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变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历经千百年的发展,不仅在国内名声大噪,也收获了无数的外国“粉丝”。
吃个海底捞竟然被惊出了“表情包”?
近日,一位中国小伙在美国海底捞表演川剧变脸的传统绝活,不料却把外国客人瞬间惊出了“表情包”。只见他双手在脸前一挥,原本的脸谱瞬间便变幻成另一张全新的面孔,每一次变脸都伴随着不同的表情和动作,让现场的外国客人叹为观止。
说起川剧“变脸”,其历史可追溯至千百年前。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演进,这项传统技艺也在不断积累星光的同时,迈向国际舞台。
一种艺术,千种面孔
“变脸”是川剧中的看家绝活之一,也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相传,“变脸”的缘起是古人为了对付入侵猛兽,在自己的脸上用不同的方式勾画出狰狞的图案,再以“变脸”的方式吓跑它们,后被民间杂耍班子发展为“绝活”表演。
而真正让川剧变脸走上舞台的,是20世纪30年代上演的传统戏《归正楼》,戏中的主角在劫富济贫时遭到官兵追捕,便以“变脸”的技巧巧妙脱身。起初,“变脸”的表演形式相对简单,演员的脸罩为多层纸壳面具,临场以烟火或折扇掩护,层层揭去。随着川剧的不断发展,一代代“名角儿”将巧思和创意融入到表演之中,才得以让“变脸”的技艺日益精湛,最终成了川剧最“叫得响”的一张名片。
当然,川剧的精髓远不止“变脸”那么简单。作为中国四大剧种之一,川剧的声腔特色、帮腔技巧等都值得“大书特书”。川剧萌芽于先秦时期甚至更早,兴盛于明清两朝,当时移民入川,会馆林立,南北声腔剧种汇聚衍变,与四川各地方言土语、民歌小调相融合,便逐渐形成了如今的川剧,“变脸”则只是其中精彩的片段之一。
▲当地时间2023年10月20日,庆祝中国印尼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十周年暨第四届海外华人书法家协会国际书画展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开幕。图为表演中国川剧变脸的演员同台下观众互动。(图片来自中新社)
“东方魔法”走上西方舞台
新中国成立后,川剧迎来“黄金时代”,不仅在蜀地大为风靡,更一度走出国门——1953年,一批川剧演员随部队文工团到朝鲜演出;1959年,成渝两地演员联袂出访波兰、保加利亚等国。随着“川剧”频频出海,不少著名大戏牢牢锁住欧洲观众的目光,其中“变脸”的技巧展示也随之名声大噪,并被称之为“东方魔法”。如今,在各个大型赛事或表演中,都能看到川剧变脸的身影。
中国红大花脸、孙悟空猴脸、大熊猫脸……在第31届成都大运会上,来自成都市川剧研究院的国家二级演员康勇贡献了一出精彩的“东方魔法”。短短20秒内,12张形态不一的脸谱在观众眼前一一闪过,让人目不暇接。近距离欣赏“变脸”,让本届大运会女子10米气步枪银牌得主、美国选手塔克啧啧称奇,“我看了许久也没想明白变脸的奥秘”。她直呼“变脸是我见过的最酷的表演之一!”
此前,川腔也曾多次在西方的剧院中回荡。在阿根廷和美国等多个城市,经典川剧《别洞观景》《八阵图》《三巧挂画》片段和川剧变脸表演接连上演,川剧的“十八般武艺”让外国观众啧啧称奇。川腔版《成都》更是在阿根廷萨尔塔的萨拉维亚剧场受到热情追捧,演出开始前,等候入场的观众就排起了300多米的长队。
▲2023年7月20日,四川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官方特许商品零售店内,工作人员演示吉祥物“蓉宝”手办进行“川剧变脸”。(图片来自中新社)
“喜怒哀乐”中的文化传承
当下,国潮兴起,不少年轻人也加入到了传播传统文化的队伍当中。在TikTok上,与“变脸”相关的视频播放量已逾千万,不少年轻的外国网友纷纷装扮上川剧的戏服,不甚熟练的表演着“变脸”这一“东方魔法”。
近日,“00后”中国留学生蒋阔也在美国西雅图一所高中表演了川剧变脸,精彩的演出瞬间引爆全场。他的每一次“变脸”都让观众目不转睛,屏息期待。当他的脸在瞬间变换出七彩的颜色和喜怒哀乐的不同表情时,现场的美国学生纷纷发出惊叹,“感受到了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太棒了,为他点赞”。
活动现场视频在网络平台掀起热潮,“中国传统文化把美国学生震出表情包”的标签迅速走红,也让越来越多的外国网友认识了中国这个传承千年的传统文化。蒋阔的表演不仅仅是一次成功的艺术展示,更是中美文化交流的生动案例。作为00后的新时代青年,他将川剧变脸这一传统艺术带到了国际舞台,向更多人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沉淀千年的川剧文化,在不断积累星光的同时,也在迈着走向国际舞台的步伐。当一个又一个年轻人在大洋彼岸展示“变脸”技艺时,他们让世界看到的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璀璨,也是对文化的自信和传承。(完)
综合新华社、光明日报、北青网、成都商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