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名场面”,才是让我们难以“戒断”的奥林匹克

来源:东西问客户端综合报道 1723455958346

当登上领奖台的雀跃与未能如愿的遗憾都消散后,留在人们记忆深处的,无非一个又一个温情瞬间,无关国籍、无关种族、无关信仰,只有善良、团结与爱。

从赛场上奋勇拼搏的表现,到赛场下鲜活温暖的互动,巴黎奥运会虽已落下帷幕,但塞纳河畔那些超越竞技、打动人心的温情瞬间却令人难以忘怀。

这些熠熠生辉的瞬间,无不在歌颂着——每一次奥运会,都是人类群星闪耀时。

体育运动无国界

回望这届奥运会,令人动容的时刻比比皆是,但若要给各大温情名场面评个级,这张照片一定有一席之地。

▲当地时间7月30日,巴黎奥运会乒乓球混合双打决赛后,获奖选手在颁奖仪式上自拍留念。(图片来自中新社)

乒乓球混双决赛后,中国、朝鲜和韩国分获冠军、亚军和季军。颁奖典礼上,中国选手孙颖莎热情提议大家一起自拍,韩国选手林钟勋举起手机,将六张笑脸定格在取景框中。而后这张照片被各国媒体称为“世纪合影”,韩国网友们也纷纷在社交平台上评论表示“这才是奥运会”。

无独有偶。在男子体操蹦床比赛中,中国运动员王梓赛、严浪宇分获银牌和铜牌,白俄罗斯运动员利特维诺维奇斩获金牌。然而,因巴黎奥运会禁止白俄罗斯运动员参赛,利特维诺维奇只能以中立运动员身份,代表个人参加。站在领奖台上的他,没有欢呼,不能升自己国家的国旗,也不能唱自己国家的国歌。但在最后合照环节,两位中国运动员和他紧紧地拥抱在一起,那一刻,画面定格,全场掌声雷动,三张微笑的面孔是当晚贝尔西体育馆最美的风景。

热爱可抵岁月长

当61岁的卢森堡老将倪夏莲遇上中国小将孙颖莎,这场相差38岁的乒乓球比赛,让南巴黎竞技场热闹非凡。

▲当地时间7月31日,在巴黎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单打32强赛中,卢森堡队选手倪夏莲0比4负于中国队选手孙颖莎。图为倪夏莲(左)享受比赛乐趣。(图片来自中新社)

作为本届奥运会乒乓球项目最年长的参赛选手,倪夏莲已是奥运的“六朝元老”。在比赛前,倪夏莲还带着她的绝活——左手直拍的长胶打法,为“莎头”组合与朝鲜队的混双决赛提供了宝贵的模拟对战经验。赛后,倪夏莲尽管落败,但始终面带笑容。她对乒乓球十年如一日的热爱与坚持,令所有人动容。这场比赛,有胜者,但没有输家。

时间就像一个巨大的舞台,足以让英雄垂暮。43岁的德国乒乓球运动员蒂姆·波尔第七次征战奥运赛场,却遗憾未能带领德国队晋级乒乓球男子团体四强,他在全场欢呼声中落泪,久久不愿离场。七届奥运会,四枚奥运奖牌,最高排名世界第一,波尔的表现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勇于挑战,敢于追梦。中国乒乓球运动员马龙表示,“乒乓球因为有波尔,才让更多的德国朋友或者欧洲朋友喜欢上这项运动。”

竞技与友谊同在

奥运赛场从不缺乏拼搏的故事,全力以赴的竞技也不缺惺惺相惜的友谊。

▲当地时间8月5日,冠军韩国选手安洗莹(中)、亚军中国选手何冰娇(左)、季军印度尼西亚选手玛丽斯卡在颁奖仪式上。(图片来自中新社)

在羽毛球女子单打半决赛中,西班牙运动员马林突发膝伤,最终选择退赛。在颁奖仪式上,获得银牌的中国选手何冰娇,一手拿着奖牌,一手握着西班牙奥委会的徽章,以此向因伤退出的马林致敬,希望她能看到这一幕,并祝福她早日康复。随后,国际奥委会在社交账号上对这一超越竞技体育的举动表示,这就是奥林匹克价值观的意义。

