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马来西亚华裔女孩格蕾丝长相清秀,看上去完全是一个中国邻家女孩的模样。
“今年7月,我与公司续签了劳动合同。在中企的工作是我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它让我更深刻了解中国。”“90后”马来西亚华裔女孩格蕾丝长相清秀,看上去完全是一个中国邻家女孩的模样。
身为华裔,格蕾丝跟中国有着天然的血脉联系,她的祖父母辈是从中国福州移居到马来西亚的,作为年青一代,她本人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我们家中有四个兄弟姐妹,父母尤其重视对我们的华文教育。”格蕾丝告诉记者,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不仅在她的家庭背景中留下了印记,也在她的个人成长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安排我在当地华文学校就读,并在日常生活中言传身教对我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以保证中国文化在家族中传承下去。”
格蕾丝小时候很喜欢听父母讲述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的由来,喜欢听“嫦娥奔月”一类的中国神话故事。她既向往万里长城的雄伟,也喜爱品尝老北京炸酱面的美味。在马来西亚的唐人餐馆吃面,格蕾丝常常缠着餐馆老板给她讲述中国古典故事。遇到特别感兴趣又想深入了解的话题,她也会通过社交软件搜索相关的专题片。
大学毕业后,格蕾丝毫不犹豫通过应聘进入了中企。“我们这些华裔,似乎是血脉中一直有‘中国情结’,就是向往能够在中企工作。特别是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中企在东南亚投资,‘中国制造’‘中国速度’等热词反映了中国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和我的华裔同学都以入职中企为傲。”
▲马来西亚华裔女孩格蕾丝(图片来自北京日报)
有着中国血脉以及中国文化传承,格蕾丝以为她能在中企的工作中驾轻就熟,很快就可以独当一面。但实际并不像她想的那么简单,刚一到岗,她就被“狠狠上了一课”。
原来,在马来西亚,当地工程建设中的劳务人员多来自印尼、孟加拉国、泰国、越南等国,格蕾丝所在的项目也是由这些国家的劳务人员组成。由于汉语基础不扎实,格蕾丝在工作传达转述中只能连说带比画,词不达意,影响了沟通效率。“作为一个华裔年轻人,日常交流中连汉语都说不利索,这让我很有挫败感。”
毕竟是有一些汉语的底子,格蕾丝在提高汉语水平上有一套独特的学习技巧。比如她几乎每天都会拉上中国同事进行“角色扮演”,这些同事扮演游客、记者等角色,与她进行对话交流。经过不到3个月的学习,格蕾丝便能以一口流利的汉语与中方管理人员进行无障碍沟通。
在中国企业工作,跟中国同事打成一片,格蕾丝逐渐体会到中企特有的文化和中国同事的精神面貌:中企注重创新、效率和团队合作,为职场“小白”提供了很多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中国同事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们对职业的高度责任感和对工作的全力以赴,是我以往任何时候都没有接触过的,跟他们在一起工作,能够激励着我更加投入,并不断追求卓越。”格蕾丝说,这也让她更加深刻理解了“中国制造”“中国速度”等热词背后的动力。
“我还没有去过中国,我要将首次中国游作为送给自己30岁的生日礼物。”格蕾丝告诉记者,她只有亲自去中国走一走看一看,才能更深刻地了解发展中的中国,才能更好地学习并传承中国的文化。“这就好比我喜欢中国美食,但是中国同事下厨烹饪的美食,比我在当地唐人餐馆品尝到的味道正宗。相信当我在中国旅游时,我会体验到更多惊喜。”(完)
记者/丰家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