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束艾草花+一颗水果粽,年轻人的“端午套餐”

来源:东西问客户端综合报道 1717981212000

中国人对传统节日始终抱有深厚的感情。端午节丰富的节俗和意蕴在一代代传承中并未被遗忘,那些“仪式感”历久弥新,始终都在。

端午至,粽叶香,艾草挂,锣鼓响。

对老一辈的人来说,端午节意味着吃粽子、赛龙舟、插艾草,挂香包,以及和亲友一同拥有的美好记忆。在他们看来,如今“Z世代”的年轻人早已离这些传统的节日习俗越来越远。其实不然,年轻人不仅期待传统节日的到来,更是将原本严肃的节庆习俗玩出了新花样。

时光如白驹过隙,其实,中国人对传统节日始终抱有深厚的感情。端午节丰富的节俗和意蕴在一代代传承中并未被遗忘,那些“仪式感”历久弥新,始终都在。

“种草”装饰品:寓意大于花束本身

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悬挂艾草的习俗,以前人们更多是到市场买一把艾草,倒插在家门口,以此来祈求家人的健康和平安。而如今,爱时尚、有创意的年轻人将这个传统习俗赋予了新的形式。

随着端午节临近,“艾草花束”的搜索量在网络平台逐渐攀升。在网友的晒图中,原本平常的艾草被叠加了多种创意元素,搭配菖蒲叶、香樟果、玉簪叶、绣球、荷包、中国结、葫芦、铃铛等花材与装饰品,再附上“百毒不侵、诸邪退散”“端午安康”的卡片,俨然一个艺术品,别致可爱又有新意。

“艾草驱蚊辟邪祈福,菖蒲寓意驱魔去疾病、庇护家人,香樟果是永远守护,玉簪叶代表纯洁、健康,还有小葫芦谐音‘福禄’,铃铛表示带来好消息……”不少年轻人表示,“艾草花束”不仅颜值高,而且寓意好,最能提升节日氛围。除此外,艾草精美香囊、艾草小灯笼、艾草挂件等多款端午商品也受到年轻人的追捧。端午节期间,挂着一束艾草出门,可谓是“仪式感”拉满。

为什么新式“艾草花束”这么火?《2024超新生代消费图鉴》报告中分析称,“年轻消费者越来越重视传统节日,也愿意为传统节日消费,并期待有创意、有趣味的装饰来提升节日氛围。”对于时下年轻人来说,爱上“艾草花束”的同时,也在重新爱上端午的传统习俗,用自己的审美和方式赋予这个传统节日新的仪式感。

▲6月6日,端午节将至,纸葫芦、香包、五彩手绳等节日相关饰品在黑龙江哈尔滨热销。图为市民挑选饰品。(图片来自中新社)

“新式粽子”配咖啡:美食寄托传统情感

端午将至,粽叶飘香。说起端午节,就不得不提南北方人由来已久的粽子“咸甜之争”。肉粽的肉汁和油香混合在一起,满口留香;豆沙粽软软的糯米配合细软绵密的红豆沙,也能让爱吃甜口的人大获满足。不过如今,越来越多的创意粽子正在统一人们的口味。

近年来,随着时代发展以及人年轻人对口味追求的多样化,粽子已经被开发出了越来越多新品类。除了传统的肉粽、豆沙粽、碱水粽等,冰淇淋粽、巧克力粽、各种水果粽等新口味的粽子也出现在了大家的视野中。形式上也从传统的“角粽”“长粽”变成了“一口粽”“冰粽”等新款式。

在社交媒体上,很多年轻人不仅是食客,还亲自制作了许多创意粽子。无论是晶莹剔透的夏日水晶粽,还是层次感十足水果爆浆冰粽,都让人胃口大开。有作者更是分享了自己的“制造秘籍”——用传统包粽子的方法,将奶酪、芋泥、水果依次放入后包起来,放到冰箱冷藏一个晚上,不需要煮即完成了一款年轻人钟爱的“新式粽子”。

“粽”有万千香,悠悠思念长。无论是传统的咸甜粽子,还是新式的风味粽子,变的是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追求,不变的是片片粽叶中包裹的思念之情。对于忙碌的“打工人”来说,吃上一口家乡的粽子或许动辄千里之外,但走进咖啡厅,点一杯咖啡,配一颗冰粽,又怎么不是浓浓的端午“仪式感”呢?

▲6月6日,北京,来自柬埔寨、老挝等国的留学生尝试制作王致和腐乳肉粽。(图片来自中新社)

出游“在路上”:文化始终是节日主题

有人纵情吃喝,有人收拾行囊。在很多年轻人看来,经历了上半年繁忙的生活,遇上难得的节日自然是“不比谁过得更精致,只看谁玩得更快乐”。除了“端午”的本义,很多不喜欢被节日习俗束手束脚的年轻人,干脆选择把这三天当成纯粹的小假期来过。

不论是Citywalk(城市漫步)还是Cityride(城市骑行),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成为年轻人端午节必备的“仪式感”。连日来,去哪儿平台上“龙舟”关键词搜索量持续上升。其中,广东因为深厚丰富的龙舟文化,成为年轻人端午出游的热门目的地。许多年轻人都表示想去现场欣赏赛龙舟的风采,感受赛事的热烈氛围与“水上非遗”的文化底蕴。

途牛旅游APP表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客群热衷于在传统节日期间投身到目的地的文化脉络中,体验不同地域的风俗习惯,并通过参与富有地方特色的节庆活动、品尝地道美食等方式,深入探寻地域历史文化,丰富旅行体验。

在旅行的路上,品尝不同地方的端午美食、体验各民族极具差异的习俗文化,再在离开时带走一两件文创纪念品,这些都是时下年轻人青睐的节日“仪式感”。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晓勇表示,承载着浓厚民俗意义和情感价值的中国传统节日,已经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扎根于民间土壤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中国人仪式感的重要时间节点和情感汇聚点。

在中国人心中,传统习俗文化是情怀、是乡愁,更是“人间烟火”的代名词。有了“仪式感”的节日不再是普通的假日,是文化的连接,亦是情感的寄托。有了“仪式感”,节日才更有魅力。(完)

综合中新网、中工网、湖南日报、潇湘晨报、新民晚报等

责任编辑:谷雨

中新社 东西问客户端

平等对话 文明互鉴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