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产电影“走出去”步伐逐渐加快,中国故事越来越能够引起世界共鸣。中国电影“出海”全面开花,武侠、科幻等题材均获得海外市场关注。
苏菲·玛索、吕克·贝松、张译、郝蕾、袁姗姗……近日,第六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在三亚开幕,来自全球各地的影片、影人、影迷齐聚一堂,共赴光影之旅。
自1988年《红高粱》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后,以张艺谋为代表的第五代导演相继以文艺电影开辟了中国电影与世界电影的连接通道,许多优秀的中国电影以参加电影节的方式走向世界。近年来,国产电影“走出去”步伐逐渐加快,中国故事越来越能够引起世界共鸣。例如,近期由邵艺辉执导,宋佳、钟楚曦等主演的都市爱情喜剧电影《好东西》在美英澳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上映,受到了众多海外观众的好评。此外,无论是《热辣滚烫》中的自我价值肯定,《你好,李焕英》中的母子情,还是《流浪地球》中的逃亡叙事……中国电影“出海”全面开花,武侠、科幻、悬疑等题材均获得海外市场关注。
▲电影《好东西》海报。(图片来自官方微博)
不过,你知道吗?在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道路上,不仅有国内电影人的辛勤耕耘,许多汉学家也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荷兰汉学家高罗佩是一位享誉国内外的“中国通”,他涉足领域非常广泛,在小说、音乐、书法、绘画、书画鉴赏、古玩收藏等方面都有独特的研究和见解,堪称“百科全书式”的汉学家。
在重庆工作时,高罗佩偶然读到一本公案小说《武则天四大奇案》,他对狄仁杰特有的人格魅力十分钦佩,对其独特的断案风格很感兴趣。通过比较,他发现,中国古代法官的刑侦技术、推理方法、侦破能力,以及对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并不比西方侦探差,在欧美流行“福尔摩斯热”之时,中国公案小说的影响力不够大。为了让西方人知道中国也有大侦探,他先是把《武则天四大奇案》翻译成英文,又以英文创作了《铜钟奇案》。此后,他又写了《迷宫奇案》《黄金奇案》《铁钉奇案》,构成了早期的狄公案系列小说,受到了读者的认可与热捧。在此后的十几年里,高罗佩又陆续出版了《漆画屏风奇案》《朝云观奇案》《广州奇案》等,这些作品最终构成了鸿篇巨著《大唐狄公案》。
▲电影《热辣滚烫》海报。(图片来自官方微博)
近几十年来,“狄公热”持续不断,《大唐狄公案》被翻译成近30种语言,在几十个国家出版发行。在英国,狄公案还被翻拍成电视剧和电影,受到许多观众的喜爱。
已故秘鲁汉学家吉叶墨,他对中国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曾表示,如果有来生,希望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1979年,50岁的吉叶墨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受中国政府邀请到南京大学为15名西语教师讲学,这次经历改变了他对中国“封闭保守”的固有印象。1980年,峨眉电影制片厂找到吉叶墨,希望他在电影《剑魂》中出演国际剑联主席。接下来的20多年时间里,吉叶墨先后参演了《重庆谈判》等25部中国电影。2005年,吉叶墨出版了一本名为《如今我是谁?》自传图集,收录了自己参与拍摄的25部中国电影的剧照。
此外,日本汉学家刈间文俊专注中国电影、文学以及中日文化交流方面的研究二十多年,曾将《黄土地》《红高粱》《霸王别姬》等大量的中国电影作品翻译介绍到日本。他曾特别指出,《卧虎藏龙》对日本电影的影响非常大,“以前日本电影受中国影响,也是文武分开的:武戏就是打,侠客都不谈恋爱。《卧》让大家意识到原来武侠片也可以把人物、感情刻画得这样细腻。”
中国电影的“出海”之路,既是一代代电影人的不懈努力,也离不开热爱并致力于传播中国文化的汉学家们。他们以自己的独特方式,搭建起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让越来越多的国际观众能够理解并欣赏中国故事。
综合人民网、《南方都市报》、《扬子晚报》、《海南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