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丝绸艺术大系向世界吹响“集结号”

来源:钱江晚报 1733885308688

11月下旬,在第二届“良渚论坛”期间,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丝绸艺术大系”丛书首批成果在刚开馆的杭州“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亮相。

11月下旬,在第二届“良渚论坛”期间,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丝绸艺术大系”丛书首批成果在刚刚开馆的杭州“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亮相。首批成果为丛书第一辑的前五卷图录,包括《湖南博物院卷(战国至汉代)》《故宫博物院卷·服饰》《中国丝绸博物馆卷(明清)》《广东省博物馆卷》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卷》。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5卷已经能让我们窥见中国丝绸的精彩一角。”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院长、中国丝绸大系总主编赵丰的话说,10年后待整个大系的100卷图录全部出版,它将会成为迄今为止世界上收集最全面、研究最前沿、体系最完备、图像最精准、规模最宏大的中国丝绸艺术集。

已经发布的5卷图录。(图片由受访者供钱江晚报)

那么,普通读者该如何通过这部大系近距离体会中国丝绸的博大精深?近日,记者对话赵丰,探寻该大系从孕育到诞生的全过程。

丝绸

不只是文物,还是一座桥

中国丝绸艺术大系(以下简称丝绸大系),是继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以下简称绘画大系)之后,浙江宣传文化界推出的又一个具有地域特色、国家站位、国际视野的重大文化项目。

它的缘起,本身和“绘画大系”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2013年,绘画大系总主编、浙江大学前党委书记张曦想要为该大系做一个丝绸的封面装帧,找到了时任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的赵丰,创意火花碰撞间,一个“中国丝绸艺术档案计划”由此诞生。当年,国家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赵丰意识到,丝绸不仅仅是一种中国传统艺术文化,还是一座中国与世界交流合作的绝佳桥梁。

▲赵丰(左一)和团队在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古代中国为了联通世界搭建起了丝绸之路,丝绸作为一款优质的出口产品在全世界拥有巨大的收藏量和珍藏价值。如今,我们把流传各地的中国丝绸重新收集整理、研究,可以追溯千年来东西方文明是如何交流互鉴的,也能讲述中国丝绸艺术不一样的新故事。”2006年,赵丰就曾与欧美国家收藏有丝织品的文博机构合作,系统研究了来自敦煌莫高窟中以丝绸为主的中国历代纺织品,并出版《敦煌丝绸艺术全集》。与张曦交谈后,两人一致认为中国丝绸也可以复制绘画大系的模式,从全世界收集中国丝绸的信息资料,重新整理出版供更多研究者使用。

经过多轮商讨和漫长的策划准备,2020年初,赵丰正式将这一计划申报了浙江文化研究工程重大项目,定名为中国丝绸艺术大系,并于2021年正式立项,2022年1月开始启动。

借助数字化手段,项目组对中国丝绸典型文物进行采集、整理、测定、断代以及重新拍摄,丝绸大系目前已基本完成第一辑20卷图录的整理,计划于2025年中期正式出版12卷,其中就包括本次已经亮相的5卷。

收录

充满故事的文物将惊艳世界

与绘画大系采用朝代来划分不同,丝绸大系则按照合作的文博机构来出卷,每一卷收录了该机构收藏的约200件丝绸文物。

翻开书本,记者看到每卷书都分为专文、精品、图录和说明四个部分。其中,专文板块着重体现该馆藏品的艺术特点;精品板块着重介绍其中10%的精品,专门讲解了每件单品的技术特点、艺术价值、收藏来源以及所蕴含的中国文化基因等,还搭配有细节图片。另外两部分则梳理了100多件在中国丝绸艺术和技术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文物。

“通过这个项目,我们发现全世界收藏的中国丝绸数量之大、品类之丰富,超乎我们的想象。如美国博物馆中收藏的多为丝绸艺术品,欧洲文博场馆的收藏则以丝绸服饰为主。”赵丰预估,待100卷全部出版时,可能有多达一半都是与国外文博机构合作的。

从数量庞大的藏品中,如何选出最好的200件编成一卷?是赵丰和团队时常陷入两难的事情。“我们主要看这些丝绸藏品的科学价值、历史价值以及最重要的艺术价值,还有等级、礼仪用途等。”

▲赵丰(右二)和团队在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

虽然已经熟知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丝绸藏品,但在编撰大系时,其中还是有不少令赵丰感到眼前一亮。

“在湖南卷中,我们收录了一件湖南博物院为纪念马王堆发掘50周年而特意展示的新文物,这件‘绮’上竟然有大量汉字,以往出土于西汉前后的丝织品中,附有大量文字的非常少见。和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合作中,我们找到了一个沈寿刺绣藏品,渊源可以追溯到清末民初的著名实业家张謇,他致力于复兴中国传统织造工艺,沈寿的绣品特别受到张謇推崇。另外,我们还发现了一本宋画册页,里面采用织绣工艺来‘仿画’,这与宋代刺绣、缂丝等丝织技艺取得革命性发展有很大关系,帮助我们了解丝绸摆脱半成品,变成欣赏和实用价值更强的绘画艺术品的历史变迁。”赵丰说,这些充满故事和历史印记的文物都将收入大系,为读者打开一片令人着迷的丝绸艺术世界。

荐读

从首发5卷看懂中国丝绸

对于初次接触中国丝绸艺术历史和文化的“小白”,该从哪本开始入手阅读这部恢宏著作?采访赵丰的间隙,他还贴心地针对拥有不同知识基础和兴趣的读者推荐了不同的入门阅读方法。

▲丝绸大系首批成果在典藏馆展出

“如果对中国丝绸的了解近乎为零,可以从《中国丝绸博物馆卷(明清)》开始读起,这里综合最基本的中国丝绸历史和类型。如果想看最漂亮的丝绸款式,《故宫博物院卷·服饰》和《广东省博物馆卷》不能错过,一个是宫廷御用品,一个是外销产品,颜值都很高。如果对丝绸的人文历史感兴趣,可以读一读《湖南博物院卷(战国至汉代)》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卷》,其中新疆卷讲述了汉唐时期丰富的丝绸之路故事,湖南卷则充分展示了古代中原地区的丝织品。”赵丰表示,这5卷新书刚好覆盖了5个不同且颇具代表性的中国丝绸艺术类型。

▲图录内容

目前,丝绸大系项目组正在建设“中国丝绸资源数据库”,将海内外所有采集的丝绸文物信息录入数据库,通过数字化实现中国丝绸艺术的全球共享。未来,赵丰计划用10年时间与全球80多家重要文博机构合作,通过采集到的2万多件中国传统丝绸珍品相关信息,系统出版100卷图录,为国内外丝绸艺术史、考古学等领域专家提供一手资料,推动中国丝绸艺术的创新和活化利用。

在汇编丝绸大系之余,赵丰还想借此契机建立两个体系:丝绸技术标准体系和中英文词汇对照体系。他表示,绫、罗、绸、缎、丝、帛、锦、绢等这类丝绸制品,目前很多博物馆都会依据自身标准来区分和称呼,尽管甚至是相互冲突的。另外,关于这些丝绸制品的种类至今也没有完全一一对应的英文词汇,并不能精准表达。

“我们希望,这部大系完全出版之时,能为世人真正讲清楚中国丝绸艺术的历史、文化和多样性。”赵丰说。(完)

责任编辑:卜乐

中新社 东西问客户端

平等对话 文明互鉴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