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奈儿同款西湖全景大屏风,西湖博物馆里就有

来源:潮新闻客户端 1733378400000

这两天,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莫过于12月3日晚在西湖边上演的香奈儿2024/25高级手工坊系列发布大秀。

这两天,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莫过于12月3日晚在西湖边上演的香奈儿2024/25高级手工坊系列发布大秀。

预告片详解了为什么香奈儿把这次大秀放在杭州,契机之一就是一面“香奈儿女士收藏在寓所里关于西湖的乌木漆面屏风”。

  ▲香奈儿短片中出现的屏风。(图片来自潮新闻客户端)

眼尖的网友给潮新闻爆料称,这样的西湖漆面屏风,在西湖博物馆就有同款。

潮新闻记者向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馆长潘沧桑求证,她说:“我们馆藏确实有一款比较相似的,清代的刻灰西湖全景图十二扇漆器屏风。”

▲清刻灰西湖全景图十二扇漆器屏风西湖博物馆藏

仔细对比香奈儿的乌木漆面屏风和西湖博物馆的馆藏屏风,题材都是“西湖全景图”,款式和造型也极其相似,只是细节和工艺上有所不同,比如三潭印月旁边的船只数量和位置等,西湖博物馆这面并非乌木材质,制作工艺属于漆器的“刻灰”技艺。

▲香奈儿短片中出现的屏风

▲西湖博物馆的这面屏风

潘馆长介绍,馆藏的这面西湖全景图十二扇漆器屏风,共十二扇,衔接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屏风间可以用插销联接,通体髹黑漆为地,屏风最外层是一圈由八宝纹组成的边框,衬托着主体的西湖山水人物风光图案。现场去看这面屏风,有很多大家所熟悉的西湖景点。比如“断桥残雪”“平湖秋月”,还有锦带桥等等。

屏风上还有文字记录了用途——

清南澳镇标中军左营左都督王朝俊,携南澳镇28名武官,为当时督制全闽水军的周老先生所制作的庆寿之用,陈天达作贺寿词。

在中国,屏风早在西周时期已开始使用,那时候被称为“邸”或“府扆”。清代以前,它是帝王将相家里的专用陈设,多放在正殿(室)主座之后,既彰显出室内布置的富丽精雅,又衬托出主人地位的威仪与尊贵。

16至17世纪,中西方贸易频繁,屏风成为重要的出口贸易品之一,传至欧洲的中式屏风,成了很多皇室贵族的心头好,之后也逐渐流入富贵人家。就像20世纪时,香奈儿品牌创始人嘉柏丽尔香奈儿,一生收藏了32面中国乌木漆面屏风,8面放在巴黎康朋街31号的寓所,此次展现的西湖风貌乌木漆面屏风,就是其中之一。

“这件藏品准确来说是刻灰屏风,在国内存量甚少,主要集中在欧洲尤其是法国。我们这件也是从西班牙回流的,历经300余年,品相完好,非常难得。”潘馆长介绍说。

屏风上的刻灰技艺,又名“款彩”或“雕填”,是漆器工艺技法的一种,明代已有。因为出口西方时途经印度尼西亚万丹,故而也被称为“万丹漆”。

刻灰技艺的具体做法是,先以木雕成型,用漆灰在表面涂到一定厚度,再满铺一层漆,之后绘图,并雕出阴纹图像,继而用类似赋彩的方法,在凹入的纹理中填饰彩漆,使建筑、山水、花木、人物逐一清晰的呈现出来,其物象清晰明快,赋色艳丽华贵,放在大平面的载体上展现最佳。所以,多扇相连、折曲有度的屏风,为这种精彩繁复的工艺提供挥洒自如的展示平台,在明清时期一度盛行。

“从我们馆藏的这面屏风可以看出,它集艺术性与历史感于一身。这种奢华的风格与当时西方一些贵族的审美爱好不谋而合,特别是以西湖全景等江南风貌为主的图案很是流行。很多法国工匠甚至将屏风上的漆层剥下,贴嵌在新制的家俱上,某种程度上,这些东西方交流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西方的工艺品制作和审美。”

目前,这件西湖全景图漆器屏风在西湖博物馆的负一层展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展厅,一睹其风采。(完)

作者/余雯雯

责任编辑:卜乐

中新社 东西问客户端

平等对话 文明互鉴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