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宋末年开始,就有梅州客家人出洋讨生活了。梅州成为客家人衍播四海的主要出发地,是全球最有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被誉为“世界客都”。
▲房子是中西合璧的客家民居。(图片来自南方日报)
▲朱梅麟的祖居屹立于田野之上。
▲毛里求斯政府发行印有朱梅麟头像的25卢比钞票,以纪念其作出的贡献。
▲朱梅麟的父亲朱维勋在家乡梅县区城东镇石下村建的房子。
在梅县区城东镇石下村,有一座屹立于田间的灰色老房子,两层的中西合璧风格的建筑在这里显得尤为独特,很多人不知道,它就是毛里求斯华人朱梅麟爵士的祖居。
朱梅麟,1911年出生于毛里求斯,尽管出生并成长在异乡,他却一直致力于推广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并为毛里求斯这个国家作出过杰出贡献,是客家人的杰出代表。正如他的儿子朱长淼所说,“冒险”和“给予”是每个客家人血液中的两个组成部分,在他的父亲身上,这两个特质尤其明显。
1991年,朱梅麟去世。8年后,毛里求斯政府发行印有朱梅麟头像的25卢比钞票,以纪念其推动民主、发展经济的贡献,该国首都路易港一条街以其名字命名。
父辈背井离乡到异国创业
有历史记载,从南宋末年开始,就有梅州客家人出洋讨生活了。明清以来,为了生计,很多梅州客家人从水路、陆路,漂洋过海,到异国他乡谋生。梅州成为客家人衍播四海的主要出发地,是全球最有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被誉为“世界客都”。
1887年,朱梅麟的父亲朱维勋从梅县抵达毛里求斯,当时他才14岁。根据《朱梅麟爵士》这本书记载,入境时毛里求斯给朱维勋的入境证号码是878/94。
年轻的朱维勋和其他华人移民一样,从最简单的小本生意做起。他凭着客家人坚韧不拔的精神,在1818年成了毛里求斯华人商会的一员。
在毛里求斯蒙山简陋的小店,朱维勋坚持零售与记账赊卖,开了当地无息赊销的先河,使得不少经济拮据的家庭能维持正常生活,稳定了当地社会基层。
20世纪初,年轻的朱维勋回到家乡,与同村姑娘李彩云结婚。婚后,他们夫妇一共生了7个孩子,朱梅麟于1911年2月22日出生在他们位于路易港德贺史街上的家里。
据朱梅麟长女朱志筠回忆,爷爷朱维勋的形象是很威严的,让人望而生畏。“他要求家里所有人在家时必须讲客家话,这是他教育子女牢记祖宗文化的方法。”因此,她一直记着这句客家谚语:“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
跟很多在海外的客家人一样,还在经营小店生意的时候,朱维勋就开始不断往中国寄钱,资助在家乡的长媳等亲人。为了叶落归根,朱维勋让妻子李彩云和小女儿朱垂英在家乡建设了一栋小洋楼,这就是现在梅县区城东镇石下村的“欣庐”。根据《朱梅麟爵士》这本书记载,朱梅麟也在1930年回过梅县。
“这栋房子是朱维勋建的,我是听家里的老人说的,当时我还小。”在“欣庐”旁边,70多岁的老人朱维权讲起这栋房子的故事。在他的印象里,朱梅麟是位了不起的人物。“算起来,我跟他父亲是同一辈的。我们知道他在海外的名气很大,他早年还会寄钱回乡。”
勤劳聪慧的朱维勋慢慢把生意做大,店铺开了一家又一家,在毛里求斯首都路易港也开了两家店铺,让他们家族的生活越过越好。朱维勋不仅是个生意人,在子女的记忆里,他还是个草药行家,对中草药怀有极大的兴趣,朱梅麟的儿子朱长淼回忆,爷爷的房间里有一个抽屉,里面放着医药词典,都是手抄的线装书,有人找他看病时他会翻阅这些书籍开药方,“他从不求回报,都是免费的”。
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像朱维勋这样,虽然离家千万里,却不忘乡音、不丢乡情的客家人,客家文化才得以在海外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至今,客家人的精神依然在海外客家后裔中传承发展,熠熠发光。
朱维勋去世以后,从小耳濡目染生意经的朱梅麟跟父亲一样走上了生意场。1931年,他在毛里求斯首都路易港开了一家食品杂货店,被称为“ABC商店”。1952年,该店发展成“洲应有限责任公司”,主要经营从欧洲、澳洲等地进口各类食品及酒类等,朱梅麟凭着刻苦耐劳的精神,事业蒸蒸日上。1968年,朱梅麟在路易港女皇街创办零售批发店,正式命名为“ABC公司”,在竞争的零售市场中脱颖而出。
