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月光”团建,原来汉学家也是“甄学家”?

来源:汉学佳 1736912173323

近年来,国产剧“出海”数量越来越多,类型越来越丰富,收获了大批海外粉丝。令人惊喜的是,不少汉学家也是国产剧迷。

时隔13年,“白月光”她们回来了!

近日,“甄嬛爱不停”《甄嬛传》小主节晚会在澳门举行,导演郑晓龙,主演孙俪、陈建斌、蔡少芬、蒋欣等人悉数回归。作为当之无愧的“国民剧”,《甄嬛传》在豆瓣上有超过81万人打分,评分高达9.4。其衍生出的“甄学家”群体,更是堪称互联网上的现象级存在。就连外国人也追剧到欲罢不能,YouTube视频网站上不少网民因不明白嫔妃之间的宫斗逻辑在线“卑微”求翻译,完美诠释“同一个世界,同样的追剧人”。

▲“甄嬛爱不停”孙俪海报。(图片来自官方微博)

其实,不止《甄嬛传》,近年来,国产剧“出海”数量越来越多,类型越来越丰富,收获了大批海外粉丝。令人惊喜的是,不少汉学家也是国产剧迷。

英国青年汉学家施笛闻能讲一口流利的中文,他与中国妻子定居在成都,习惯于坐茶馆、打麻将,用抖音学习做川菜,最拿手的当属啤酒鸭或啤酒鸡。此外,他深谙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对《甄嬛传》《狂飙》《漫长的季节》等爆款剧集津津乐道,还把《甄嬛传》安利给自己的母亲,折服于其中语言艺术绵里藏针的魅力。

▲《漫长的季节》海报。(图片来自官方微博)

越南汉学家傅氏梅也爱观看中国电视剧,她在接受环球网采访时称,上世纪90年代曾在中国引发热潮的电视剧《渴望》,在越南播出后引起很多人的共鸣。“当前,《金太郎的幸福生活》《小丈夫》等聚焦中国现代生活、充满时代气息的影视剧,也成为越南各大电视台热播的题材。每一部影视作品都有着特定的时代标签,记录着中国人民从温饱到小康,再到奔向更美好生活的奋斗足迹。”傅氏梅说。

值得一提的是,不仅有汉学家爱看国产剧,还有一位汉学家的著作被中国拍成了电视剧——在2024年掀起了追剧热潮的古装悬疑探案剧《大唐狄公案》的原著作者是荷兰汉学家高罗佩。

▲《大唐狄公案》海报。(图片来自官方微博)

高罗佩是一位享誉国内外的“中国通”,他涉足领域非常广泛,在小说、音乐、书法等方面都有独特的研究和见解,堪称“百科全书式”的汉学家。在重庆工作时,高罗佩偶然读到一本公案小说《武则天四大奇案》,他对狄仁杰特有的人格魅力十分钦佩,对其独特的断案风格很感兴趣。通过比较,他发现,中国古代法官的刑侦技术、推理方法、侦破能力,以及对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并不比西方侦探差,在欧美流行“福尔摩斯热”之时,中国公案小说的影响力不够大。为了让西方人知道中国也有大侦探,他陆续出版了《漆画屏风奇案》《朝云观奇案》等,这些作品最终构成了鸿篇巨著《大唐狄公案》。而这部著作也被多次翻拍成电视剧和电影,受到许多观众的喜爱。

我们虽生活在世界的不同角落,却能从同一部剧中找到共鸣。未来,期待越来越多的国产剧走出国门,向世界讲述来自中国的故事。

综合光明网、环球网、中国侨网、《学习时报》、《南方都市报》等

责任编辑:江江

中新社 东西问客户端

平等对话 文明互鉴

打开