美国流行已逾百年,近年呈现新的发展趋势。图为美国纽约著名中餐厅南华茶室。(资料图片)(图片来自中新社)
美国知名烹饪电视节目主持人、中餐名厨甄文达这表示,中国菜丰富多元,中餐在北美社会也已深入人心,但往往缺乏团队去进行品牌包装和形象推广。海外中餐师傅需要更多地树立自信,展现好菜式的色、香、味、形,同时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加强对中餐的包装和品牌推广。
此外,此次参赛的温哥华沪菜餐厅经营者张征提到,海外中餐业若要真正融入当地,仍需改变当地顾客认为中餐只是火锅、酸辣汤、咕噜肉和春卷的固有观感。他的心得是,菜式在口味、造型上凸显中餐的底子,但食材、调味等应积极与当地资源结合,这样才有更大市场。
中餐出海走过了很长一段路,从百年前供应华人劳工的廉价食堂,到唐人街里的特色小吃,再到与西餐竞争的高档中餐馆和连锁品牌。各式中餐馆在海外百花齐放,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中餐馆,他们不仅仅输出的是中华美食,也是中国文化,中餐在海外的发展和崛起亦是国家软实力的象征。(完)
综合中新社、中新网、新民晚报、“广州日报”微信公众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