满腔热血筹款帮助祖国抗日
屹立在田野之中的“欣庐”曾经寄托着朱梅麟父亲朱维勋落叶归根的梦想,他用自己一生的积蓄在家乡盖了这座房子,本想携妻子回乡养老,却因日本人的侵略化为了泡影。
1937年7月7日,日军诡称一名士兵失踪,悍然向卢沟桥和宛平城,发起猛烈进攻,激烈的枪炮声,打破了宛平城的宁静,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
“听说那个时候开始从毛里求斯寄钱回中国变得非常困难了。”朱维权说,乡亲们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困苦了。
听到国内遭遇,在毛里求斯的华人纷纷作出反应,华人社团成立了抗日援助团体,号召所有华人行动起来支持抗日。朱梅麟领导毛里求斯华人成立“中国国土保卫队”,并担任“中国抗日后援会”会长,他积极募集资金,号召南非华侨华人同仇敌忾,支援中国抗战。
在朱梅麟的影响下,在毛里求斯的不少年轻人回到祖国,抗击日本侵略者。其中,祖籍梅县的毛里求斯华侨梁巨生便在此影响下回到梅州入伍,参加抗战,获得当时国民党潮汕司令黄任寰呈上级嘉奖。
1942年,朱梅麟荣任华商总会主席,连任十年,努力维护当地华商的权益,也利用他的身份,在国内的抗日战争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依靠商会的支持和保护,朱梅麟一上任就成立了青年华人组织,通过这一组织,他积极发动海外华人青年组织募捐钱款,让祖国有更多的资金进行抗日。
“虽然朱梅麟没能回到祖国参加抗日,但是他充分发挥满腔热血的爱国情怀,不仅自己出钱出力,还组织发动侨社团、侨胞以话剧、演戏等方式筹措抗日款项,向祖国捐款。”梅州市委台港澳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邓锐说,而且朱梅麟的妹妹朱紫英还与他的长女朱志筠登台演唱筹款捐献祖国,支持抗日战争。
二战期间,毛里求斯也成了日军侵略的对象,由于日军检查和扣留了运货的商船,大米和面粉几乎断供,大部分老百姓只能吃玉米度日。为了帮助大家,毛里求斯迅速建立了配给制度,对食用油、大米、面粉等进行定量供应,朱梅麟所在的华商总会负责发放供应证。“1943年至1947年间,朱梅麟是全岛供给委员会的成员,在整个工作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邓锐说。
1942年,朱梅麟成为当地唯一的中文出版物《中华日报》的报社主任,他下决心要通过新闻报道传递讯息帮助华人社团,同时也促进了中国语言和文化在当地的发展。
“当时,留尼汪岛上的华人也阅读此报,这张报纸是两地华人获取当地和世界讯息的重要途径。”邓锐说。
在毛里求斯两次危难之时出手
在毛里求斯的华人圈里提起朱梅麟,很多人都知道这个响当当的人物。在毛里求斯25卢比钞票上,印着朱梅麟的头像,目光炯炯有神,头发梳得整整齐齐。
每个国家的货币上印的都是对于该国有象征意义的人或景色,为何朱梅麟,一名二代华侨的形象会出现在毛里求斯的货币上?源于朱梅麟在毛里求斯两次危难之时的出手。
二战时,亚洲商船全部靠港停业,毛里求斯陷入危机。由于朱梅麟一直诚信守信经营,加上朱家财大势大,手里有囤货,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当时的毛里求斯政府官员找到朱梅麟请求帮忙,表示他们只要能够解决当前的困境,费用再大也无所谓。
听完政府官员的来意,朱梅麟什么条件都没开,爽快答应了,并向世人宣誓:绝不发“国难财”。朱梅麟不仅慷慨拿出所有存货,还号召所有同行配合政府,把自己的存货拿出来供应全国。“诚信忠厚的朱梅麟,严格控制出货量和价格,做到有钱的不能多买,没钱的可以先赊账填饱肚子,有效地保持价格稳定。”邓锐说,朱梅麟还倡议成立国土保卫队,抗击侵略者,帮助毛里求斯度过了最为艰难的时刻。
朱梅麟因此成为毛里求斯民众敬重的人。因为他的优秀表现,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亲自接见了他,还授予他爵士爵位。
民众感激朱梅麟,把他选入了毛里求斯立法会,这是当地华人第一次进入立法会。1968年,毛里求斯正式独立,由于他对该国的贡献巨大,朱梅麟被任命为财政部部长,这也是当地华人获得的最高职位。
