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半个地球的功夫缘

来源:中国文化报 1732674250000

“在集体训练中,我不仅关注自己的动作,也留意他人的动作。当我们一同做出整齐的动作时,就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心灵共鸣。”

想象一下,如果从中国挖一条笔直的隧道,穿过地心,会到达地球对面的哪个国家呢?对于这个问题,阿根廷小伙髦骊会笑着告诉你:“那就是我的祖国啦!”髦骊,这位来自地球另一端的青年,在3年前选择千里迢迢来到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读研深造。他说,这一切都源自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髦骊参加在华留学生武术训练营。(中国农业大学供《中国文化报》)

髦骊出生在阿根廷圣萨尔瓦多—德胡胡伊市,家族世代经营农场。在他6岁那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在课外班学习了一年的中国武术,也让这颗来自遥远东方的文化种子悄然在他心中生根发芽。“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中文学的不仅仅是语言,更是中国的文化。”髦骊说,本科阶段,他选修了中文课,那颗幼时种下的种子也开始在心中茁壮成长。毕业后,他通过孔子学院的网课继续坚持学习中文,被中国的独特魅力与无限潜力深深吸引,毅然决定来中国留学。

2022年,髦骊踏上了中国的土地,开始了他在北京的求学之旅。在这一年里,他不仅中文水平突飞猛进,更通过亲身体验与日常交流,对中国文化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对中华民族历史和智慧有了更深的认识。“我对中国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充满好奇,想要深入了解这个国家的人民和他们的生活方式。”髦骊说。

武术成为他探索中国文化的一扇窗。2023年,髦骊顺利进入中国农业大学园艺专业攻读硕士学位,并参加了在华留学生武术训练营。在那里,他结识了一群同样热爱中国功夫的国际友人,他们共同学习、切磋功夫。虽然大家的武术基础和背景各不相同,但对武术的热爱和执着却是相同的。每一次挥汗如雨的训练,都让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理解更深一步。“在学习武术的过程中,我们不断练习,达到了一种身心合一的境界。通过学习武术,我更加理解和钦佩中国人民坚韧不拔的精神与毅力了。”

在武术训练营中,髦骊不仅学习了动作和技巧,更体会到武术中所蕴含的精神和哲学。他认为,中国武术不仅是一种强身健体的方式,更是一场心灵的修行,这让他联想到了老子哲学思想中的“道”。“我说不清楚‘道’到底是什么,它太难了!但我能感受到,它蕴含在万事万物之中。”通过武术的训练,他学会了如何控制自己的身体和情绪、如何与自然和谐共生,他恍然大悟,这或许就是老子所说的“天人合一”的“自然之道”。“在集体训练中,我不仅关注自己的动作,也留意他人的动作。当我们一同做出整齐的动作时,就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心灵共鸣。”而在日常生活中,他看到许多中国老人早起在公园中打太极拳、将武术融入生活,这种顺应自然的“养生之道”也让他羡慕和向往。他坚信,武术是一种能够跨越时空、连接人心的神奇力量。

在髦骊看来,他在学校进修的园艺专业与钟爱的中国武术,虽然在外在表现形式上一静一动,但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园艺,是双手培育生命的艺术,要求人们在理性的基础上,融入对自然的深刻感知;而中国武术,则是一种身心并修的艺术,并不局限于肢体的动作与技巧,更强调内心的修炼与情感的表达,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境界。“无论是园艺还是武术,我们都不能只依赖于理性的逻辑推理,更要全身心地去感悟、去体验。”髦骊说,对于园艺、武术,都需要用心去感受每一个细节,用情感去滋养每一个瞬间。

来到中国求学,髦骊已经把中国农业大学当成了第二个家。他说,这里秉持开放包容的培养理念,结合学校学科特色,积极鼓励像他这样的来华留学生通过深入探索和沉浸式体验,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成为中华文化的友好传播者。在这里,髦骊不仅汲取了园艺知识的养分,更通过武术这一独特桥梁,加深了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热爱。谈及未来,他满怀憧憬:“我希望毕业后能在中国找到一份工作并定居下来,继续书写中阿文化交流的故事。”(完)

记者/吴迪

责任编辑:江江

中新社 东西问客户端

平等对话 文明互鉴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