在巴黎奥运会跳水女子双人10米台比赛结束后,中国选手陈芋汐一把抱起搭档全红婵,两人相拥离开赛场的画面在互联网广为流传。几天后的女子10米台决赛中,获得金牌的全红婵则是一路小跑,只为第一时间拥抱获得银牌的陈芋汐。两次拥抱,诠释了这对跳水组合的“姐妹情深”,她们用行动告诉观众——竞技体育也有友谊,她们是对手,更是队友。

不负如来不负卿

竞技成绩从来都不是体育赛场的全部,它也有“不负如来不负卿”的温情与甜蜜。

▲当地时间8月2日,巴黎奥运会羽毛球混合双打决赛颁奖仪式结束后,中国羽毛球队队员刘雨辰向黄雅琼求婚。(图片来自中新社)

在羽毛球混双决赛后,中国选手郑思维/黄雅琼横扫对手赢下金牌,颁奖仪式后,在场上数千名观众的现场见证下,国羽男双选手刘雨辰为黄雅琼送上准备好的鲜花,随后单膝跪地,掏出戒指向黄雅琼求婚,向全世界昭告他们的幸福。被镜头记录下的这一幕,也成为巴黎奥运会的一段佳话。

即便来不及买戒指与鲜花,但表达爱意的冲动仍旧势不可挡。在3000米障碍赛项目上,33岁法国女选手艾丽斯·菲诺特拿到了第4名,8分58秒67的成绩成功打破了欧洲纪录。赛后,艾丽斯直接跑向场边看台,手捧一枚写着“爱在巴黎”的徽章,单膝跪地向男友求婚,这一幕也被摄像机捕捉到,让现场观众彻底沸腾,大家纷纷为他们送上掌声与祝福。

坚毅是永恒命题

在奥运赛场上,坚毅与拼搏无疑是最大的命题。在女子体操自由操的单项决赛中,来自巴西的选手安德拉德击败了美国名将拜尔斯和奇利斯,获得冠军。安德拉德出生在贫民窟,5岁起练习体操,曾三次遭遇十字韧带撕裂,但她挺了过来,最终收获了这枚自由体操金牌。之后的颁奖环节,两位美国选手一起以“跪拜”的姿态为她“加冕”,这一幕也成为巴黎奥运会的“黄金时刻”。

曾被视为日本泳坛天才少女的池江璃花子,在本届奥运会100米蝶泳半决赛中,排名第12,无缘决赛。池江璃花子曾在2019年确诊急性白血病,抗癌成功后,她重回泳池,并在去年亚运会中与中国选手张雨霏约定,要在巴黎奥运会上再次携手进决,赛共同争夺奖牌。此次虽然比赛失利,但她一路走来的坚毅仍让人人钦佩,张雨霏也在赛后为池江璃花子送去礼物,见证着二人友谊的延续。

在网球女子单打比赛的晋级过程中,中国选手郑钦文表现出的镇定和坚毅远超平时,让不少球迷惊呼“像是变了个人”。她连续经历了两次3小时大战才来到决赛,在艰难闯关之后,在步入决赛场的时候,人们从她身上也看不到疲倦,只看到了勇气。在决赛中,无论是状态一直燃烧的郑钦文,还是不断地寻找突破口的克罗地亚名将维基奇,都表现出了自己最好的一面,她们的果敢和坚毅都值得尊敬与点赞。

▲当地时间8月3日,在巴黎奥运会网球女子单打比赛中,中国选手郑钦文2-0胜克罗地亚选手维基奇,获得金牌。图为郑钦文在比赛中。(图片来自中新社)

奥运会就像一座桥梁,让友谊的种子跨越国界,在各国运动员和观众之间生根发芽。当登上领奖台的雀跃与未能如愿的遗憾都消散后,留在人们记忆深处的,无非一个又一个温情瞬间,无关国籍、无关种族、无关信仰,只有善良、团结与爱。

每一届奥运都有“剧终”的时候,但这些“名场面”背后所传递的友好与善意不会中断。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健儿们,在赛场上挑战自我、升华友谊,他们为“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提供了新的注脚。(完)

综合中新社、央视网、央视新闻客户端、湖南日报等

责任编辑:谷雨

中新社 东西问客户端

平等对话 文明互鉴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