20世纪70年代初,石油危机爆发,单一糖业经济结构的毛里求斯遭遇了经济衰退。朱梅麟站了出来,向当时的总统建议:我们不能只在甘蔗树上吊死,要寻找活路,并提出发展纺织、化工等产业。
得到时任总统首肯后,朱梅麟依托华人企业家的身份,前往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招商引资,经过他的不懈努力,最后大量的资本、技术人员被引入毛里求斯,在毛里求斯建起了纺织、化工等工厂,建起了许多酒店,发展起旅游业。
“可以说,朱梅麟改变了毛里求斯的经济结构,使毛里求斯由一个极度依赖资源的国家成为具有发达旅游、工业、纺织业的国家,奠定了毛里求斯多元经济结构。”毛里求斯前艺术和文化部部长曾繁兴表示,他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不仅热爱祖国,对毛里求斯也作出了积极贡献。
因为朱梅麟对毛里求斯有杰出贡献,他受到毛里求斯人民的爱戴。从此,毛里求斯历届政府都会把一个部长的位置,留给当地华人。毛里求斯还是除了中国以外,唯一把春节定为法定节日的国家。
1991年,朱梅麟去世。1999年,毛里求斯政府决定,将他的头像印在25面值的纸币上,以此纪念他对这个国家的贡献。2011年,朱梅麟100周年诞辰,当地政府还专门发行了邮票纪念他。
“朱梅麟和他的家人就是这样,在他们取得声名和成功后,仍然能保持着客家人的精神品质,永远记得自己来自哪里的同时,能毫不保留地为当地人民作出贡献。”曾繁兴说。
相关
家人眼中的朱梅麟
我们的父亲深深地热爱毛里求斯,为这个年轻的国家作过一些微薄的贡献。他帮助过很多人,同样的,也有很多人帮助过他,为他出过各种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朱梅麟儿子朱长淼
我的父亲不仅是个伟大的政治家,也是一个了不起的男人。他是一个充满关爱之心的父亲。虽然他平时忙于经商和华人社团的各种工作,但仍尽量抽时间和孩子们在一起,比如晚饭后开车带我们出去。父亲给我留下许多美好的充满幽默感的回忆。
——朱梅麟女儿朱环娇
外公教我的学习技巧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但是人如果勤劳,有毅力,那么事情的结果就会不一样。外公是个勤奋的人,他坚信人只有勤奋才能把事情做得完美。当他白手起家开始经营食品零售和食品批发生意时,靠的就是辛勤工作和无比的毅力。
——朱梅麟外孙朱海发
链接
ABC集团
1931年,朱梅麟在毛里求斯繁华的路易港女皇街开了一间ABC食品杂货店(ABC:按照法语的词义,寓意“去中央百货”“去买好东西”)。
朱梅麟与父亲小心谨慎做生意的风格不同,他商业眼光非常独到,他专门卖稀缺商品,经营从法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新加坡进口的高档海外商品。同时,他沿袭父亲允许毛里求斯人在店里赊账的做法,也就是毛里求斯的顾客可以在周末或月末付一部分欠款,相当于现在分期付款。这也是考虑毛里求斯人中工人很多,他们平时是没有钱的,周末与月底才发工资。采取分期付款赊账的方式,能让工人慢慢还款,从而扩大销售量。
在当时,ABC商店的商业模式是非常超前的,再加上朱梅麟坚持货真价实的原则,把最好的商品销售给顾客,一时间生意兴隆,财源广进。没过几年,他就开起了连锁店。
朱氏家族通过不断扩大业务范围,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实现了商业上的卓越。如今的ABC集团是毛里求斯最大的综合性企业之一,也是印度洋地区前100强企业,前身是1931年由朱梅麟爵士创办的ABC商店。目前,ABC集团拥有5个业务分支:汽车、银行、金融服务、食品以及海运和物流。
ABC集团还以朱梅麟的名义成立了基金会,将他在社会、教育和文化方面投入的努力永久化。今天ABC集团的官网首页还放着算盘,象征他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景仰。
此外,朱氏家族的贡献也体现在他们对毛里求斯社会的积极影响。不仅仅是商业上的成功,他们还通过慈善和公益活动回馈社会。这种社会责任感和回报社会的精神,使他们在毛里求斯社会中获得了尊重和认可。(完)
参考资料
Lilian Berthelot,《朱梅麟爵士》,2013.10,ISBN:978-99949-0-068-8
作者/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